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光六年(前129年),敵人的監(jiān)視漸漸有所松弛。一天,張騫趁匈奴人的不備,果斷地離開妻兒,帶領(lǐng)其隨從,逃出了匈奴王庭。
這種逃亡是十分危險和艱難的。幸運的是,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張騫等人詳細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他們穿上胡服,很難被匈奴人查獲。因而他們較順利地穿過了匈奴人的控制區(qū)。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張騫這個人性格堅強而有毅力,度量寬大,對人講信用,蠻人很喜愛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處境窘迫的時候就射捕禽獸來供給食用。當初,張騫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離漢十三年,只有他們二人得以回還。
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于征服西域,設(shè)僮仆都尉,向各國征收繁重的賦稅。
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shè)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gòu),為后來設(shè)西域都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張騫出使西域后,傳入了西域的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還有樂器和歌舞。傳出的有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shù)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獲得的關(guān)于中原外部世界的豐富知識,在以后西漢王朝的政治、軍事、外交活動和對匈奴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以后的一年時間內(nèi),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jié)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此時,漢才與西域諸才有了正式的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友好的交往。
這個外交策略最偉大的實施者無疑是漢武帝,但張騫作為提出者和實踐者,更值得人們尊重。可惜的是,張騫沒有等到他的宏愿實現(xiàn)的一天,從烏孫國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后來,這條出玉門關(guān),經(jīng)天山南北路,越過蔥嶺,到達中亞或者更遠地方的通道,成了千古傳頌的絲綢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shè)置了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在中央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
張騫在出使西域的艱難歷程中,繼承了我國先人的優(yōu)秀品德,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創(chuàng)立了外交活動的基本準則,同時也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楷模。其中最為人稱頌的有:
3) 信美愛人,以誠質(zhì)信,營造誠實守信的國家友好交往環(huán)境
張騫墓位于張騫紀念館中。張騫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西漢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而建, 位于陜西城固縣城以西三公里處的博望鎮(zhèn)饒家營村。
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長3公里、寬10米的全縣第一條旅游專線公路,可由縣城直達紀念館。如今,修葺一新的紀念館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頗受游客青睞。
百姓緬懷張騫,賦予石虎以神話色彩:傳說他們是張騫泛搓時所得天宮織女的一對支機石。解放前,這一對石虎一直是當?shù)匕傩斩\病乞嗣求雨的神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