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相對算是比較奇特的俗語文化,像唐詩宋詞之類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會在課本上學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用到,而俗語文化則不同,我們基本不會在課本上學到,但是在生活中卻時常能夠聽到人們說起,有的時候自己在行為處事時,也會通過這些俗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這主要是與俗語的誕生來源密切相關,俗語本來就是誕生于普羅大眾的日常實踐中,于是也就很自然而然地被應用到實踐中,而人們的日常實踐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與各種人打交道,于是關于識人術的眾多俗語也就應運而生,這都是來自于古人們的生活總結以及理論世界。
“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便是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一句識人俗語,它具體說的是啥意思呢?其實非常簡單,便是通過對于耳朵的大小,以及眼睛視線的狀態(tài)去判斷一個人的內(nèi)心與運氣,說耳朵大的人很有福氣,往往能夠獲得一番富貴,而總是斜著眼睛去看人的那一種人,則大多心術不正。至于這種說法,是否具有真正的道理呢?那我們就需要從這一句俗語的發(fā)端去追溯。
關于“耳大有?!钡膩碓从袃煞N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是“耳大是佛”的變音,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雕像,那便是耳朵很大的一個形象,所以人們用耳朵大來形容佛,但是在經(jīng)過多次傳播以后,便漸漸變成了“耳大有?!保涣硪环N更為流行的說法,是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學理論來看,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五官與五臟以及五行都是一一對應的,耳朵對應著腎水,耳朵大的人也通常具有著超人的精力與體力。
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三國時期的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劉備在40多歲的時候,在一個吃肉喝酒的酒席上大家喝得正開心,他突然落下淚來說“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淚下”,看到自己大腿上已經(jīng)有了肥肉所以感到很悲傷,意思就是過了太多安逸的生活二沒有建功立業(yè)。
但是我們知道古代的人均壽命并不是很長,一到五十歲便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六十歲便已經(jīng)算得上是高壽,此時的劉備已經(jīng)將近“晚年”,但依然精力極為旺盛要去建功立業(yè),而他有一個很大的特征便是“大耳垂肩”,古人們認為這種耳朵很大的面相是帝王之相。
至于“眼斜心不正”則純粹是人們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共性總結,因為“做賊心虛”,所以在看人看東西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就不敢正眼去看,所以又有一個叫做“賊眉鼠眼”的詞語,其實都是形容的同一種人。
古人們的這些識人術大多是來自于日常經(jīng)驗,以及當時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但是如今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進步,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入且清晰,古人們所總結出來的這些識人俗語,也并不一定總是準確,但是參考借鑒的意義還是存在的。對此,你怎么看呢?
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說的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