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用六十甲子干支環(huán)周推算,已知某年的干支,推算要求的年干支。
六十干支表
01 甲子 | 11 甲戌 | 21 甲申 | 31 甲午 | 41 甲辰 | 51 甲寅 |
02 乙丑 | 12 乙亥 | 22 乙酉 | 32 乙未 | 42 乙巳 | 52 乙卯 |
03 丙寅 | 13 丙子 | 23 丙戌 | 33 丙申 | 43 丙午 | 53 丙辰 |
04 丁卯 | 14 丁丑 | 24 丁亥 | 34 丁酉 | 44 丁未 | 54 丁巳 |
05 戊辰 | 15 戊寅 | 25 戊子 | 35 戊戌 | 45 戊申 | 55 戊午 |
06 己巳 | 16 己卯 | 26 己丑 | 36 己亥 | 46 己酉 | 56 己未 |
07 庚午 | 17 庚辰 | 27 庚寅 | 37 庚子 | 47 庚戌 | 57 庚申 |
08 辛未 | 18 辛巳 | 28 辛卯 | 38 辛丑 | 48 辛亥 | 58 辛酉 |
09 壬申 | 19 壬午 | 29 壬辰 | 39 壬寅 | 49 壬子 | 59 壬戌 |
10 癸酉 | 20 癸未 | 30 癸巳 | 40 癸卯 | 50 癸丑 | 60 癸亥 |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環(huán),所以不能直接根據(jù)干支計算對應(yīng)的年份數(shù)值。但是可以根據(jù)干支計算出對應(yīng)于60年中的第幾年,從而進一步推算。
如:推算2010年的年干支,已知2016年是丙申年,六十甲子從丙申往前推6個是庚寅,故2010年是庚寅年。
方法二:用萬年歷查年干支
先用萬年歷查公元年份的尾數(shù)查出天干,如2014年 的尾數(shù)是4為甲;再用年份2014年除以12余數(shù)為10,10為午為地支。那么2014年就是甲午年了。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這里的公元年的干支,僅表示此公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個公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間的回歸年干支。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方法三:序數(shù)法推算年干支
天干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
序數(sh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地支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丑 |
天干序數(shù)按:1(甲)、2(乙)、3(丙)、4(?。?、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數(shù)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年干支推算:
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個位數(shù)-3 (適用于任何公元紀年,個位數(shù)小于3,負數(shù)加10)。
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取余數(shù)(整除余0,即余12=丑)。
如:2015年的年干支:年干=5-3=2,2在天干的序數(shù)是乙,所以2015年的天干為乙;年支=(2015+7)÷12=168……余6,6為地支的未,所以2015年為乙未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jié)為界的。如2015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十六,仍為乙未年;但2016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六,而此日已是立春,可作為丙申年。
月干支的推算比較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經(jīng)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
歌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丙上起。
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戊上起。
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庚上起。
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壬上起。
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昴旮墒俏旎蚬锏哪攴荩碌脑赂蓮募咨掀?。
每年的年干從立春開始,月干采用每個地支對應(yīng)二十四節(jié)氣自某節(jié)氣(非中氣)至下一個節(jié)氣,以交節(jié)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nóng)歷某月初一至月底。
月節(jié)氣表
月干支推算:
1.推算天干:年干×2+月數(shù)=月干,超過10則直接取個位數(shù),0視作10)
(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yīng)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yīng)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yīng)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為年干×2+1)。
簡化公式:(和取個位數(shù))
亥月干=年干×2
子月干=年干×2+1=寅月干
丑月干=年干×2+2=卯月干
如:計算2015年農(nóng)歷4月天干
巳月干=乙×2+巳=2×2+4=8=辛,所以乙未年巳月為辛巳月。
2. 推算地支:陰歷月支是固定不變的,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年的第一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干的計算方法為: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正月為寅(從立春當(dāng)天到驚蟄前一天), 二月為卯(從驚蟄當(dāng)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為辰(從清明當(dāng)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為巳(從立夏當(dāng)天到芒種前一天),
五月為午(從芒種當(dāng)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為未(從小暑當(dāng)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為申(從立秋當(dāng)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為酉(從白露當(dāng)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為戌(從寒露當(dāng)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為亥(從立冬當(dāng)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dāng)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丑(從小寒當(dāng)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是以節(jié)令為準,不是以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分界線,交節(jié)前為上個月的節(jié)令,交節(jié)后為下個月的節(jié)令。
方法一:日干支最直接的辦法是用萬年歷查,最簡單直接。
1950年——2049年年數(shù)表
月數(shù)表(月數(shù)表萬年通用)
日干支推算:日干支序數(shù)=年數(shù)+月數(shù)+日期(和大于60,則減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數(shù))
計算結(jié)果即日干支序數(shù),若大于60,則減去60。1月和2月的年數(shù)要歸上一年,年數(shù)要用上一年的年數(shù),可以將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干支,年數(shù)要看2014年,2014年數(shù)=7,不能用2015年數(shù),月數(shù)不變。年數(shù)適用范圍:此年3月-下年2月。
只要知道年數(shù),往后366天每天日柱瞬間可知,一紙萬年歷在手,百年日柱盡可知。
如:求1987年7月1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2月14日干支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數(shù)+7月數(shù)+18日=45+2+18=65-60=5=戊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數(shù)+11月數(shù)+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數(shù)+2月數(shù)+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數(shù))。
方法二:日柱(出生當(dāng)天的天干地支)
日柱的時間界限為每天的兩個23時,例如,某某年5月9日出生,那么日柱的開始時間為5月8日23時開始,9日的23時結(jié)束。
1.以甲子為1、1:
天干數(shù):甲1 、乙2 、丙3 、丁4 、戊5 、己6、 庚7 、辛8 、壬9 、癸10(0)。
地支數(shù):子1 、丑2 、寅3 、卯4 、辰5 、巳6 、午7 、未8 、申9 、酉10 、戌11 、亥12(0)。
2.計算公式:
日干支={ (公元年數(shù)-1)×5+(公元年數(shù)-1)÷4+當(dāng)年日數(shù)} ÷60
將所得余數(shù)÷10,得出的余數(shù)作為天干序數(shù)
將所得余數(shù)÷12,得出的余數(shù)作為地支序數(shù)
注意:需要考慮當(dāng)年是否閏年,如果是閏年則二月份為29天。凡年份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為平年。
如:2008年3月1日的干支:
={ (2008-1)×5+(2008-1)÷4+61 }÷60(1月31天,2月29天,3月1天共計61天)
=(10035+501(取整)+61)÷60=176……37
求天干:37÷10=3……7(庚)
求地支:37÷12=3……1(子)
所以,2008年3月1日的干支為庚子。
方法三:農(nóng)歷求日干支,春節(jié)這天的干支數(shù)為1。
首先需要知道春節(jié)當(dāng)天的干支,還要知道當(dāng)年每個月的干支有大小之分,比如農(nóng)歷大約為30天,小月為29天。
計算公式:
當(dāng)年日數(shù)÷10的余數(shù)為日干
當(dāng)年日數(shù)÷12的余數(shù)為日支
例如:2008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干支
是戊子年,春節(jié)的干支是丁丑,以它為1,正月大為30天,二月加兩天,共32天。
那么如下:
求天干:32÷10=3……2(余數(shù)以丁為1,那2就是戊)。
求地支:32÷12=2……8(余數(shù)以丑為1,那8就是申)。
所以,2008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干支就是戊申。
日與日的分界線是以子時來劃分的,即十一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過了十一點就是次日的子時,而不要認為午夜十二點是一天的分界點。
推算時干支,60時辰合5日為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fù)使用,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下去。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晨子)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夜子),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
歌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fā),壬子是真途。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時起于甲子時,順推乙丑等。
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時起于丙子時,順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時起于戊子時,順推乙丑等。
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時起于庚子時,順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時起于壬子時,順推乙丑等。
方法一:
計算方法:1.日干x2+時支數(shù)-2=時干數(shù)
⒉ 時支是固定的。時辰順序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如:求壬午日酉時的天干。日干9×2+時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時的干支為己酉。注:求日干支時,需根據(jù)當(dāng)?shù)氐慕?jīng)度,將北京時間換算成當(dāng)?shù)靥枙r。
日天干和時辰地支構(gòu)成的時辰干支
方法二:
每日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相配是固定不變的,因一天起于夜半的子時,故計算時亦從子時起,然后即順排下去即知一天的時辰干支。
晨子= -1,夜子=11。因子時、丑時是每日的前兩個時辰,順序置前,地支序數(shù)也應(yīng)置前,故將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于子時作為日期分界線,被一分為二,分為晨子和夜子兩個小時,晨子(0點-1點),子=-1。夜子(23點-24點),子=11。夜子時(23點-24點),仍屬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干。
①時支公式:時支=小時÷2-1(小時為偶數(shù)),時支=(小時+1)÷2-1(小時為奇數(shù))
②時干公式:時干=日干×2+時支 (晨子=-1,夜子=11)
如:推算乙卯日17:30的干支:
時支=(17+1)÷2-1=8=酉,時干=乙×2+酉=2×2+8=12,個位=2,2=乙,故17:30干支為乙酉。
(注:在八字預(yù)測當(dāng)中,出生時間宜根據(jù)出生地所在時區(qū),采用真太陽時。推算時柱干支,分鐘可以忽略不計,只用整小時推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