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炮制不同功效有差異
白茅根為禾本科白茅的干燥根莖,也稱茅根。白茅根又有絲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蘭根、茹根、地筋、白花茅根、地節(jié)根、茅草根、堅草根、甜草根等諸多名稱。我國各地均有出產(chǎn)。
白茅根性寒味甘,無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功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治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水腫,黃疸,熱病煩渴,小便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如《本草綱目》說白茅根“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千金翼方》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治吐血不止;《婦人良方》用白茅根汁治血熱鼻衄;《千金方》用蘆根、茅根煮取頓服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肘后方》用白茅根煮取適冷暖飲之治小便熱淋;《圣惠方》用茅根煎后頻服治小便出血;《本草經(jīng)疏》用茅根、牛膝、生地黃,童便,煎服治血熱經(jīng)枯而閉。
炮制不同,其功效也有差異。
鮮茅根:冬春挖取,洗凈,切段,除去碎屑,新鮮使用,常用量30~60克,長于利尿消腫。
干茅根:冬春挖取,揀凈雜質(zhì),洗凈,切段,除去碎屑,曬干備用,常用量9~30克,長于清泄里熱。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噴灑清水,取出,曬干備用,常用量15~30克,長于涼血止血。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白茅根含有大量白茅素、薏苡素和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枸椽酸、草酸、蘋果酸、鉀鹽等,有明顯抗菌、利尿、解酒、止血、抗炎、鎮(zhèn)痛、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解除血小板聚集、抑制骨骼肌的收縮和代謝等多種藥理作用。
如用白茅根30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高血壓病。
用白茅根15~30克,仙鶴草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用白茅根、小薊、藕節(jié)各15~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尿血、血淋、鼻出血等。
用鮮茅根60~120克,水煎服治療急性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感染。
用白茅根、丹參、丹皮、益母草各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流行性出血熱。
用白茅根、仙鶴草、益母草、旱蓮草各15~30克,赤芍、丹皮、紫草、茜草各10~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過敏性紫癜。
用白茅根、蘆根、元參、麥冬各15~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口腔炎。
用白茅根、忍冬藤、絡(luò)石滕、川牛膝、生薏苡仁、桑枝各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關(guān)節(jié)炎。
此外,白茅針(白茅的初生花序)、白茅花(白茅的花穗)、茅草葉(白茅的葉片)等均有涼血止血之功,故亦常入藥使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