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建縣時間考2008-09-22 07:21
明嘉靖《安化縣志·建置沿革》通鑒:熙寧五年章開梅山置 安化縣。按舊序湖南轉(zhuǎn)運使蔡煜倏具利害以聞,神宗遣中戶房檢正察訪湖南事,章開梅山 傳檄招諭徭人,建為邑隸潭州,明年剌名安化。東割寧鄉(xiāng)地為歸化鄉(xiāng),南割湘鄉(xiāng)地為豐樂鄉(xiāng) ,邵陽地為常安鄉(xiāng),西割邵陽地為常半鄉(xiāng),北割益陽武陵地為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十 四都、十五都。詳見密印禪寺智廣大師碑。
邑名安化取“歸安德化之義”(通鑒)。
清康熙六年《安化縣志》與明嘉靖志無異。
清嘉慶《安化縣志·沿革》載:宋神宗中,湖南轉(zhuǎn)運副使蔡煜修陳利害以聞,乃遣中書 戶房檢正蔡訪湖南事。章經(jīng)制梅山,五年十一月,傳檄招諭徭人。析益陽,邵陽地置新 化縣,隸邵陽。析益陽之資江、東坪、常豐、歸化、中山、伊溪、鱗安,并湘鄉(xiāng)之常安、 長樂之半為縣,取歸安德化之義,剌名安化,改七星寨為鎮(zhèn),隸潭州。
同治《安化縣志·沿革》(15-17頁),“熙寧五年,乃詔潘夙、蔡奕、喬執(zhí)中同章招納 梅山蠻?!?,奕與執(zhí)中入蠻境,郭正祥、劉次莊從之,蠻果大歡,爭辟道路以待, 蠻長蘇氏、扶氏相繼納土。得其地:東起寧鄉(xiāng)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寨,北界益陽泗里河, 南上湘鄉(xiāng)佛子嶺。得其田二十六萬四百三十六畝,……籍其民萬四千八百九戶,萬九千八十 九丁。分保伍,列鄉(xiāng)里,建邑隸之。上遣使勞奕,賜邑名曰新化、安化,均隸邵州,六年安 化改隸潭州?!?br> 案:《宋史梅山傳》置新化縣隸邵陽,不及安化?!锻ㄨb綱目》曰:五年十 一月置安化縣隸邵陽,不及新化。而宋史本紀又只云五年開梅山置安化縣。今考《宋史·地 理志》、《元豐九域志》(北宋官修地理總志,元豐五年(1080)成書。)《輿地廣記》安化隸 潭,新化隸邵俱無異,而於新化均注五年置,安化均注六年置。蓋五年十月入梅山,十一月 建二縣,同隸邵陽,至六年,安化改隸潭州。
同治《安化縣志·沿革二十五頁》載:蓋二縣本同域(今梅城摘抄者注),當日章創(chuàng)建之初,同隸邵州,及毛漸分建之后,以新化隸邵,安化隸潭耳。其建置本末,固昭然可考也。
摘抄者從史志中反復(fù)考證,《安化縣志》首修為明嘉二十二年(1543),縣教諭方 清(自號 竹城子)纂撰。方清浙江人。憑《通鑒綱目》(南宋朱熹及個人著述)作志,因當時史科缺乏 ,未作多方考證,故按《綱目》裁定熙寧五年置安化縣。而官修的《宋史·梅山峒蠻傳 》、《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等均記載安化六年置。蓋章熙寧五年開梅山,東起寧 鄉(xiāng)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寨(今邵陽隆回縣境),北界益陽泗里河,南上湘鄉(xiāng)佛子嶺。當時收 復(fù)的地方,大體包括今安化、新化、漣源、冷水江、新邵等縣市。這塊地方,五代時為梅山 蠻據(jù),不與中國通,為獨立王國。章開梅山置縣,取名“王化之一新也”,意為宋王朝轄 地,隸邵州。寧鄉(xiāng)知縣毛漸參與了開梅山建縣的區(qū)劃活動。熙寧六年,毛漸將梅山分上下兩 部分建縣,上梅山為新化,隸邵州。下梅山為安化隸潭州。故《宋史·地理志》、《元豐九 域志》、《輿地廣記》、南宋《續(xù)資治通鑒》、元《文獻通考》、清《湖南通志·古城考》 、《湖南通志·沿革志》、《大清一統(tǒng)志》、《湖南考古略》、《續(xù)通典·郡縣》、《嘉慶 一統(tǒng)志》均記載為安化熙寧六年置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