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宇宙觀測手段的提升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人類對于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而每一顆行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與它們的名字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聯(lián)系。
以五行來命名的五大行星并不是按照五行的順序排列的。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水星的表面存在著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不過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又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是根本不可能有水的。
排在第二的是金星,金星是太陽系的行星中和地球最為相近的行星,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都與地球極為相仿,不過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樣,金星上并非遍地黃金,反而是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它的平均溫度就可以達到460攝氏度以上,從這個角度來講,金星似乎更應該稱為火星,不過金星表面并沒有明火,它的高溫和它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構成有著密切的關系。金星之后就是地球,而地球的軌道外側則是火星。
火星是最具改造價值的地外行星,雖然它的體積和質量都要比地球小很多,大氣稀薄且沒有磁場,但如果要在太陽系中為人類選擇一個第二家園,火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火星上是沒有火的,不僅沒有火,它還是一顆平均溫度在零下5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行星。之后是木星,木星也沒有草木成林,因為木星根本就是一顆氣態(tài)行星,氣態(tài)行星和我們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它們并沒有固態(tài)表面,一顆表面完全由氣體構成的行星自然是不可能出現(xiàn)草木的了。
最后是土星,土星位于木星軌道外側,有趣的是這最容易名副其實的行星卻也是名不副實,土星上連土都沒有?是的,因為土星也是一顆氣態(tài)行星,沒有固態(tài)表面,自然也不會有土。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五大行星并不是以五行來命名的。古時候人們將水星稱為辰星,金星叫做啟明星和長庚星,之所以有兩個名字,是因為古人以為這是兩顆星,一顆出現(xiàn)在黎明,一顆出現(xiàn)在傍晚,后來金星又有了一個我們更為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太白星。
火星稱為熒惑星,木星稱太歲星,而土星稱鎮(zhèn)星。而以五行來命名五大行星的時間也很早,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就以金木水火土描述了五大行星。那么古人在條件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是根據(jù)什么來給天上的星星命名的呢?很簡單,通過肉眼觀測顏色。古時候的夜空與現(xiàn)在城市中的夜空截然不同,通過肉眼的觀測,就能夠看出每顆星星不同的顏色,而根據(jù)這些顏色,就可以給星星們安上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
呈現(xiàn)出如河流湖泊般藍灰色的星星被命名為水星,呈現(xiàn)白色金屬光色的星星被命名為金星,紅色的星星自然就叫做火星了,而呈現(xiàn)出青綠色的星星則被命名為木星,呈現(xiàn)出黃色的行星理所當然就叫做土星了。
事實上以五行來給五大行星命名唯一的參考標準就是肉眼所觀測到的顏色,與五行本身并沒有任何關系。那么到了近現(xiàn)代,天文學逐漸普及,人們對于宇宙也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為什么以五行命名的五大行星并沒有更換名字呢?
首先,名字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要給一顆行星取一個合適的名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以金木水火土來命名行星有兩個優(yōu)點,其一是比較簡單易記,其二是這種命名非常系統(tǒng)化,所以五大行星的名字也就保留了下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