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真是太正常了,能原原本本把行測題快速且有把握地做下來的都是大神,這么做下來的人怎么說也得上85。普通人基礎扎實、掌握技巧、練好手感、能快速判斷、果斷放棄一部分得做法大概也能上七十,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備考,最后行測也就是77分的水平。
行測的目的打從一開始就不是把所有題做完拿滿分,而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多搶分,確定了這一點之后,行測的做題方針也就有了:把握一部分、爭取一部分、放棄一部分。
把握一部分:
首先要明確的是,即便是在國考這樣偏難的行測題中,大部分題目也都是偏基礎的,難題雖然有,但是占比并不大,死磕難題壓軸題除了花費大量時間讓自己變得焦躁之外沒有任何作用,性價比極低,在考試的過程中還是要先把握住能拿到的分。
既然如此,把握的那一部分很明顯就有了眉目:基礎題。幾乎每個模塊都會有一部分基礎題的存在,就算是難度比較大的數(shù)量關系題中也有牛吃草、行程問題等較為容易的題目,這一部分題目的分數(shù)就是絕對不能丟的。所以從一開始打基礎的時候就要把基礎打牢夯實,看到就能快速反應過來,做到蹬腿就上、提筆就做。
爭取一部分:
除了基礎題之外,還有一部分題目屬于練了就會、正確率穩(wěn)定的,這部分題目就屬于爭取的對象,比如主旨意圖、類比推理和資料分析,這一部分題目除了打牢基礎之外就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熟練,練題的時候也要多用幾種方法,找出最快最簡便的那一種,有秒殺技巧最好,考場上直接拿來用,盡量節(jié)省時間。
放棄一部分:
剩下的題目中就有一些題是怎么都練不會快速解題的,比如數(shù)量運算中的部分題目和資料分析中的一些精算題目,還有一些積累不到的常識題,對于這一部分題目,有時間的話就盡量推導答案,實在沒有時間的話也可以盡快跳過、大膽放棄,最后蒙個答案,對了最好,錯了也不可惜。
明確做題方針之后,我們在復習和考試的做題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了:
以能把握的模塊為先:也就是說復習開始之前先測出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復習的時候以性價比最高的模塊和自己擅長的部分為主要根據(jù)地,再慢慢向其他部分擴張,像資料分析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個部分,只要平時有花時間去練習,在考試當中保證80%的正確率還是比較容易的,包括言語作為題量最大的一個模塊也可以先行復習,把這一部分吃透掌握下來。
接下來如果數(shù)學能力較強的話就可以先復習數(shù)量關系,把數(shù)量關系的正確率穩(wěn)定在一個理想的水平之后再進行下一個模塊的復習,但是對于我來說這屬于我的老大難項目之一,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復習了。
相對的,常識部分就不建議花太長時間備考,畢竟行測常識考察的范圍很廣,復習起來很困難,一眼看過去會就會,不會思考再久也沒有什么差別,20個常識判斷題用七到八分鐘全部選出答案,正確率能達到40%左右就可以了。
學習技巧、快速解答:說到底行測就是一場搶分戰(zhàn),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快速把正確答案找出來就行,就算是按照傳統(tǒng)解法那樣老老實實一步步做完也不會有人給出過程分,這種情況下,有技巧自然還是以技巧為先。我一開始也沒有想過技巧這回事,就想著憑自己的能力一點點做,只要快一點也沒關系,但是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每次做行測卷把120分鐘用干凈也還是有2、30道題來不及做,直接蒙上答案。
蒙題和技巧之間還是用技巧比較好,于是在練題過程中又去看了阿甘上岸說,盡力掌握里面的解題技巧,尤其是能快速找出答案的方法,畢竟是市面上這么多課程中技巧講得最簡便的,很好上手,解題也很方便,有些資料分析的速算方法直接拿來用來做題,兩步就能出結果,比如:插板法、直除法。
就算是沒有思路,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用排除法和代入法,不必太仔細的分析題干,直接排除本身有問題的選項,排除兩個表達意思相同的選項,排除和題干描述一樣的選項等,能很快地減輕解題負擔。尤其在數(shù)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部分,運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可以節(jié)省很多分析題干、找邏輯關系的時間。
在學技巧期間邊學技巧邊繼續(xù)刷題,在題目中鞏固技巧、提高技巧運用熟練度,在每個題型的解題方法中總結出最快速的那一種,加以強化運用,以快速解題為目的,用不了多長時間,做題速度就會有很大提升,做題速度上去之后,離70分也就是臨門一腳的事。
大量刷題、熟悉手感:刷題期間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達到快速掌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刷題的過程中逐漸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練習之后自己有哪一部分的題目是比較有把握的,做了就不會錯的,有哪部分是沒什么把握一半做一半蒙的,認清楚之后再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做題順序,總結自己做的較快又較準的題型,有把握的放在前面做,沒把握的放在后面做,提前準備好考場上的做題策略。
比如:先做大部分人都認為好做且準確率高的定義判斷,然后做性價比較高的資料分析,避免放在最后做因為高壓而影響發(fā)揮,再是言語邏輯,最后做難度較高的數(shù)量和得分率不高的常識題。
考試的時候再怎么抱怨時間不夠用也來不及了,這時候還能再掙扎一下的就是:會判斷、會蒙題
所謂會判斷,就是能快速分辨出哪些題目能做,哪些題目需要放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有選擇性的做題,一些不會做的題可以選擇性地放棄,一道題如果看了2、30秒還是沒有思路,果斷放棄;算了4、50秒離解出來還遠,同樣果斷放棄,繼續(xù)鉆牛角尖只會付出越來越多的沉沒成本,得不償失。
所謂會蒙題,就是會在短時間內(nèi)盡量讓蒙的題目更靠近正確選項,除了上面提到的排除法,直接排除本身有問題的選項,排除兩個表達意思相同的選項,排除和題干描述一樣的選項之外,還可以看一下已經(jīng)作答的題目中哪個選項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少,那么剩下所有的題目都可以蒙這一個選項,這樣蒙對的概率會更大,畢竟在歷年行測真題中,四個選項的分布還是比較平均的。
行測除了是一場職業(yè)水平測試之外,還是一場壓力測試,在考場上的分分秒秒都對我們的心理和耐力產(chǎn)生了巨大的考驗,所以在考場上保持沉著冷靜,把握做題的節(jié)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時間壓垮了心理,導致全面崩盤,堅持到最后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最后,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也祝各位前途似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