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想做一次心靈之旅,但恰恰卻讓“疲憊的生活夢想”變得更加劇烈地消耗。每一次旅行歸來,都會更加地疲憊——因為工作并未因旅行而減少。
“生活在別處”善意地欺騙了很多人,使人們逃離當下,脫離此時此地,認為始終有一個未知的、更安全而溫暖的時空存在。在那里一切欲念和理想都可以得到實施,至少深深具有可實施的可能性,但正如愚笨的漁夫用竹籃打撈大海中的泡沫一樣,他竟然出人意外地放過了觸手可及的魚。
因此有那么多有家不歸者,他們渴望流浪,尋找同樣心靈饑渴的伴侶。認為行走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甚于了脫生死大事。對于家庭和事業(yè),也抱著放逐的態(tài)度。究其實,是內(nèi)在的心靈無處安頓,困惑積壘于胸,不得不一次出走,再次出走。他們擺脫了一種世俗的習性,卻又墜入到一種流浪的習性之中。
很難說,心靈需要什么。一次百感交集的旅程 ?一段互為慰藉的故事?一種相濡以沫的廝守?一份高山流水的酬唱?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心靈需要的僅僅是一方空間,一種獨守,一份不為人知的自我觀照。自我與自我的交融、回旋與修復。體會我既是百轉(zhuǎn)千回中的那一個獨有的我,也是千回百轉(zhuǎn)中那個與萬古同泯的此性長存的我。
“長恨此身非我有”,顯然未入徹境。是徒然的一株草在感嘆命運的無常,面對此岸的歡暢而依依不舍。殊不知四季的輪回已在凋零的氣息中蘊育下一棵生命。個體的生命終歸是要退場的。一切現(xiàn)實都將進入歷史。殘破的和衰敗的,將為新生的和旺健的力量所代替。必須承認,這二者,皆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正如新陳代謝的力量,沒有誰能永遠站在舞臺中央,既便上帝也不能。
在片刻的自我對話中,在一呼一吸的循環(huán)之中,你能明了生和死的日夜交替,昨日之我與明日之我的輪番上場,罪惡與歡樂開出不同的花朵,神性與魔性的攜手共存,還有,身軀之所欲與精神之所需的互相抵礪。煩惱是無窮多的,小我的痛苦之身也經(jīng)常性的發(fā)作,一不留神,習氣所具有的戾性統(tǒng)治了自我,釋放出魔鬼,傾刻間焚燒五內(nèi),并使周邊充斥著脾氣和怒火?;蛘?,那小小的不良的怨氣,長時間埋藏在心間,直至悄悄地躲在無人角落處舔拭口,默默飲泣。是啊,面對一個不確定的無常的世界,我們的力量多么微茫!只有內(nèi)心充滿著正念,才可以百無禁忌,無所畏懼。
陶淵明因此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一個圣明之人,內(nèi)心澄明而平靜,一切都轉(zhuǎn)身逝去了,一截花影,一場爛仗,都只是平常的瞬間。有什么值得喜悅或恐懼的呢,煩惱和憂慮皆離我遠去,只有內(nèi)心的平靜永在。
心靈之旅不在別處,恰在“息心止念”的這一刻。詩人說“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誰此時沒有房屋就永遠不必建造”。保持住這一刻,將其延長,在一呼一吸間體會生命的感覺。那漫長的旅程事后回想起來也不過是一瞬。一念失,則念念失。當所有的念頭都消亡了,心靈的本然面目便纖毫自現(xiàn)。它無形無相,只是讓該發(fā)生的發(fā)生,而該消亡的消亡。我們又怎能指望超越自我呢。那是從未曾被超越過的妄想。
洗滌你的心靈,用你的言語、觀照或意識。直至無須使用它們。你自然沉浸在美好的溫暖中,就如同初生的嬰兒,羊水就是這個世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