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管與朝珠的斷代比較簡單,專屬于清代器具,是清王朝官帽、官服上的飾用之物。
清王朝等級森嚴(yán),講究“辨穿戴,昭品位”,“頂帶花翎”是王宮大臣們著裝上的重要標(biāo)志,我們今天在清宮廷戲中仍可以看到,大臣們官帽上插著的一根漂亮的羽毛,那就是花翎。花翎是孔雀的翎毛,《清史稿·輿服二》:“貝子朝冠……皆帶三眼孔雀翎;花翎皆由皇帝賜予?!薄翱兹富嵊腥?、雙眼和單眼之分,遇堂均得戴用?!彼^眼,就是翎上似眼狀的環(huán)形花紋,三眼最高,雙眼次之,單眼再次。清機只有皇帝嫡親才能得到戴三眼花翎的賞賜,皇室宗親有資格戴雙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nèi)府大臣方能戴單眼花翎。用作插花翎的翎管一般用和田玉或者翡翠制作。有的上面還刻有吉祥如意的花紋。
到了清乾隆時期(1736一1796年),戴花翎的規(guī)定開始放寬。為皇室作出重大貢獻(xiàn)的大臣也能夠被賜戴花翎,有的甚至能戴三眼花翎?;岢闪说匚缓蜆s耀的標(biāo)志。如果皇帝在金鑾殿上呵斥一句:“摘去某某頂帶花翎”,那這個官員就要倒霉了。
玉翎管多為管狀圓柱體,也有的圓柱體上呈一平面,稍微帶點彎曲度。一端有孔,供插翎毛用。一端的扁平鍥子上有小眼供栓系固定之用。其材質(zhì)多為和田籽玉、翡翠。掛在脖子上、栓在腰帶上都別有情趣。
與翎管相匹配的還有玉朝珠。朝珠也是清代官服中特有的飾物,由佛珠衍化而來,共108顆。按照清代的制度,在佛珠上增加一些配件,并與官服中的頂帶花翎(即帽頂、翎管、花翎)、補子、朝靴等相配合,精美典雅,琢磨精細(xì),鎮(zhèn)配亦講究。
翡翠翎管
清代的朝珠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瑪瑙、唬拍、珊瑚、象牙、蜜蠟、水晶、沉香、青金石、玉、綠松石、寶石、碧璽、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間珍物琢制,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絳為飾,由項上垂掛于胸前。朝珠的材質(zhì)珍稀高貴,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態(tài)出現(xiàn),著意表現(xiàn)它的材質(zhì),以顯其氣質(zhì)非凡。清代朝珠的絳用絲線編織,顏色等級分明:明黃色絳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綠和金黃色絳是王爺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
朝珠除108顆珠之外,還須加上佛頭、記捻、背云、墜角等用絲線編織的長帶貫穿之,用以佩帶。清代的制度規(guī)定:皇帝、宗室、王公、異姓世爵侯以下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本人及妻室或兒女穿著朝服時,可以配掛朝珠,稱文五、武四。因此,清代文武百官在上朝時,夠上等級者方可佩用朝珠,是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標(biāo)志之一。
由108顆珠組成的朝珠色澤要勻凈統(tǒng)一,溫潤細(xì)膩,光潔晶瑩。每顆珠的直徑均在12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誤差。聯(lián)綴時,每27顆珠間嵌入一顆優(yōu)質(zhì)的由其他色澤的寶石制成的朝珠“佛頭”為間隔,佛頭共4顆,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即25厘米。4顆佛頭色澤和大小一致,圓渾敦實,潔凈純正,其色澤與朝珠對比強烈,鮮麗明艷,彼此襯托相映成趣,猶如畫龍點睛,神采飛揚。朝珠上還加有多種裝飾,朝珠頂端的一個佛頭,其穿孔的方式與所有的朝珠、佛頭不一樣,作倒置的“T”字形穿孔,即把朝珠串的二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jìn),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收出,合二為一,接著再緊貼一顆長約2.4一2.5厘米,寬約1.2一1.6厘米的葫蘆狀佛頭塔,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用銀絲琺瑯裹著的寶石大墜子,在佛頭塔與大墜子中間還垂有一塊大小4一6厘米長、5一7厘米寬的厚薄不一的橢圓形寶石,謂之“背云”。有珍貴的背云僅是一塊大尺寸的紅批霞。有的則是在銀絲琺瑯(燒藍(lán))的底盤上再鑲嵌1一5塊多種色彩的小寶石。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cè)又有三串寶石或紅珊瑚或珍珠(天然海珠)的小珠申,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瑯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統(tǒng)稱謂“記捻”。朝珠的材質(zhì)珍稀高貴,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態(tài)出現(xiàn),著意表現(xiàn)它的材質(zhì),以顯其氣質(zhì)非凡。
清代皇后穿朝服時,要身掛三盤朝珠,中掛東珠朝珠,兩側(cè)為珊瑚朝珠;穿吉服時則掛一盤,珠寶雜飾隨意。而皇貴妃、貴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時,中間佩戴一盤蜜蠟或唬拍朝珠,左右斜挎肩掛兩盤紅珊瑚朝珠,殯以下乃至貝勒夫人、輔國公夫人、鄉(xiāng)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間佩戴一盤珊瑚朝珠,另兩盤為蜜蠟或瓏拍朝珠,民公夫人、五品命婦身穿朝服時所掛的三盤朝珠,則在青金石、綠松石、蜜蠟、琥珀、珊瑚中隨心選用,無嚴(yán)格定制。
婦女懸掛的朝珠,與男子所佩者略有不同。其區(qū)別主要看朝珠上的“紀(jì)念”,兩串在左者為男,兩串在右者為女,兩者不能顛倒。此外,還有一些規(guī)定:如命婦穿著吉服參加祈谷、先蠶等古禮,只需佩掛一盤朝珠;若遇重大朝會,如祭祀先帝、接受冊封等時,則要佩掛三盤朝珠,同時還必須穿著朝服。三盤朝珠的具體佩掛是正面一盤佩于頸間,另外兩盤由肩至肋交叉于胸前。至于男子,在任何場合都只懸掛一盤朝珠。
朝珠的大小質(zhì)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員覷見皇帝時必須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額頭觸地。朝珠的直徑越大,珠串就越長,佩掛者俯首叩頭的幅度就可減小,這可以說是皇上對不同官職的不同恩賜。
按清《會典》規(guī)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憊佩戴。對于佩戴何種質(zhì)地的朝珠,也有嚴(yán)格的區(qū)分和等級規(guī)定,從官員胸前所佩戴朝珠質(zhì)地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來。
現(xiàn)在整套的朝珠已經(jīng)不多見了,有時能夠碰到失群的散珠。倒是翎管常有見到,還有扳指。有喜歡收藏明清時期玉器的朋友,還把玉質(zhì)相近的翎管和扳指放在一起,稱之為“一套扳翎”。置于案幾欣賞之余,聊發(fā)崇古尚武之幽情,是何等愜意的事情?。?/p>
作者:孫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