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月里曾去臥佛寺,發(fā)現(xiàn)那里殿、舍周匝遍植臘梅,雖是青葉滿枝,卻也見主干遒勁、枝葉疏朗、蜿蜒曲折,到早春時節(jié)臘梅綻放時自是一派好光景,即想來春必去訪梅。
春節(jié)假期,雖然北方天氣寒冷,花期尚早,但一個晴好的周末還是忍不住奔臥佛寺而去。確實早了些,但一進臥佛寺就被那些梅樹吸引,花雖不多,含苞待放卻也別有一番情致,況且,暖陽中也有幾株梅樹已然綻放了。
此時,最開心的當然是用相機記錄了,鏡頭后面那些曲折蜿蜒的老枝在大光圈的作用下?lián)涿娑鴣恚恍╇s亂枝丫變成了焦外的點點光斑,調(diào)焦時每在視窗中看見內(nèi)心便是一陣狂喜,按下快門也變得急迫起來。慶幸花還未開,枝頭的點點金珠更有含蓄之美。
從張仲謀乞蠟梅
宋 黃庭堅
聞君寺后野梅發(fā),
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
欲知春色到池塘。
贈趙景貺臘梅詩
宋 蘇軾
天工點酥作梅花,
此有蠟梅禪老家。
蜜蜂采花作黃蠟,
取蠟為花亦寄物。
院內(nèi)大部分的臘梅還在金珠抱蕊,大殿前的幾株老梅在陽光的照拂下率先開放了,迎著陽光金鐘吐瑞、檀芯點點,幾只大紅的燈籠點綴其間,帶來了春節(jié)的喜慶。據(jù)說大殿前的兩株梅是唐梅,穿越了千年來與我們相遇。千年!那是怎樣的歷程,興廢盛衰均已過眼云煙,寵辱不驚卻是此間精神。此時再看幾株老梅,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臘梅
宋 潘成貴
枝頭疏蕊吐檀心,
借日嬌黃色淺深。
卻倩江梅來做伴,
要看明玉間良金。
臘梅
宋 鄭剛中
縞衣仙子變新裝,
淺染春前一樣黃。
不肯皎然爭臘月,
只將孤艷付幽香。
大抵臥佛寺地處植物園的緣故,也是諸佛庇佑,寺內(nèi)萬竿修竹在隆冬時節(jié)竟也鮮翠欲滴,那珍貴的翠綠色恰也成了這冰魂玉骨的絕好背景,正襯得它錚錚鐵骨、傲雪獨行,這一番鐵骨柔情不也是千古佳話嗎?
疏影悠然生玉露,風中獨留清香。嬌容點點染脂霜,冰魂玉骨,自是不尋常。
共舞春枝心已醉,柔情若水相望。雪綻寒梅蘊芬芳,素心錚骨,一笑露春光。
臘梅
宋 楊萬里
天向梅梢別出奇,
國香未許世人知。
殷勤滴蠟緘封卻,
偷被霜風折一枝。
金梅紅墻,若是雪來又會怎樣?踏雪尋梅寂寥客,獨享金蕊點點香。怕也是成就另一番美好了。
臘梅真寒客,數(shù)九隆冬,百花凋零,卻只有臘梅能傲雪枝頭,凌寒盛放。
查閱典籍,五代時期張翊所寫《花經(jīng)》根據(jù)花的性格、象征意義、外觀、氣味、氣質(zhì)等條件對花進行加封,臘梅與蘭花、牡丹、酴醾位列一品九命,可見對臘梅的推崇,而梅花卻位列四品六命,與菊花、辛夷、忘憂等同列。初時匪夷所思,再細查,卻原來臘梅不是梅!臘梅,樟目、臘梅科,梅,薔薇目、薔薇科,原來,臘梅與梅,連親戚都談不上。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此得名。清初《花鏡》記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臘梅更耐嚴寒,李時珍所說“因其與梅同時”也并不盡然,往往臘梅比梅早一兩個月盛放,臘梅凌寒梅報春更是確切些。
臘梅馨香,若得一枝付與古瓶,“瓶花落硯香歸字,風竹敲窗韻入書”該是何等的風雅與寧靜。
作品來自小原流官方雜志《插花》作品來自小原流上海支部
創(chuàng)作者分別為楊幼玲、都麗杰
作品來自徐文治瓶花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小窗靜晝膽瓶古,
長廊微雪珠簾垂。
一枝幾案誰所置,
便覺春意生睫眉。
賞梅畢,放生池內(nèi)錦鯉甚是喜人,送與各位友人,祝新的一年諸事順遂。
以上內(nèi)容均為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告知并注明出處
也許我們會相遇在特定的時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