無城登瀛街巷內(nèi),有家棉花加工小店,小店面積不大,不過20來平方米。令人眼前了一亮的是擺在門前一疊疊剛加工后的新棉絮,潔白醒目,手摸上去柔軟舒適。
近日,記者路過這條巷子時,耳邊傳來一陣有力的弓弦聲,循聲走去,一個帶著口罩的老人正背著傳統(tǒng)的大木弓,手上的棉花錘一下一下地敲打著木弓弦,在木槌的敲擊下,大木弓發(fā)出了嗡嗡嗡的聲音,隨著一聲聲的弦響,一片片白絮紛飛,最后慢慢地被彈成一床整整齊齊的棉胎。
正在彈棉花的老人叫李光理,今年73歲,老家在陡溝鎮(zhèn),祖上三代都是棉匠。20歲那年,李光理接替了父親的彈棉花手藝,開始獨立作業(yè)?!凹依镒孑叾际敲藿?,從小就跟著長輩四處做生意,一邊學(xué)一邊做。”李師傅停下手中的活跟記者說道:“老父親去世后,我就獨自經(jīng)營老家的門面,平常也會四處走街串巷給人彈棉花,后來農(nóng)村生意漸漸沒落,就把店搬來縣城,一晃十來年都過去了?!闭f到這里李師傅十分感慨。
彈棉花是一門老手藝,工具很簡單:一彎棉弓、一個彈花錘、一塊圓磨盤、一條牽紗篾,就可以彈出一床蓬松暖和的棉花胎。說起彈棉花的步驟,李師傅說,看起來容易,實際上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點也不能馬虎。夾棉花取棉絮、鋪棉花卷、彈棉花、拉紗篾、踩壓盤這一道道工序一步不能出錯,只有耐心細(xì)致將一整套工序完成,做出的棉被才會舒適耐用。
隨著社會發(fā)展,絲綿被、腈綸被等新型床上用品流行了起來,厚實暖和的棉花被漸漸被冷落下來,彈棉花的手藝也慢慢被機械操作取代,一段時間李師傅的生意不是很好?!澳菐啄觌m然生意不好,但我一直相信,手工彈棉花這門手藝是不會過時的。機械加工的棉被一層層不粘連,蓋的棉被很容易就脫散,而手工彈的不僅暖和,還經(jīng)久耐用。”李師傅最終還是堅持到現(xiàn)在,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純手工制作,李師傅的生意又重新好了起來。
李師傅告訴記者,一年中,他和老伴幾乎是天天守著這個小作坊,雖然每天都有一些生意,但只有入秋轉(zhuǎn)涼后,才真正忙碌起來,一天少則三五條多則十余條,老夫妻倆要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下午6點才收工?!皬椕藁ê苄量啵Φ臅r候一天到晚都是站著,彈的時候棉絮滿屋子飛,即使是炎熱的天氣也不能開風(fēng)扇,而且還要戴口罩?!崩顜煾嫡f,2012年經(jīng)不住家人勸告,我請人安裝了一臺彈棉花機器,并特地安裝了吸塵裝置,但老顧客們始終覺得手工操作出的棉胎更柔軟暖和,而且手工彈棉花這門手藝也不能落下,所以彈棉機器用的還是不多。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李師傅家的棉花加工費比別家的要貴一些,但李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棉被重量算價錢,一般8斤以上45元,以下40元,翻新棉被一條大約30元,扣除各類成本,李師傅一年也就賺個3萬元左右。但正因為李師傅是傳統(tǒng)手藝,許多上了年紀(jì)的老顧客對李師傅的店照顧有加,搬到外地也會回來請李師傅加工制作棉被,還常常介紹熟人上門做棉被。“忙的就是個手藝,既然人家信任我讓我做,我就要拿出技術(shù),不讓顧客失望?!崩顜煾祱远ǖ卣f。
問到這門傳統(tǒng)手藝是否有繼承人,李師傅開玩笑地說起,曾經(jīng)教育兒子認(rèn)真讀書時就嚇唬他們,如果不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了就來學(xué)著彈棉花,每次都很奏效。如今,李師傅的兩個兒子在重慶和南京各有所成,而李師傅依舊和老伴守著棉花作坊,守著自家的傳統(tǒng)手藝。
值得高興的是,在登瀛街彈棉花這十多年來,不斷有年輕人來向李師傅學(xué)習(xí)彈棉花的技藝訣竅?!艾F(xiàn)在周邊開了很多棉花加工店,都是用機械,來向我詢問手藝的年輕人大多也是有自己的機械加工店,但只要他們來問,我都會把手彈棉花的手藝要領(lǐng)毫無保留的告訴他們,這正是將這項手工技藝傳承發(fā)揚的一種方式。”李師傅說,有這些不斷來向我學(xué)習(xí)的年輕人,還有多年的老顧客,我要和老伴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做不動那天為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