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文房用品的喜好由來已久,筆、墨、紙、硯被稱為文房四寶,其中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硯臺自古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早在明清時期,一方好硯便能換回一座四合院。因此,在收藏之風盛極的今天,古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優(yōu)秀的雕刻以及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深受藏家的青睞,其價格也隨之上揚,拍出千萬元、百萬元的價格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就古硯市場的整體價格而言,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筆硯精良 人生一樂
文人筆耕,以硯為田。可見硯維系著生存、寄托著夢想、承載著文物價值和審美情趣,文人常說:“筆硯精良,人生一樂?!痹谖姆克膶氈校┯谐幘邆?nbsp;“傳萬世而不朽,歷劫難而如常,留千年而永存”的特性。由于文人愛硯,以硯寄情、以硯抒懷、以硯言志,使硯從單純的書寫工具變身為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硯是文字產(chǎn)生后,隨著筆、墨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硯,是迄今發(fā)現(xiàn)我國最早的書寫硯。古代稱研墨的工具為“研”,從漢代開始才改稱“硯”。端石、歙石等著名硯材出現(xiàn)于唐代,我國四大名硯也于此時出現(xiàn)。但唐代的四大名硯并非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而是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紅絲石在唐宋名滿天下,最受文人青睞,其色彩艷麗,品種多樣,直至元代,都為四大名硯之首,后因紅絲石脈斷開盡,才被澄泥硯所替代。
到了宋代,石硯一統(tǒng)天下,其造型豐富多彩,有數(shù)十種之多。至明代,硯由實用為主轉(zhuǎn)入以玩賞為主,文人玩硯之風盛行,此時,端石聲譽日隆,被推為諸硯之首。入清后,硯材增加了水晶、翡翠、象牙、玻璃等質(zhì)料,制硯工藝越趨精美,而隨著金石學的興起,雕刻手法更加多樣,內(nèi)容更加豐富。在清代,玩硯藏硯人之多、賞硯評硯著作之豐,可謂空前絕后。
古時,對名硯的鑒賞有如下標準:“紋斑綺麗,玉德金聲,堅勁發(fā)墨,下墨如風;經(jīng)久不乏,停墨浮艷;貯水不耗,歷寒不冰;澀不留筆,護毫佳秀;滑不拒墨,磨墨無聲;瓜膚彀理,滌之即凈;池潤容墨,文作天工?!惫湃藢Τ幍蔫b賞標準,就在于其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四大名硯 行情看好
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的澄泥硯、甘肅臨洮的洮河硯被稱為四大名硯,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其中尤以端硯最為出眾,屢屢創(chuàng)下拍賣紀錄。
端硯為名硯之首,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等。其制作過程十分辛苦,從探察、雕刻到裝盒,工序多而細。早在1992年,曾被張大千收藏過的一件端硯,以38.5萬港元的價格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一件清康熙“綠端石夔龍紋硯”,以176萬元的價格成交。
歙硯產(chǎn)于江西婺源與安徽歙縣交界的龍尾山一帶,大都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歙硯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雕刻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古樸大方,故前人愛歙勝過愛端。
因唐以前歙硯、端硯還沒有出現(xiàn),泥硯就成為古人的惟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制的澄泥硯十分有名。澄泥硯為泥所制,工藝復雜,堅硬如鐵,研磨中可與石硯相媲美。澄泥硯色澤分“鱔魚黃第一、玫瑰紫第二、綠豆沙第三”等類,古今評論不一。2010年一方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硯臺拍賣世界紀錄。
洮河硯產(chǎn)于甘肅臨潭縣臨洮的黃河支流洮河的河床上,硯石呈墨綠色,經(jīng)過研磨后,可看到黃膘水紋,如浪似云,具有發(fā)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濕、利筆等優(yōu)點。
收藏古硯固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收藏“四大名硯”等品種的硯臺也不必排斥新硯。現(xiàn)在一些制硯名家的藝術水平和工藝水平與歷史上的制硯相比,多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處,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新硯同樣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古硯貴有銘 品相定貴賤
在硯臺收藏中,最受重視的,也是增值最快的,當數(shù)歷代名家硯。廣義的名家硯,大體包括三類。一是名家設計、雕刻、制作的硯臺。二是名家題寫硯銘的硯臺。三是名家使用、收藏或鑒賞過的硯臺。
古硯貴在有名。因為中國早期的硯臺注重實用性,裝飾較少,宋代以后,特別是明清兩代,硯臺制作出現(xiàn)新的突破,朝著藝術化方向發(fā)展,講究造型美觀、雕刻精細、圖案豐富,而且盛行在硯上鐫詩題銘的風氣,使硯臺超出作為一般文具的實用性,成為供人玩賞的藝術品。古代名硯流傳至今,已極為珍貴,因此在國內(nèi)外文物藝術品市場上行情日益被看好。
古硯貴有銘,但十銘九假。在眾多假硯銘中,主要有同代托款、后代仿款和現(xiàn)代仿款三種;即使真銘也分自書自刻、自書匠刻和匠摹匠刻三類。一方帶銘的古硯要達到筆者心中的“差不多”標準,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內(nèi)容要生要實?!吧笔菬o先例,“實”是有依據(jù)。除了清代皇帝賜硯,由造辦處批量生產(chǎn)出現(xiàn)同銘外,古代文人銘硯從不雷同,凡是在歷代典籍中出現(xiàn)過或大同小異的硯銘,均可懷疑為假銘;而內(nèi)容與作者人生經(jīng)歷一致的硯銘,最有可能是真銘。二是字口包漿要老。凡是字口包漿做過舊或者與硯周圍氣息不一致的銘文,其內(nèi)容再與作者貼近,也肯定是后刻銘文。三是書法篆刻要近要精。
如何選古硯
古老的硯文化確實博大精深。一方硯從看到買,需要經(jīng)過看、摸、敲、洗、掂、刻等手段,通常要讓它連過“六關”。
■ 一、看,看硯的質(zhì)、工、品、銘、飾與新舊,是否經(jīng)過修補等。如果硯已經(jīng)修補過,其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總會有些差別。
■ 二、摸,拿到一方硯,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來感覺像小孩皮膚一樣光滑細嫩,說明石質(zhì)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覺,則說明其石質(zhì)較差。
■ 三、敲,將硯面用五指托空,輕輕擊打,用手指彈硯,聽其聲。若為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這三種不同的聲音,分別體現(xiàn)出端硯質(zhì)地的嫩與老。而歙硯敲擊則以清脆的“鐺、鐺”金屬聲為最好,如果發(fā)出“噗、噗”的聲音,就說明該歙硯多泥質(zhì),或石質(zhì)有暗傷痕,為下品。
■ 四、洗,硯最好要經(jīng)過清洗再辨認。尤其是古硯因硯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硯的自然美紋,也分辨不清硯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硯的墨痕,看硯石是否有傷痕和修補過的痕跡。
■ 五、掂,用手掂硯的分量。同樣大小的石硯,一般來說硯石重的較結(jié)實、顆粒細。掂的方法尤其對歙硯比較適用。
■ 六、刻,一方硯的好與差,首先考慮的是石質(zhì)的好壞。對硯石熟悉者只要在硯石上輕輕地刻上幾道,馬上就會辨別出硯石的好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