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以前民間有很多俗語,尤其是農村地區(qū),而且大都跟天氣、運勢、風水、生死等有關,體現了樸素的勞動人民世界觀,如“男抖窮,女抖賤”、“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錢不買河邊地,好漢不娶活人妻”、“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等等。
在這些俗語誕生的當時,可能還有些道理,如“有錢不買河邊地,好漢不娶活人妻”,在古代江河容易泛濫,買河邊地當然不好了,但時移世易,如今人們就喜歡買河邊的土地,挖河沙或者建湖景房、江景房等,都是絕好的買賣。而“活人妻”,也就是離婚女子,在古代女人被休是一件恥辱的事,很少會有人再上門提親,而如今離婚的人海了去了,難道還都不再結婚了?“活人妻”再婚的一樣比比皆是。
今天說到的這番老話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也是如此。
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百姓們生活條件普遍較差,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也不好,所以結果就是人們的平均壽命一般也就是二三十歲,即便到了民國時期也不過才35歲而已(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林萬孝《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
知道這個大前提的條件下,再來理解當時提出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這句俗語就很容易了。
五十不建房,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就沒必要再給自己蓋房子了,即便蓋好了,自己也很可能住不了幾年就不在了。
六十不栽樹的意思更狠,樹的成材時間一般都在十年左右,六十歲再種樹給自己當棺材板,很可能也來不及了,樹木還沒長起來,自己就掛了。
七十不裁衣,和上面兩句同理,在古代七十歲就已經是古稀之年了,這時候再買布裁新衣服,已經沒必要了。當然這點小編絕對不贊同,家里條件不是窮得吃不起飯的話,給老人做些新衣服也不過分吧。
古人之所以說“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也是通過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之后總結而得,其實也就是說在古代,人們一過五十,就別再折騰了,安度晚年吧。
但如今不同了,生產資料以及醫(yī)療技術的極度發(fā)達,使得人們平均壽命得到了極大的延長,六七十的年紀已經不算太老了,周圍活過一百歲的也不少見,所以“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這句俗語中的年齡限制已經沒了意義。
另外,生產資料的發(fā)達,使得即便是老人們穿新衣、買新房,甚至是黃昏戀、再結婚都成了社會的普遍現象,七十歲老爺子上擂臺打太極拳比賽的都有,所以“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這句話已經完全沒有了現實意義。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難道在古代“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裁衣”就一定對嗎?
五十蓋新房,老當益壯身健強;
六十多栽樹,留給兒孫好乖涼;
七十裁花衣,仍憶當初新郎樣;
人老心不老,歲短志氣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