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氏】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張騫

張騫(約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漢代杰出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qū)?,率領(lǐng)一百多人,從隴西出發(fā),中途被匈奴扣十年,并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張騫病逝于長安,歸葬故里。

姓名

  張騫(qian)

別名

  張子文

生活年代

  西漢

出生地

  漢中郡成固縣(今陜西城固縣)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164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114年

職業(yè)

  探險家、旅行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

  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抗擊匈奴,從軍封侯

享年

  約50歲

爵位

  博望侯(封地今南陽方城博望鎮(zhèn))

人物生平

張騫生年及早期經(jīng)歷不詳,因軍功被封為博望侯(封地今南陽方城縣博望鎮(zhèn))。 漢武帝劉徹即位時,張騫已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據(jù)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即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并能以信義待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這正是張騫之所以能戰(zhàn)勝各種難以想像的危難,獲取事業(yè)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如同歷史上一切偉大人物一樣,要演導出威武雄壯的戲劇,還得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和舞臺。這就是平常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西漢建國時,北方即面臨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匈奴)的威脅。這個民族,最初以“獯鬻”、“獫狁”、“儼狁”、“葷粥”、“恭奴”等名稱見于典籍,后統(tǒng)稱為“匈奴”,春秋戰(zhàn)國以后,匈奴跨進了階級社會的門檻,各部分別形成奴隸制小國,其國王稱“單于”。楚漢戰(zhàn)爭時期,冒頓單于乘機擴張勢力,相繼征服周圍的部落,滅東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國東北部、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qū),建立起統(tǒng)一的奴隸主政權(quán)和強大的軍事機器。匈奴奴隸主貴族經(jīng)常率領(lǐng)強悍的騎兵,侵占漢朝的領(lǐng)土,騷擾和掠奪中原居民。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頓單于率騎兵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劉邦親領(lǐng)三十二萬大軍迎戰(zhàn),企圖一舉擊潰匈奴主力。結(jié)果,劉邦反被冒頓圍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東),七日不得食,只得采用陳平的“奇計”,暗中遣人納賄于冒頓的閼氏夫人,始得解圍。從此,劉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后來的惠帝、呂后,和文景二帝,考慮到物力、財力的不足,對匈奴也都只好采取“和親”、饋贈及消極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貴族,仍寇邊不已。文帝時代,匈奴騎兵甚至深入甘泉,進逼長安,嚴重威脅著西漢王朝的安全。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lǐng)100多名隨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向?qū)拈L安出發(fā)前往西域。從長安到西域,必須通過河西走廊。當時的河西走廊,東部是匈奴休屠王的份地,西部是渾邪王的份地,居住的部落眾多,游牧的人群稠密,道路雖然通暢,匈奴人卻看管得很緊,龐大的漢朝使團是難以通過的。今青海地區(qū)是羌人的聚居地,羌人雖是匈奴的盟友,但與漢朝的關(guān)系比較緩和,加上他們的部落比較稀少,游牧民眾居住也很分散,這就是說道途的空隙較多,適合漢朝使團偷渡。因此,張騫一行西走,必定選中的是“羌中道”,即由隴西郡西經(jīng)青海,再西北至羅布泊東南,或經(jīng)焉耆、龜茲的北道西至中亞的月氏;或經(jīng)于闐、莎車的商道西至中亞的月氏。即使走“羌中道”,漢朝使團也不敢大意,他們白天宿營于隱蔽的山谷中,夜晚才行進在寬敞的大道上。

經(jīng)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jié)。后逃脫,西行至大宛,經(jīng)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元朔六年(前123)春,張騫隨衛(wèi)青征匈奴右賢王部,立奇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與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左賢王部;張騫因遲誤軍期,使李廣所率四千將士損失殆盡,當斬,用侯爵贖罪,得免為庶人。后張騫復勸武帝聯(lián)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為中郎將,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shù),出使烏孫。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國也派使節(jié)回訪長安。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并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翌年卒。

主要成就

出使西域

當時漢匈交惡,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zhàn)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一匈奴俘虜口中了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國家,其王被匈奴單于殺死,還把他的頭顱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遷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烏孫國的攻擊,再向西南遷到媯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報殺父之仇,但苦于無人相助。武帝了解這些情況后,想聯(lián)合大月氏,以「斷匈右臂」。于是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張騫以郎官身分應(yīng)募,肩負出使月氏任務(wù)。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奉命率領(lǐng)一百多人,從隴西(今甘肅臨洮)出發(fā)。一個歸順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當張騫的向?qū)Ш头g。他們西行進入河西走廊。這一地區(qū)自月氏人西遷后,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隊,全部被抓獲。匈奴的右部諸王將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見當時的軍臣單于(老上單于之子)。

軍臣單于得知張騫欲出使月氏后,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這就是說,站在匈奴人的立場,無論如何也不容許漢使通過匈奴人地區(qū),去出使月氏。就像漢朝不會讓匈奴使者穿過漢區(qū),到南方的越國去一樣。張騫一行被扣留和軟禁起來。

匈奴單于為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還給張騫娶了匈奴的女子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達到目的。他“不辱君命”、“持漢節(jié)不失”。即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圣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張騫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至元光六年(前129年),敵人的監(jiān)視漸漸有所松弛。一天,張騫趁匈奴人的不備,果斷地離開妻兒,帶領(lǐng)其隨從,逃出了匈奴王庭。

這種逃亡是十分危險和艱難的。幸運的是,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張騫等人詳細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他們穿上胡服,很難被匈奴人查獲。因而他們較順利地穿過了匈奴人的控制區(qū)。

但在留居匈奴期間,西域的形勢已發(fā)生了變化。月氏的敵國烏孫,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又從伊犁河流域,繼續(xù)西遷,進入咸海附近的媯水地區(qū),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張騫大概了解到這一情況。他們經(jīng)車師后沒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進發(fā),而是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路上經(jīng)過了數(shù)十日的跋涉。

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大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資準備又不足。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干糧吃盡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饑。不少隨從或因饑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

張騫到大宛后,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皇,送他很多財物,重重酬謝。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東方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xiàn)。漢使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張騫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于是滿口答應(yīng)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后,派了向?qū)Ш妥g員,將張騫等人送到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nèi))??稻油跤智踩藢⑺麄兯椭链笤率稀?/a>

不料,這時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chǎn)串富,并且距匈奴和烏孫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大大減少,改變了態(tài)度。當張騫向他們提出建議時,他們已無意向匈奴復仇了。加之,他們又以為漢朝離月氏太遠,如果聯(lián)合攻擊匈奴,遇到危險恐難以相助。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lián)盟,夾擊匈奴。在此期間,張騫曾越過媯水南下,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動身返國。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區(qū),改變了行軍路線。計劃通過青海羌人地區(qū),以免匈奴人的阻留。于是重越蔥嶺后,他們不走來時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侖山北麓的“南道”。從莎車,經(jīng)于闐(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進入羌人地區(qū)。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軍臣單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進攻軍臣單于的太子于單。于單失敗逃漢。張騫便趁匈奴內(nèi)亂之機,帶著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fā),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fā)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所付出的代價是何等高昂!

張騫這次遠征,僅就預定出使西域的任務(wù)而論,是沒有完成。因為他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lián)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如從其產(chǎn)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而言,無疑是很大的成功。自春秋以來,戎狄雜居涇渭之北。至秦始皇北卻戎狄,筑長城,以護中原,但其西界不過臨洮,玉門之外的廣闊的西域,尚為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所未及。張騫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東西。自此,不僅現(xiàn)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nèi)陸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而且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后人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張騫的“鑿空”之功,是應(yīng)充分肯定的。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不僅是一次極為艱險的外交旅行,同時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學考察。張騫第一次對廣闊的西域進行了實地的調(diào)查研究工作。他不僅親自訪問了位處新疆的各小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諸國,而且從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烏孫(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又稱大食,今伊拉克一帶)、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國的許多情況?;亻L安后,張騫將其見聞,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報告,對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chǎn)、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這個報告的基本內(nèi)容為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傳》中保存下來。這是中國和世界上對于這些地區(qū)第一次最詳實可靠的記載。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區(qū)和國家的古地理和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張騫這個人性格堅強而有毅力,度量寬大,對人講信用,蠻人很喜愛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處境窘迫的時候就射捕禽獸來供給食用。當初,張騫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離漢十三年,只有他們二人得以回還。

西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西域自玉門關(guān)以西至蔥嶺以東,即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包括準噶爾沙漠以南,西藏高原以北,巴爾喀什湖附近地區(qū);而廣義的西域則包括蔥嶺以西的亞洲西部和歐洲東部一帶。這里所指的西域,主要是今新疆地區(qū)。

西域同內(nèi)陸的聯(lián)系據(jù)說開始于西周時期的第五個君主周穆王。西晉汲郡戰(zhàn)國魏襄王墓中發(fā)現(xiàn)的《穆天子傳》曾記載,周穆王駕八駿,率六師,行數(shù)萬里,到西方的瑤池會見西王母國君。據(jù)傳,西王母國即在西域。但是,西域同內(nèi)陸頻繁的聯(lián)系,則是始于西漢王朝,特別是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所以史稱西域以孝武時始通。

公元前2世紀左右,即中原地區(qū)的秦和西漢初期,西域地區(qū)分布著36個國家,大者有幾十萬人,小者不過數(shù)千人。從地理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qū):塔里木盆地南緣為南道諸國,包括樓蘭、且末、于闐、莎車等國;塔里木盆地北緣為北道諸國,包括疏勒、龜茲、焉耆、車師等國;準噶爾盆地東部散布著姑師、卑陸、蒲類等一些小國。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來居住著塞人。西漢初年,居住在敦煌祁連山一帶的月氏人,由于被匈奴所迫,西遷到此處,趕走了塞人,建立了大月氏國。不久,河西地區(qū)的烏孫人為了擺脫匈奴人的壓迫,向西遷徙,把月氏人趕走,占領(lǐng)了這塊土地。

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于征服西域,設(shè)僮仆都尉,向各國征收繁重的賦稅。

匈奴還以西域作為軍事上的據(jù)點和經(jīng)濟上的后盾,向西漢進攻。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者在同匈奴斗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別是漢武帝即位后,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復匈奴之意后,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lián)系,聯(lián)絡(luò)大月氏夾攻匈奴。

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漢中(陜西城固)人張騫自愿應(yīng)募出使西域。當年,他率領(lǐng)一百多名隨行人員出隴西,向西域進發(fā)。西行不久,張騫等人便被匈奴俘獲,被拘禁了十余年。在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之后,終于找到一個機會逃了出來。他們越過蔥嶺,經(jīng)大宛、康居,終于在媯水(今阿富汗北部阿姆河一帶)找到了大月氏。但大月氏占有大夏故地,這里土地肥沃,又很少有敵人騷擾,人民安居樂業(yè),已無報復匈奴之意。加之與漢朝相距太遠,便謝絕了漢提出的聯(lián)合對付匈奴的要求。張騫在大月氏停留一年有余,后取道塔里木盆地南緣東歸。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趁匈奴內(nèi)亂,與奴隸出身的堂邑父一起逃出。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二人回到了西漢王朝的首都長安。張騫雖然沒有達到聯(lián)絡(luò)大月氏共擊匈奴的目的,但卻溝通了西漢王朝與西域的聯(lián)系,使西漢政府增加了對西域的了解。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北退卻,依靠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與西漢對抗。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再任張騫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shù)千巨萬,牛羊萬頭,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一是招與匈奴有矛盾的烏孫東歸故地,以斷匈奴右臂;二是宣揚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lián)合,使之成為漢王朝之外臣。張騫到達烏孫時,恰逢烏孫內(nèi)亂,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了解。張騫一行偕烏孫使者數(shù)十人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返抵長安。

張騫是西漢開辟通往西域道路的第一個使者,他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一直為后人所傳頌。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此后,漢朝和西域各國經(jīng)?;ヅ墒拐?,大者數(shù)百,少者百余人。促進了雙方貿(mào)易的發(fā)展,形成了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②的景象。但是,處于西域東端的樓蘭、姑師(后稱車師)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他們在匈奴的挑唆下,經(jīng)常出兵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旅財物,成為漢通往西域的嚴重障礙。為確保西域通道,漢將趙破奴、王恢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率700輕騎突襲樓蘭,后趙破奴又率軍數(shù)萬擊破姑師,并在酒泉至玉門關(guān)一線設(shè)立亭障,作為供應(yīng)糧草的驛站和防守的哨所。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后,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 愿得尚漢公主,為昆弟③,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并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shù)百人①。細君死后,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于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guān)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fā)展雙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了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并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還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和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進貢良馬幾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此后,漢政府在樓蘭、渠犁(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輪臺(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

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shè)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gòu),為后來設(shè)西域都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傳播物產(chǎn)

張騫出使西域后,傳入了西域的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還有樂器和歌舞。傳出的有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shù)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

連通西南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獲得的關(guān)于中原外部世界的豐富知識,在以后西漢王朝的政治、軍事、外交活動和對匈奴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此以前,漢代的君臣還根本不知道,在中國的西南方有一個身毒國的存在。張騫在大夏時,忽然看到了四川的土產(chǎn),邛竹杖和蜀布。他感到十分詫異,追問它們的來源。大夏人告訴他,是大夏的商人從身毒買來的。而身毒國位于大夏的東南方。回國后,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這一情況。并推斷,大夏位居中國的西南,距長安一萬二千里,身毒在大夏東南數(shù)千里,從身毒到長安的距離不會比大夏到長安的距離遠。而四川在長安西南,身毒有蜀的產(chǎn)物,這證明身毒離蜀不會太遠。據(jù)此,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遣使南下,從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條直通身毒和中亞諸國的路線,以避開通過羌人和匈奴地區(qū)的危險。張騫的推斷,從大的方位來看是正確的,但距離遠近的估計則與實際情況不合。當然,在近二千年前張騫達到這樣的認識水平,是難能可貴的。漢武帝基于溝通同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直接交往,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徹底孤立匈奴的目的,欣然采納了張騫的建議,并命張騫去犍為郡(今四川宜賓)親自主持其事。

自遠古以來,中國西南部,包括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東部,云南和貴州等地,為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所聚居,統(tǒng)稱為“西南夷”。戰(zhàn)國末年楚將軍莊喬入滇立國,但不久即重新阻隔。漢武帝初年,曾先后遣唐蒙、司馬相如“開發(fā)”“西南夷”,置犍為郡,并使邛都。(今西昌一帶)、榨(今漢源一帶)、冉琥(今茂縣)諸部內(nèi)附。后因全力對付匈奴,停止了對西南的經(jīng)營。中國西南各少數(shù)民族同中原王朝基本上仍處于隔絕狀態(tài)。通道西南當時是十分艱難的。

元狩元年(前122年),張騫派出四支探索隊伍,分別從四川的成都和宜賓出發(fā),向青海南部、西藏東部和云南境內(nèi)前進。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四路使者各行約一、二千里,分別受阻于氐、榨(四川西南)和禹、昆明(云南大理一帶)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未能繼續(xù)前進,先后返回。

張騫所領(lǐng)導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線的活動,雖沒有取得預期的結(jié)果,但對西南的開發(fā)是有很大貢獻的。張騫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當年莊喬所建的滇國。滇國又名滇越,因遇有戰(zhàn)事將士們坐在大象上作戰(zhàn),故又叫“乘象國”。使臣們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經(jīng)常帶著貨物去滇越貿(mào)易。同時還知道住在昆明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無君長”,“善寇盜”。正是由于昆明人的堅決阻撓,使得漢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進。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數(shù)民族,對漢朝的情況幾乎都不了解。難怪漢使者會見滇王時,滇王竟然好奇地問:“漢朝同我們滇國比較,是哪一國大呢?”使者到夜郎時,夜郎侯同樣也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就成為后世“夜郎自大”典故的由來。通過漢使者的解釋和介紹,他們才了解到漢朝的強大。漢王朝從此也更注意加強同滇國、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聯(lián)系。至元鼎元年(前111年),漢王朝正式設(shè)置胖柯、越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對西南地區(qū)的開拓。

抗擊匈奴

在張騫通使西域返回長安后,漢朝抗擊匈奴侵擾的戰(zhàn)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探險西南的前一年,張騫曾直接參加了對匈奴的戰(zhàn)爭。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wèi)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將軍出擊漠北。當時,漢朝軍隊行進于千里塞外,在茫茫黃沙和無際草原中,給養(yǎng)相當困難。張騫發(fā)揮他熟悉匈奴軍隊特點,具有沙漠行軍經(jīng)驗和豐富地理知識的優(yōu)勢,為漢朝軍隊作向?qū)?,指點行軍路線和扎營布陣的方案。由于他“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保證了戰(zhàn)爭的勝利。事后論功行賞,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封地即今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zhèn)。顏師古在《漢書》注中認為,“博望”是“取其能廣博瞻望。”這是漢武帝對張騫博聞多見,才廣識遠的恰當肯定。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又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qū)),進擊匈奴。李廣率四千騎作先頭部隊,張騫將萬騎殿后。結(jié)果李廣孤軍冒進,陷入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兵的重圍。李廣率領(lǐng)部下苦戰(zhàn)一晝夜,張騫兼程趕到,匈奴始解圍而去。此戰(zhàn)雖殺傷眾多敵人,但李廣所率士兵大部分犧牲,張騫的部隊亦因過分疲勞,未能追擊。朝廷論罪,李廣功過兩抵,張騫卻以“后期”罪貶為平民。從此,張騫離開了軍隊生活。但張騫所開始的事業(yè)并未結(jié)束。不久,他又第二次踏上了通使西域的征途。

邦交友好

二年后,張騫復勸武帝聯(lián)合烏孫(今伊犁河流域),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率三百人,馬六百匹,牛羊金帛萬數(shù),浩浩蕩蕩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時匈奴勢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道路暢通。他到達烏孫后,請烏孫東返故地。烏孫王年老,不能作主,大臣都懼怕匈奴,又認為漢朝太遠,不想移徙。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東)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

元鼎二年(前115),烏孫王配備了翻譯和向?qū)?,護送張騫回國,同行的還有數(shù)十名烏孫使者,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烏孫王送給漢武帝數(shù)十匹好馬,深得武帝歡心。武帝任命張騫為大行,負責接待各國使者和賓客。第二年,張騫去世。他所派遣的則使以后也陸續(xù)帶了各國使者來到長安,漢和西域諸國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而漢朝的使者不斷往來于西域諸國,一年多則十幾次,少則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義,以取信于各國。烏孫國見漢朝軍威遠播,財力雄厚,遂重視與漢朝關(guān)系,要求和親。武帝以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昆莫;細君死后,武帝又把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兩國長期通婚友好。漢朝「鑿空西域」,張騫創(chuàng)立首功。相傳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為張騫從西域傳入中原,或未必盡然,但張騫對開辟絲綢之路卓有貢獻,則至今為人稱道。

外交影響

第一、 漢武帝在張騫出使西域后,才開始“復事西南夷”

第二、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后,漢開始與西域諸國友好往來

在以后的一年時間內(nèi),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jié)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此時,漢才與西域諸才有了正式的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友好的交往。

張騫帶著一種軍人特有的敏銳,在進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圍之后,他就開始留心每一處水源、每一塊草地,并詳細記錄下來。他還告訴漢武帝,在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他曾經(jīng)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它們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寶馬”。據(jù)說它們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這后來被證實是寄生蟲感染引起的一種癥狀。張騫稱賞它們?yōu)闈h王朝騎兵最好的坐騎,漢武帝本人非常喜歡馬,聽說有這樣的寶馬,自然想得到。漢武帝此時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他認為雖然結(jié)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盡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許多使節(jié)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張騫加入大將軍衛(wèi)青的軍隊,官職為校尉。因為收集情報方面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所以張騫主要負責刺探情報和沿途的給養(yǎng)。在北方,衛(wèi)青率領(lǐng)軍隊與匈奴人展開激烈的廝殺,正是張騫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資料幫助了漢朝軍隊,他們贏得了一系列勝利,張騫也因此被封為博望侯。

漢武帝并不急于求成,他決定分別實施兩步策略,以此來贏得這些國家的歸附。首先,他又發(fā)動了一次對匈奴的戰(zhàn)爭,并取得了大勝,殺傷匈奴士兵9萬人。然后,在公元前101年,他又攻占了中亞的大宛國,就是汗血寶馬的故鄉(xiāng)。但其實,奪取這些名馬只是漢武帝的一個借口。漢武帝曾經(jīng)數(shù)次派使者沿當年張騫的足跡來到大宛,不惜用重金交換汗血馬,但大宛國王一次次地拒絕了他的請求。最后一次,漢武帝派遣使者韓不害帶著一匹用黃金鑄造的金馬和許多貴重禮物交換漢血馬,大宛國王雖然仍不想交出寶馬,但又非常想要漢武帝送來的寶物,他殺死了使者,奪取了寶物。

漢武帝終于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隊全由國內(nèi)的刑犯和惡少組成,他們沒有攜帶充足的給養(yǎng),沿途向別國索要,如果不交出糧食,就被視為大宛的同謀。毫不出人意料,這支部隊失敗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國。漢武帝怎能接受這樣的失敗,他隨后調(diào)集近20萬大軍在敦煌集結(jié)。聽說大宛國的飲水全取自城外,漢武帝特意派遣幾位水利專家隨軍同行。漢軍切斷了大宛都城隱蔽的引水系統(tǒng),很快征服了整個部落。

取得大勝的漢朝軍隊凱旋而歸,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yōu)闈h武帝呈上貢品,并留在漢朝作為人質(zhì),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mào)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這個外交策略最偉大的實施者無疑是漢武帝,但張騫作為提出者和實踐者,更值得人們尊重。可惜的是,張騫沒有等到他的宏愿實現(xiàn)的一天,從烏孫國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絲綢之路

后來,這條出玉門關(guān),經(jīng)天山南北路,越過蔥嶺,到達中亞或者更遠地方的通道,成了千古傳頌的絲綢之路。

對西域的影響

由于張騫等人的溝通,此后漢朝和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卜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nèi)陸,豐富了漢族的經(jīng)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shù)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

張騫出使西域,接觸到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是漢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使?jié)h朝與西域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為后來西漢政府設(shè)置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西漢政府管轄打下了基礎(chǔ).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shè)置了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在中央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下。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guān)系,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jīng)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nèi),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zhuǎn)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漢朝時中國史書對羅馬帝國的稱呼),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和張騫的成功謀略為中國贏得了貿(mào)易、建設(shè)和統(tǒng)一的保障。同時,張騫出使西域?qū)χ袊臀鞣綒v史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公元前105年,使者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天的伊朗境內(nèi),并拜見了安息國國王。漢朝使臣在君主的腳下展開了華麗光潔的絲綢,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shù)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志著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使?jié)h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天山南北第一次與內(nèi)陸聯(lián)系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zhì)生活。

精神影響

張騫在出使西域的艱難歷程中,繼承了我國先人的優(yōu)秀品德,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創(chuàng)立了外交活動的基本準則,同時也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楷模。其中最為人稱頌的有:

1) 持節(jié)不失,維護國家利益。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前后歷經(jīng)十三年,受到匈奴人的威逼利誘和長期關(guān)押,甚至用與妻生子的方法來動搖張騫的出使西域的意志,這對張騫來說,無疑是極其艱難的考驗。但是,張騫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正確的作出了選擇,他那種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的大無畏精神,不僅表現(xiàn)了其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外交使者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同時也堅守了其作為一個外交使節(jié)在從事國與國之間外交活動時必須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

2) 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維護國家尊嚴。張騫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因烏孫國近匈奴而遠漢,'昆莫見騫以單于禮',這說明張騫在烏孫國開始并沒有得到平等的態(tài)度來接待他,張騫在感到非常慚愧的同時,并沒有消極處之,而是利用烏孫國貪財?shù)奶攸c,巧妙地用'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語來迫使烏孫國王重新參拜。這一方面顯示出張騫的機智靈活、能言善辯,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國家的應(yīng)有的尊嚴,也正是張騫這種不亢不卑、敢于冒險抗爭才能換來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友好相處,圓滿地完成二次出使西域各國的崇高使命,而張騫這種精神正是一個國家使節(jié)不可缺少的基本素養(yǎng)。

3) 信美愛人,以誠質(zhì)信,營造誠實守信的國家友好交往環(huán)境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其信美愛人、以誠取信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有多處記載,如一次出使時“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任,蠻夷愛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這是對張騫誠信的直接記述;對張騫誠信的間接記述,在行文中可以看到的。

他的兩次西域之旅不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構(gòu)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梁,同時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jīng)濟的交流和發(fā)展,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在文獻記載中可以得到證明。

后世紀念

張騫墓

張騫墓位于張騫紀念館中。張騫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西漢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而建, 位于陜西城固縣城以西三公里處的博望鎮(zhèn)饒家營村。

張騫墓坐北朝南,東西寬15米,南北長15米,高8米,呈覆斗形,抗戰(zhàn)間西北聯(lián)合大學曾對此墓做簡單發(fā)掘,出土漢代器具,確定為張騫真墓。周圍有古柏環(huán)繞,墓前有石碑四通(以清乾隆間陜西巡撫畢沅所立“漢博望侯張騫之墓”最為有名)、漢代石虎一對(曾毀,現(xiàn)水泥粘接)。大門前豎高8米、由座杵、斗三部分組成的石華表一對。1988年修起了雄偉壯麗的漢代闕式大門門樓,鋪設(shè)了墓園甬道,栽種了名貴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氣勢雄偉的三間獻殿,東西墻壁上懸掛有“張騫出使西域圖”和“鑿空圖”。

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長3公里、寬10米的全縣第一條旅游專線公路,可由縣城直達紀念館。如今,修葺一新的紀念館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頗受游客青睞。

張騫墓再次入選國家申遺預備名單

張騫墓申遺,是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的一個點, 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漢中市張騫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再次最終入選國家絲綢之路申遺名單。2013年2月1日前由中國和中亞兩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提交申遺文本,2013年6月接受聯(lián)合國專家檢查驗收。 2013年10月1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專家對張騫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實地驗收評估。國際專家在現(xiàn)場對申遺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申遺成功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絲綢之路跨國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項目順利通過投票表決,張騫墓作為“絲綢之路”遺產(chǎn)點之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紀念館

張騫,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墓地在縣城西2.3公里處饒家營村,現(xiàn)為張騫紀念館,屬陜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姓緬懷張騫,賦予石虎以神話色彩:傳說他們是張騫泛搓時所得天宮織女的一對支機石。解放前,這一對石虎一直是當?shù)匕傩斩\病乞嗣求雨的神靈。

陵園整體以獻殿為中軸,對稱分布。獻殿內(nèi)置著名書畫家張重光所繪大型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鑿空圖”。東西配殿為展室,分別推出“張騫生平偉績”展覽和具有鮮明陜南特色的民間藝術(shù)展覽。闕式大門青磚筒瓦,古樸大方,兩闕相對,飛檐斗拱,再現(xiàn)了兩漢宮闕的建筑特色。

1986年與1993年,兩屆“張騫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這里召開,大力弘揚張騫“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今,城固每年舉辦一次張騫文化藝術(shù)節(ji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兩位杰出的大使:一位“絲路之路”首功者,一位《牧羊》主人公
張騫(漢武大帝)
郵票欣賞:1994
【轉(zhuǎn)】漢武帝如何開辟絲綢之路?
讀《史記》大宛列傳—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打服西域各國的武帝
張騫與絲綢之路的傳奇故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