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近代史,有一個人,是我們始終無法繞過去,這個人就是陳炯明。
因此,今天我們就專門拿出一期文章,來詳細梳理一下陳炯明與孫中山的恩恩怨怨:
陳炯明(1878一1933),廣東海豐人,是同盟會和國民黨在廣東的實力派代表人物。
他于1909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曾在東江組織民軍起義。辛亥革命后任廣東副都督、代都督。護法期間任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陸軍部長和內(nèi)務部長等要職,長期掌握著廣東的軍政大權(quán),后來變?yōu)楦顡?jù)一方的軍閥,成為反對孫中山北伐和革命的主要敵人。
孫中山與陳炯明矛盾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演變過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現(xiàn)如下: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凱遣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于上海車站,舉國震駭。袁企圖消滅國民黨、帝制自為的陰謀開始暴露。
孫中山當時正在日本訪問,聞訊即趕回上海,主張立即出兵討袁,并密電當時任廣東副都督、掌握兵權(quán)的陳炯明做好出兵準備。
但陳炯明回電以“內(nèi)部不一致,實力還薄弱”為借口,拒絕了孫中山。
老奸巨猾的袁世凱,因感對廣東鞭長莫及,不便于直接用兵,又深知陳炯明和當時的廣東都督胡漢民不和,乃改用威逼利誘、分化瓦解的手段。
于6月14日宣布撤銷胡漢民的都督職務(同時被撤銷職務的還有江西都督李烈鈞、安徽都督柏文蔚,均系國民黨人),同時又任命陳炯明任廣東都督。
孫中山和黃興則乘此主張陳炯明把就任都督和討袁結(jié)合起來,由陳在廣東舉起討袁旗幟。
孫中山并于6月中旬來到澳門,約陳炯明以巡視為名,在軍艦上見面,敦促陳宣布廣東獨立討袁。但他仍猶豫不決。這時,黃興自上海一連給他三個電報,促他“就職討袁”。
第三封電報并嚴厲地指出:“再不接任都督,獨立討袁,黨人將不能相諒?!?/p>
與此同時,袁世凱則通過他的秘書長梁士詒(廣東三水人)轉(zhuǎn)告陳炯明:三天內(nèi)再不接任都督,過一星期中央即改派龍濟光接任都督。
至此,陳炯明才不得已于7月8日就任廣東都督。但仍不敢宣布獨立討袁,猶致電孫中山說:“廣東兵力薄弱,不能首先發(fā)難?!?/p>
實際上,當時廣東是國民黨占據(jù)的南方各省中實力最強的一個省份,光陳炯明就擁有兩師一旅的正規(guī)軍,還有警衛(wèi)軍和地方部隊等。這是陳炯明反對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借詞。
7月12日,李烈鈞首先在江西省湖口宣布獨立討袁,揭開了討袁戰(zhàn)爭的序幕。
7月15日,黃興跟著在南京舉兵討袁。就在這一天,陳炯明還致電袁世凱,希望調(diào)停“北贛兩軍沖突”,要袁“使贛(指李烈鈞在江西舉兵討袁)曉然于中央用意所在,不致鋌而走險,始患大局”。對袁充滿著幻想和信任。
直至7月18日,陳炯明才被迫宣布廣東獨立討袁。他當天在省會議上作了冠冕堂皇的“討袁”發(fā)言,借機標榜自己,大肆貶低孫中山和黃興等。
與此同時,袁世凱又派梁士詒、黃土龍收買了陳炯明手下的主要將領(lǐng),結(jié)果陳軍嘩變。
7月30日,龍濟光的軍隊一出梧州,陳炯明在西江的防線不戰(zhàn)自潰。8月4日,陳手下的第二師師長蘇慎初宜布取消廣東獨立,炮擊都督府,自立為廣東都督。陳炯明一聞炮聲,即倉皇偕副官黃強,攜帶巨款(據(jù)說百余萬元之多),避居于廣州石室天主教堂,在法國神父的庇護下,乘坐法國炮艦逃往香港,然后轉(zhuǎn)赴新加坡。
蘇慎初只做了三天都督,就被部下推翻下臺。由獨立旅旅長張我權(quán)繼任都督,張做了兩三天也下臺了。11日,龍濟光的軍隊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便占領(lǐng)了廣州。
廣東的“討袁”就這樣失敗了。
“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鑒于失敗的教訓,為了重振革命精神,于1914年6月22日,在日本東京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繼續(xù)舉起討袁的革命旗幟。
陳炯明這時在南洋,孫中山曾再三去信勸其入黨,他都加以拒絕。以后他以東道主的身份聯(lián)合了一批人,在新加坡組織了所謂“中華水利促成社”,在南洋一帶進行活動。
這樣,使中華革命黨在海外的革命宣傳、吸收黨員和籌款活動,遭遇到很大的困難,也使華僑對革命產(chǎn)生了混亂思想。于是孫中山不得不多次從東京總部派遣重要干部(如許崇智、鄧仲元等),到南洋進行宣傳反擊。這時,陳炯明又致電袁世凱,表示愿意返粵招募義勇兵為外交后盾。
實際上,這時期陳炯明已和袁世凱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來反對孫中山和中華革命黨了?!?/p>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稱帝。12月1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在云南揭起護國討袁的旗幟,組成護國軍,向川、湘、粵三省進軍,各省紛紛響應,迅速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聯(lián)合討袁運動。這時陳炯明見袁世凱大勢已去,也回到廣東東江一帶,組織了“討逆共和軍”,參加討袁活動。
但和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在廣東的討袁活動,仍是互不統(tǒng)屬,自搞一套,獨樹一幟的。
雖然如此,對配合各方面的討袁活動,打擊袁世凱的爪牙龍濟光在廣東的統(tǒng)治,仍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反袁怒潮中暴斃,由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北京政權(quán)仍然落在北洋軍閥的手里。廣東則落入桂系軍閥的統(tǒng)治下。
陳炯明率領(lǐng)起義軍進入惠州城后,隨即宣布擁護中央,聲明軍人擁兵自重為國之弊,自愿把他的起義軍交中央派員改編。北京政府立即對他的聲明表示歡迎,并派張?zhí)祗K來惠州改編這支軍隊,編為20營,分駐于東江各地。隨后這20營軍隊編入朱慶瀾的省長親軍中。
陳炯明交出軍隊后,于1917年1月6日上北京謁見總統(tǒng)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深得黎、段的嘉許。
1月19日黎元洪以總統(tǒng)名義授予他“定威將軍”的封號,作為北京政府對他的籠絡(luò)和酬勞。但“定威將軍”僅是一空頭銜,沒有什么實際職權(quán)。
陳炯明在失望之余,適逢國會補選議員,他轉(zhuǎn)而擬競選粵省議員,但已為胡漢民和馮自由、黃伯耀等捷足先登而告落空。只好借機游歷山西及東三省。返粵后,與桂系廣東督軍陳炳焜“聯(lián)宗誼,得居其公署,充高等顧問”。
7月6日,孫中山從上海乘軍艦南下廣東護法。陳炯明于這時來到上海,在四處碰壁、找不到出路之后,又投向?qū)O中山門下,向?qū)O中山“認錯”,表示“竭誠擁護”。
孫中山不咎既往,并考慮到他在粵仍有用處,乃邀之同行南下護法。故孫中山隨員中,除廖仲愷、朱執(zhí)信、何香凝、章炳麟、許崇智、黃大偉、胡毅生等人外,尚有陳炯明。
這是陳炯明依附于護法旗幟下,再度和孫中山合作。
孫中山南下廣東之后,被非常國會選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廣東建立政權(quán),與北洋軍閥的北京政府相對抗。但孫中山當時毫無實力,極想建立自己的一支陸軍。
值其時第二次南北戰(zhàn)爭在湖南戰(zhàn)場呈膠著狀態(tài),北洋軍閥主戰(zhàn)派派兵從福建進攻潮汕,粵省告急。
孫中山乃派人同省長朱慶瀾商量,要他從省長親軍中撥出20營粵籍軍隊,由陳炯明率領(lǐng)“援閩”,得到朱的同意。孫中山于12月2日命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
陳炯明一掌握軍隊,馬上表現(xiàn)了對孫中山不尊重的態(tài)度。
1918年1月12日,陳炯明在廣州東較場舉行援閩誓師,發(fā)出《援閩誓師宣言》。
這是一篇討伐北洋軍閥的戰(zhàn)斗檄文。而陳炯明在這樣的宣言中,竟只字不提及革命領(lǐng)袖和當時任軍政府大元帥的孫中山。但卻沒有忘記將自己大肆粉飾一番,把他在“二次革命”中充當了不戰(zhàn)而逃的角色,美化成為討袁的英雄。
接著,陳炯明率軍屯駐粵東,進行整頓補充,并兼任惠潮梅軍務督辦。
把部隊擴充至五個支隊和兩個預備隊,約1萬人左右。但陳炯明徘徊不敢前進。
為此,孫中山從2月至4月間,曾多次電函陳炯明,催促他從速攻閩,以圖進取。
5月26日,孫中山在離粵赴滬途中,特到三河壩粵軍總司令部會晤陳炯明及諸將領(lǐng),巡視了粵軍攻閩部署,力勸其進攻。
在孫中山多次催促下,和傾全黨人力物力的支持下,陳炯明始決心攻閩。
全軍舉著孫中山的革命旗幟,將士用命,勇敢作戰(zhàn),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經(jīng)過10個月的奮戰(zhàn),打敗了福建督軍李厚基的北洋軍,占領(lǐng)了閩西南的汀州、漳州、龍巖等地(共20多個縣),建立了根據(jù)地,稱為“閩南護法區(qū)”,初步立下足跟。
這時,北洋軍閥中的皖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和直系矛盾日益尖銳化。皖系主戰(zhàn),直系主和。直系和桂系聯(lián)成一氣,主張“和平統(tǒng)一”,在北方對抗皖系主戰(zhàn)派,在南方倒孫中山的臺。
皖系為對付直、桂聯(lián)合,乃由皖系的福建督軍李厚基與陳炯明的粵軍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并于1919年6月達成劃界協(xié)議。
粵軍利用停戰(zhàn)機會,從事擴編整訓,發(fā)展兵員至2萬余人,編成兩個軍。
陳炯明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許崇智為第二軍軍長,鄧仲元為總部參謀長。
但此時兩軍已逐漸呈現(xiàn)分歧狀態(tài)。第一軍駐地為漳州、龍巖等地,實力較強,其部屬多為陳的親信及其家族兄弟,擁陳過于擁孫。
第二軍駐地為汀州,實力較弱,較能堅定地擁護孫中山。故此時已孕育著孫、陳分裂的根苗。
1920年8月12日,陳炯明的粵軍奉孫中山命回師廣東,打敗了盤踞廣東達五年的桂系軍閥。
1921年4月7日,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
5月5日孫中山就任大總統(tǒng)職。6月20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率領(lǐng)粵軍討伐桂系軍閥。
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戰(zhàn)斗,徹底打垮了桂系軍閥,把廣西納入孫中山的廣州政府的管治下。
孫中山因據(jù)有兩廣,決定乘勝出師北伐,以打倒北洋軍閥,統(tǒng)一中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目標。
但陳炯明自率粵軍回粵后,始則反對孫中山在廣東建立正式政府和出任總統(tǒng),繼則和南北軍閥相勾結(jié),亟力破壞孫中山進行北伐,并不惜為此進行反革命武裝叛變。
當北伐軍進入贛境時,陳炯明就密令葉舉率由廣西移駐梧州及高雷的50余營“陳家軍”,于1922年5月18日開進廣州及附近一帶,設(shè)總指揮部于白云山鄭仙祠。
并于5月20日由葉舉等致電要挾孫中山恢復陳炯明的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之職,免胡漢民職,孫中山加以拒絕。
旋經(jīng)汪精衛(wèi)、馬君武等從中周旋,孫中山于5月29日任命陳炯明以“督辦兩廣軍務”之職,陳竟抗命。
葉舉所部盤踞廣州后,即向財政部鬧索餉風潮。
孫中山為安定后方人心,特于6月1日自韶關(guān)返廣州坐鎮(zhèn),對葉舉等陳家將士多方曉以大義,要他們把部隊撤離廣州,均遭到他們拒絕。甚至孫中山設(shè)宴招待他們,他們也拒不出席。
6月12日,孫中山在財政廳舉行記者招待會,發(fā)表了長篇談話,憤怒地譴責“陳家軍”的為非作歹。
但當時在廣州的“陳家軍”約2.5萬人,而孫中山所統(tǒng)轄的警衛(wèi)部隊只有900人左右,實際上無能為力。
與此同時,直系軍閥加緊和陳炯明勾結(jié),一明一暗反對孫中山。
6月1日,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以“恢復法統(tǒng)”為名,指使舊國會議長王家襄,在天津召集部分滯留北方的議員開會,通過驅(qū)逐北京政府總統(tǒng)徐世昌下臺(徐是在張勛復辟被削平,皖系段祺瑞不肯恢復舊國會,另行組織安福國會選出的非法總統(tǒng)),擁黎元洪復任總統(tǒng),6月2日,徐世昌去職離京。
因此,他們宣稱南方的孫中山也應同時下臺,以達到“全國統(tǒng)一”。
曹錕、吳佩孚和陳炯明見孫中山不肯下臺,他們的陰謀不得逞,就加緊用武力來推翻孫中山了。
6月13日,就是北伐軍攻克贛州的時候,陳炯明密下對孫中山的總攻擊令。
6月14日,陳炯明在石龍召集所部諸將會議,部署武裝叛亂。同時,陳炯明以電邀名義誘騙廖仲愷前往惠州,廖一抵石龍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廣州石井兵工廠囚禁達62天之久。陳炯明得意地說:“這一次把'孫大炮'的荷包給鎖住了?!?/span>
可見陳炯明對廖仲愷籌款支持孫中山北伐怨恨之深。
6月15日,葉舉根據(jù)陳炯明的密令,在廣州白云山召開軍事會議,具體布置武裝叛亂。
同日,陳炯明指使葉舉等發(fā)出通電,要求孫中山與徐世昌同時下臺。公開和直系互相唱和。
6月16日凌晨三時,陳炯明反革命武裝叛變,叛軍4000多人圍攻總統(tǒng)府和孫中山在觀音山的住所粵秀樓。叛軍先用步槍、機關(guān)槍射擊,繼以大炮進行轟擊,還焚燒了山頂粵秀樓通往山下總統(tǒng)府的天橋,妄圖一舉置孫中山及總統(tǒng)府人員于死地。一時,炮聲隆隆,地動山搖,使廣州城北部好似一個大戰(zhàn)場一樣。
總統(tǒng)府警衛(wèi)團和粵秀樓的衛(wèi)士隊對叛軍的圍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
在粵秀樓的姚觀順的衛(wèi)士隊,合共兵力不過八九百人,而陳炯明、葉舉在廣州的叛軍不下2萬人,力量對比懸殊。
叛軍分三路包圍了總統(tǒng)府,并以洪兆麟部一師的兵力占領(lǐng)了觀音山、把總統(tǒng)府包圍得水泄不通。
總統(tǒng)府守軍對叛軍的圍攻,無不義憤填膺,恨不得打個你死我活。
從凌晨至上午十時,警衛(wèi)團共擊退了叛軍五次大規(guī)模進攻,使叛軍遭到重大傷亡(據(jù)說有三四百人之多)。
葉挺營長在前院始終奮不顧身地站在最危險的地方,指揮全營官兵進行抗擊,使叛軍想把小小的總統(tǒng)府拿下來,終不得逞。于是叛軍就切斷總統(tǒng)府的水電供應以相困。
至上午十時左右,防守粵秀樓的衛(wèi)士隊因傷亡過重(傷亡約三分之一),乃將粵秀樓放棄,保衛(wèi)孫夫人宋慶齡退入總統(tǒng)府。叛軍放火焚燒了粵秀樓和天橋,將孫中山尚未發(fā)表的著作稿件和珍貴書籍都付之一炬,這是極其重大的損失。
叛軍對總統(tǒng)府進行了多時的強攻不下,葉舉知道專用武力不能解決,乃通過廣州衛(wèi)戍司令魏邦平派軍使馬毓藩于是日下午三時前來與團長陳可鈺講和。
議定條件為:
(一)雙方停止敵對行動,立即?;穑唬ǘ┣袑嵄H偨y(tǒng)府公文公物;(三)絕對保護總統(tǒng)府人員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四)總統(tǒng)府守軍的軍械全部移交粵軍總指揮部接收;(五)總統(tǒng)府守軍由粵軍總指揮部發(fā)給遣散費。
至此,陳可鈺認為保護大總統(tǒng)脫險目的已達到,而且已彈盡和無外援,又沒有水電和伙食供應,乃同意接受這些條件。
誰知到了下午四時,叛軍趁總統(tǒng)府守軍放下武器時,便不顧信義地沖進總統(tǒng)府,大肆搶劫總統(tǒng)府的財物和個人行李。在混亂中,衛(wèi)士隊保護宋慶齡突圍脫險。這樣,陳炯明等妄圖殺害孫中山等的罪惡陰謀落空了。
孫中山對陳炯明的叛變,非常憤怒。
6月17日下午,他親率“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璧”等七艦,從黃埔駛經(jīng)省河至白鵝潭,沿途向大沙頭、白云山、沙河、觀音山等處叛軍據(jù)點開炮射擊,并令廣州衛(wèi)戍司令、第三師師長魏邦平以陸上軍隊相策應,削平叛軍。
但魏邦平這個投機軍人,卻以“中立”和“調(diào)?!弊跃?,按兵不動,使孫中山這一計劃無法實現(xiàn)。孫中山只好駐扎于軍艦上,堅持討逆,電令北伐軍迅速回師靖亂。
陳炯明見孫中山威武不屈,乃大耍軟硬兼施的手法。
一方面源源派兵往粵北布防,阻擊北伐軍回師廣東靖亂;另一方面又通過其親信,省議會議長鐘聲等,威迫利誘省議會和有關(guān)團體舉行聯(lián)席會議,通過所謂“贊成統(tǒng)一,歡送孫中山下野,歡迎陳炯明回省”的決議,并電請孫、陳“雙方停止戰(zhàn)爭”,等等,極盡顛倒黑白之能事。
陳炯明在采用威迫手段失敗之后,只好改變策略,于7月1日假惺惺地托嶺南大學校長鐘榮光送一親筆信給孫中山,多方美化自己和推卸罪責,還要孫中山“懇開示一途,俾得遵行”云云。
他在信中要孫中山“開示一途”的真意是要孫中山下野離粵,讓他來收拾局面。以后,他就從叛變的幕后指揮,逐步走到前臺來了。
7月8日,海軍司令溫樹德為陳炯明以20萬元所收買,率艦隊中最大的三艦(“海圻”、“海深”、“肇和”)駛離黃埔附逆,幸其余各艦仍能堅定擁護孫中山。
9日,和海軍互為犄角的長炮臺為叛軍所攻占,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孫祥夫又率部投降叛軍,情況十分危急。
10日,孫中山率領(lǐng)“永豐”、“楚豫”、“豫章”、“廣玉”、“寶璧”等艦,以孫中山的座艦“永豐”艦先行,其他各艦跟進。
孫中山站在甲板上,冒炮火親自指揮艦隊炮擊車歪炮臺叛軍陣地,沖破叛軍的層層炮火封鎖,駛?cè)胧『樱M駐白鵝潭,等待北伐軍回師。以后叛軍又施放水雷謀炸“永豐”艦,妄圖殺害孫中山,幸未得逞。
與此同時,帝國主義也密切配合叛軍,對孫中山進行威脅、恫嚇。
當7月10日孫中山率艦隊進駐白鵝潭后,英國粵海關(guān)稅務司夏利士登艦求見,竟以白鵝潭為通商口岸和毗連沙面租界為借口,狂妄地提出要艦隊駛離白鵝潭和孫中山離粵的無理要求。
孫中山當即予以嚴詞駁斥,英國稅務司夏利士無言以對,悄悄離艦,孫中山怒形于色,坐不相送。
北伐軍于6月20日獲知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堅守待援的消息。立即決定回師廣東,削平叛亂,援救孫中山。
7月2日,北伐軍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黃大偉各部進入粵境,分三路攻取韶關(guān),另以第九旅黃國華部由虔三南(虔南、龍南、定南)方面攻取翁源。
從7月10日至29日,北伐軍與叛軍激戰(zhàn)于韶關(guān)至翁源一帶,先勝后敗。
由于北伐軍經(jīng)歷長期征戰(zhàn),疲憊不堪,補給困難。叛軍則據(jù)守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且利用粵漢鐵路,不斷運兵增援。同時,北伐軍中的梁鴻楷第一師又脫離北伐軍,其中陳修爵團且叛變加入叛軍,倒戈相向。
結(jié)果使北伐軍戰(zhàn)敗,8月3日,在南雄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北伐軍中的粵軍(包括許崇智的第二軍,李福林的福軍及黃大偉部)經(jīng)江西退入福建;李烈鈞的贛軍,朱培德的滇軍和陳嘉祐的湘軍進入廣西,繼續(xù)討逆。
8月9日,孫中山得知北伐軍回師失利,認為固守省河已無益,乃決定離粵。于是日下午3時乘英艦“摩漢”號到香港,隔天乘“俄國皇后”號郵船赴上海。標志著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
總計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堅守了55天,歷盡艱險,表現(xiàn)了勇敢堅定、臨危不懼、不屈不撓的大無畏戰(zhàn)斗精神。
陳炯明的叛變,對孫中山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
(正文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