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濮人種茶到以茶為藥,用茶入菜,因茶富裕到眼中嘆茶,歌里唱茶,茶分明是少數(shù)民族龐大生活根系里粗壯的一脈?!扒Ю锊煌L(fēng),百里不同俗”,云南各民族的飲茶習(xí)俗奇異而多姿多彩,傣族的竹筒茶、愛伲族的土鍋茶、基諾族的涼拌茶、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燒茶、白族的三道茶、納西族“龍虎斗”,一起匯聚成云南民族茶飲的瑰麗奇觀.
走進云南秀山麗水的村村寨寨,四處聞茶香,山山嶺嶺傳鄉(xiāng)音。布朗族小伙攀上高高的喬木古茶樹;皮膚黝黑發(fā)亮的佤族女孩在屋檐下攤曬開清香的鮮葉;老波淘靠在火塘邊抖著小小的烤茶罐,焦焦烤茶香漫得出十里八寨......
酸酸辣辣去吃茶
基諾族的涼拌茶
基諾族自古有著用鮮嫩茶葉涼拌當(dāng)菜吃的習(xí)慣,是真正的“吃茶”。她們把新采來的鮮嫩茶葉揉軟搓細,在加上黃果葉、酸筍、酸螞蟻、白生、大蒜、辣椒、鹽巴等調(diào)味配料拌勻,就成了酸辣爽口的涼拌茶。
薄鐵板上烤出的焦香
佤族的燒茶
佤族的燒茶是一種與烤茶相似,卻又獨具一格的飲茶方法。大鐵壺將泉水煮沸,一塊薄鐵板盛上茶葉放在火塘上燒烤,致茶色焦黃聞到茶香味后,將茶倒入壺內(nèi)煮至滾開。捧土碗盛了,喝上一口,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茶勁十足!
青竹筒中一脈香
“竹筒茶”在傣語中叫“臘跺”。 傣族小卜少把曬干的春茶裝入新砍回的香竹筒內(nèi),放在火塘的三腳架上烘烤,6—7分鐘后,竹筒內(nèi)茶就會軟化。這時要用木棒將竹筒內(nèi)茶沖壓緊實后裝進茶葉后再繼續(xù)烘烤。邊烤、邊填、邊沖,直至竹筒填滿沖緊為止。待茶烤干后,破開竹筒取出圓柱型的茶葉。用滾燙的泉水沖泡,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的芬芳,很是可口。
和烹飲之是擂茶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種很古老的飲茶方法。唐樊綽《蠻書》曾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 和烹而飲之."南宋李石《續(xù)博物志》卷七也說:"茶出銀生城,即南詔所設(shè)"開南銀生節(jié)度"區(qū)域,在今景東、景谷以南之地,產(chǎn)茶的銀生城界諸山,采無時,雜椒鹽烹而飲之。"這些就是佤族飲用至今的擂茶。
云霧山中“青竹茶”
布朗族青竹茶
在山中狩獵的布朗族小伙子經(jīng)常會在路邊砍下一根香竹,用來當(dāng)作臨時而天然的煮茶、喝茶工具。篝火燃起來,裝滿山泉水的長竹筒放在火旁燒烤,不一會竹筒內(nèi)的水開始翻騰,布朗族小伙撒進一把隨身帶著的大葉茶,不一會茶湯煮好倒在短竹筒里,就成了別具一格的青竹茶。
山寨里的土鍋傳說
哈尼族土鍋茶
土鍋茶”在僾尼語中叫“繪蘭諾博”有一個美麗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勇敢而憨厚的僾尼小伙子,在深山里獵到一只危害僾尼山寨人畜的兇豹,他用大鍋把豹子肉煮好后,請全寨男女老少分享。大家一邊吃,一邊笑,還跳起舞,跳了一個通宵,跳得口干舌燥……小伙子又請大家喝土鍋里的開水,一陣大風(fēng)吹來,許多樹葉紛紛落到鍋里,這水馬上變得苦中帶甜,還有股子特殊的清香。從此,僾尼人就把這樹葉稱為“諾博”(漢語即茶葉)并開始種在了山頭村邊。
明火燒新葉
拉祜族的燒茶、烤茶 把新采摘的茶葉直接在明火上烘烤,待到焦黃后放入茶罐中煮湯而飲。這是拉祜族的燒茶。
而烤茶則是先將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熱后,放入茶葉邊抖邊烤,到茶色焦黃時方才沖入開水煮沸飲用。
隔年陳茶做妙藥
彝族隔年陳茶
彝族是最先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的民族之一。他們在大森林中采摘野生茶作為祭神和祭祖的貢茶,保存下的隔年茶還能入藥治病。
腌壇新茶下飯吃
德昂族、景頗族的腌茶
德昂族至今仍保留著以茶當(dāng)菜的習(xí)慣。他們把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后放入灰泥缸內(nèi),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將腌好的茶取出,與各種香料相拌后做茶。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頗族也會用竹筒來腌茶。不過不同的是,鮮葉先要用鍋煮蒸變軟,然后放在竹簾上搓揉,裝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緊,筒口用竹葉堵塞,兩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二三個月后,筒內(nèi)茶葉變黃。這時候剖開竹筒,取出茶葉晾干后裝入罐中,在加入菜油浸腌,就制成了好吃的腌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