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又稱“金陵八艷”。秦淮八艷的事跡,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jié)氣。
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氣而名冠秦淮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多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的命運皆與她們有著重大關系。演繹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喜劇,亦有悲情。美女愛英雄,妓女愛才子。她們的艷麗不僅令凡俗之人動心,更令許多英雄才子為之神魂顛倒,乃至歷史隨之改變。
一、橫波夫人——俠骨芳心顧眉生
顧眉生即顧媚,生于1619年,上元(今南京)人,據《板橋雜記》載:“顧媚字眉生,又名眉,號橫波,晚號善持君。她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fā)如云,桃花滿須,弓變纖小,腰肢輕亞。通文史,善畫蘭,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時人推為南曲第一?!笨梢娝坏兄伺逆虫脣勺?,更具文才藝技。
顧橫波居于眉樓,“綺窗繡,牙簽玉軸,堆列幾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香煙繚繞,檐馬丁當”,時人戲稱“迷樓”——有人謂“迷樓”系指顧橫波風流迷人,訪者無不神魂顛倒,實屬望文生義。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
著名文人余懷與顧眉情誼甚篤;后顧與劉芳約為夫婦,不久她背約嫁給了早已降清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定山作妾,劉因此而以身殉情。龔得顧媚甚寵愛,受為一品封典。龔時為清廷禮部尚書,在京師四方名士尊如泰斗,凡有客求龔詩書畫時,皆由顧媚代筆,顧聲名才氣愈盛。顧氏曾多鎰利用龔的政治地位,對抗清志士慷慨解囊。所以大才子袁枚贊之曰:“禮賢愛士,俠內峻嶒”。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鼎孳與顧橫波闔門投井,未死,被俘虜,受拷掠,接受直指使之職,巡視北城。五月降清,仕途亨通,龔鼎孳為三朝之臣,做到了禮部尚書,龔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誥命,讓封號顧橫波。顧橫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誥命,封為“一品夫人”??滴跞甓櫃M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鐵獅子胡同,龔鼎孳在北京長俸寺建妙香閣紀念。
顧橫波詩詞:
詠醉楊妃菊
一枝籬下晚含香,不肯隨時作淡妝;
自是太真酣宴罷,半偏云髻學輕狂。
舞衣初著紫羅裳,別擅風流作艷妝;
長夜傲霜懸檻畔,恍疑沉醉倚三郎。
識盡飄零苦,而今始得家。
燈蕊知妾喜,轉看兩頭花。
憶秦娥
花飄零,簾前暮雨風聲聲;
風聲聲,不知儂恨,強要儂聽。
妝臺獨坐傷離情,愁容夜夜羞銀燈;
羞銀燈,腰肢瘦損,影亦份仃。
二、靈秀青蓮——艷艷風塵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董小宛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fā),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
董小宛性好清靜,每到幽林遠壑,就眷戀不舍,因厭棄喧鬧奢靡,獨居蘇州半塘達六年之久。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間。在旖旎風光的襯托下,她也容易涌動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給人以嬌媚之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人之邀。
1639年鄉(xiāng)試落第的冒辟疆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冒辟疆容貌俊美,風度瀟灑,人稱“美少年”,是復社中一位才子。她對冒辟疆一見傾心,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委身辟疆為妾。歸隱辟疆私家宅院——如皋城東北角水繪庵。
小宛入如皋冒氏之門后,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鐘繇帖,學曹娥碑,每天寫幾千字,既不錯字,也不漏字。小宛曾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也為蘇元芳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小宛畫的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
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經常研究食譜,人們常吃的虎皮肉,走油肉,就是她的發(fā)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于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
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xù)幾場大病,董小宛緊伴枕邊伺候了一百六十個晝夜。使得小宛身體頃刻間垮了下來,連續(xù)二十多天喝不進一口水。由于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y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徹心扉的哀哭聲中,小宛仙逝,年僅28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冒家上下恍惚傷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
董小宛秋閨十一首
一
幽草凄凄綠上柔,桂花狼藉閉深樓。
銀光不足供吟賞,書破芭蕉幾葉秋。
二
殘柳凋荷綠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樓前幾日無人到,滿地槐花秋正深。
三
白日吹人無所思,獨來窗下理紅絲。
手擎刀尺瓶花落,數點天香入硯池。
四
稠煙迷望不能空,滿地猶含綠草風。
亂竹繁枝多少意,滿園花落憶春中。
五
修竹青青亂草枯,留連西日影相扶。
短墻微露高城色,遠處疏煙入畫圖。
六
飄枝墮葉此煙中,殘鳥啼秋聲亦同。
錯認桃花滿青行,依稀白鷺棲丹鳳。
七
侵曉開香濕繡巾,滿天猶帶月華新。
此中隨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贈美人。
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遠窗虛人自愁。
多少深思書不盡,要知都在我心頭。
九
無事無情亦未閑,孤心常寄水云邊。
今宵有月無人處,高諷南華秋水篇。
十
滿畦寒水稻初黃,細鳥歸飛集野棠。
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
十一
風前一葉巧迎秋,露氣蟾光凈欲流。
樓上有人爭拜影,巧絲先我骨衣俅。
三、長齋繡佛——長齋繡佛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后來自號“玉京道人”。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于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云,令人傾倒。卞賽曾與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
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在南京水西門外的勝楚樓上餞送胞兄吳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這里他遇見了前來為吳志衍送行的卞賽姐妹,看到卞賽那高貴脫俗而又含有幾分憂郁的氣質,不由想到江南盛傳的兩句詩:“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席間吳又對卞賽的文才進行了探試,令吳不由傾倒,以后二人交往頻繁,感情漸深。
天有不測風云,田國舅下江南選妃,圈定了卞玉京、陳圓圓。卞玉京知后托人告知吳,表達自己愿托付終身。吳在權勢赫赫的國舅前膽怯了,只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幾首曲子便凄然離去,有負卞玉京一片衷情。
后來,卞玉京在蘇州出家當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歲的名醫(yī)鄭保御,鄭筑別宮資之。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律甚嚴,為報鄭氏之恩,用3年時間為鄭氏刺舌血書《法華經》。
此時吳梅村當了清朝的官,心情頹傷。順治七年的一天,卞賽在錢謙家里看到了吳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數月后二人在太倉終于相見,卞賽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憶,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卞在這十年中的情景,點出了清軍下江南、玉京“弦索冷無聲”,一派凄涼狀況。卞賽后來隱居無錫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四、桃花零落——俠肝義膽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當時的秦淮名妓李貞麗收為養(yǎng)女,13歲從吳人周如松學習歌舞,盡得其音節(jié),能演唱“臨川四夢”傳奇。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她歌喉珠圓玉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無一不通。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時人譽之“香扇墜”,聲名盛于南曲,四方之士以一識其面為榮。
李香君身邊時時帶著一把絹扇,扇面是潔白的素絹,上面繪著一幅色彩濃艷的桃花圖,故稱之為“桃花扇”。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畫,而是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上面凝結著她與情郎侯方域纏綿哀艷的愛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紅姑娘,這媚香樓建得精巧別致,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崇禎十二年的秋天,年僅21歲,但已名聞四方的復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剛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便拋開即將開始的鄉(xiāng)試,直接走上歌妓李香君媚香樓。那一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轉嬌羞,未入芙蓉之帳?!彼诶C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驀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一定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只是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隨著滿清鐵蹄的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朱氏親王倉皇南渡,在一片烏煙瘴氣中,在南京匆匆地成立了南明政權。
復社的死對頭阮大鋮,抓住了這個機會,從金陵的深巷中走了出來。他投靠南明佞臣馬士英,出現在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本是一個被清流階層所唾棄的人物,但他還是想改頭換面。于是,他企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達到他個人的政治目的。這一伎倆,很快就被才識過人的李香君識破。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并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之斷絕關系,劃清界限。老羞成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
李香君強忍著奪眶而出的淚水,安慰情郎道:“有別離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悅,好男兒志在四方,豈可在媚香樓中消磨了豪情壯志。況且人生離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結同心,雖然遠隔干山萬水,照樣可以魂來夢往!”李香君的一番話給了侯方域一份堅毅、一份力量,他終于揮淚離開了南京城。
自侯郎去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天天凝視著那把訂情的絹扇。明確表示要一心等候公子歸來,以堅決的態(tài)度予以回絕許多獵奇好艷的達官顯貴。阮大鋮迫使李香君嫁給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斷然拒絕,跳樓自殺,血流如注,連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詩扇也濺上鮮血。然而陰險惡毒的阮大鋮并不想就此放過她,打著皇上圣諭的幌子,將她征入宮中充當歌姬。帶著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懷里緊緊抱著那把鮮血寫成的桃花扇。
不久后,清兵攻下南京城,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籠”。李香君在教曲的師傅蘇昆生的照顧下來到蘇州,由于一路顛波勞苦,精神上又極度悲傷,她已身染重病。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著侯郎,她日夜捧著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憶著侯郎的音容笑貌,淚水浸透了衣襟。兩個人連最后一面都沒有見著,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懨懨地死去。臨去之前留下一句話:“公子當為大明守節(jié),勿事異族,妾于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笨上?,她的侯公子連玩世的犬儒主義者都做不成了,白白污了香君的名聲。
李香君絕句:
瑟瑟西風凈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不知何處煙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五、紅淚沾衣——風流女俠寇白門
寇白門又名寇湄,金陵人,秦淮八艷之一,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佼佼者,余懷稱她“風姿綽約,容貌冶艷”。“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贊譽。《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正是由于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馨组T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色彩。
崇禎十五年秋夜,17歲的寇白門濃妝重彩地登上了花轎。嫁給了聲名顯赫的大明勛臣保國公朱國弼,成親之夜,朱國弼命五千甲士手執(zhí)絳紗燈,自鈔庫街武定橋直至內橋朱府沿途肅立迎接花轎,一路之上照耀有如白晝。場面之盛大,轟動整個南京,咸為掌故流傳于巷尾街頭。
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入京師,又被清廷軟禁。朱氏欲將連寇白門在內的歌姬婢女一起賣掉,白門對朱云:“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敝焖尖夂笏齑鹪?,寇白門短衣匹馬帶著婢女斗兒歸返金陵??苁显谂f院姊妹幫助下籌集了2萬銀子將朱國弼贖釋。這時朱氏想重圓好夢,但被寇氏拒絕,她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當可了結。
寇白門進朱家后一直忍垢含屈,走的時候卻極有尊嚴。這尊嚴不僅僅是用二萬兩銀子換來的,更是憑她重義守信,一諾勝萬金的高潔品行博得的。
寇氏歸金陵后,人稱之女俠,她“筑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后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后流落樂籍病死。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六、清雅幽蘭——靈秀多才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明代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貞,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之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屬“秦淮八艷”之一,以“靈秀多才”著稱。其能詩文、善書畫、尤擅長畫蘭花,得當朝皇帝封賞,有“蘭花仙子”之美譽。
馬湘蘭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2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里。《歷代畫史匯傳》中評價她的畫技是“蘭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襲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也間雜著馬氏的蘭花冊頁,發(fā)著獨異的光彩,她的繪畫在國外一直被視為珍品。在文學上馬氏亦頗具才華,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另有傳奇劇本《三生傳》劇本。已佚,《群音類選》中尚存若干曲文。馬氏多才多藝,還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編自導戲劇。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戲班,能演出“西廂記全本”,隨其學技者,備得真?zhèn)鳌?/p>
馬湘蘭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在秦淮河邊蓋了一座小樓,里面花石清幽,曲徑回廊,處處植滿蘭花,命名為“幽蘭館”。置身繁華之中,卻獨品落寞滋味,燈紅酒綠的陪伴下,馬湘春卻絕少知心人兒;直到她二十四歲那年,認識了一位落魄才子——長洲秀才王稚登。馬湘蘭癡心戀系王稚登,希望能成同林鳥,以脫離青樓生活;而王氏因懷才不遇未能高就,不愿傷害這位紅顏知已,始終不提迎娶之事。
就這樣,馬湘蘭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卻象一朵幽蘭,暗自飲泣,暗自吐芳。王稚登七十壽誕時,馬湘蘭抱病趕到姑蘇,為他舉辦了隆重的祝壽宴會,宴會上,她重亮歌喉,為相戀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聽得老淚縱橫。在姑蘇盤桓了兩個月后,馬湘蘭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殘燈將熄。不久的一個午后,已有預感的馬湘蘭,仔細地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幽蘭館”的客廳中,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歲的人生,臨終前,她命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擺滿了含幽吐芳的蘭花。當死訊傳到王稚登那里,他悲痛之余,揮筆寫下挽詩:“歌舞當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滿青樓,多情未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頭”。
馬湘蘭詩詞:
蝶戀花
陣陣殘花紅作雨,人在高樓,綠水斜陽暮,新燕營巢導舊壘,湘煙剪破來時路,
腸斷蕭郎紙上句!三月鶯花,撩亂無心緒,默默此情誰共語?暗香飄向羅裙去!
“仲春道中送別”贈詩
酒香衣袂許追隨,何事東風送客悲?
溪路飛花偏細細,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與行人遠,失侶心隨落日遲;
滿目流光君自歸,莫教春色有差遲。
七言絕句
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
自從寫入銀箋里,不怕風寒雨又斜。
“斷崖倒垂蘭”題詩:
絕壁懸崖噴異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難免朱門伴晚妝,
“秋閨曲”,聊寄情懷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陪風清鴻雁飛;
聞道玉門千萬里,秋深何處寄寒衣。
鵲橋仙
深院飄梧,高樓掛月,漫道雙星踐約,人間離合意難期??諏?,靜占靈鵲,還想停梭,此時相晤,可把別想訴卻,瑤階獨立目微吟,睹瘦影涼風吹著。
七、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生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由于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與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
柳如是曾與南明復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zhàn)敗而死。崇禎十四年她20余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云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柳氏后生有一女。
明清交替之際,一個南明朝廷在南京匆匆登臺,錢在柳的支持下任禮部尚書。不久,
清軍南下兵臨南京,柳勸夫一起投水殉明,錢不肯。錢降清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后來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代他賄賂營救出獄,并鼓勵他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jié)。
1664年錢氏去世后,鄉(xiāng)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家產,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莊。
柳如是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詩人,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xù)》等。
郁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艷”之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后,“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柳如是詩詞:
江城子?憶夢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綾被。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南鄉(xiāng)子?落花
拂斷垂垂雨,傷心蕩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里。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愿他少識相思路。
楊花
輕風淡麗繡簾垂,婀娜簾開花亦隨。
春草先籠紅芍藥,雕欄多分白棠梨。
黃鸝夢化原無曉,杜宇聲消不上枝。
楊柳楊花皆可恨,相思無奈雨絲絲。
楊柳?其一
不見長條見短枝,止緣幽恨減芳時。
年來幾度絲千尺,引得絲長易別離。
楊柳?其二
玉階鸞鏡總春吹,繡影旎迷香影遲。
憶得臨風大垂手,銷魂原是管相思。
聲聲令詠風箏
楊花還夢,春光誰主?晴空覓個顛狂處。尤云殢雨,有時候,貼天飛,只恐怕,捉它不住。
絲長風細,畫樓前、艷陽里。天涯亦有影雙雙,總是纏綿,難得去。渾牽系。時時愁對迷離樹。
八、紅顏傾國——傾國名姬陳圓圓
陳圓圓,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田畹下江南覓艷。尋得陳圓圓后。不久,李自成的隊伍直逼京師,崇禎命吳三桂守山海關。田畹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命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后,被其姿色醉迷,即帶走圓圓。吳三桂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
李自成打進北京后,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劉宗敏看中,奪為侍妾。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劉宗敏所占,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zhàn)。打開山海關迎多爾袞領兵入關,大敗李自成,成了明清交替時的關鍵人物。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zhàn)敗后,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后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后獨占云南。后來圓圓失寵后,削發(fā)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吳三桂在云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后,陳圓圓亦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陳圓圓,在無數雙手中間被買賣,被贈送,被搶奪。縱然她的美麗傾覆了一個帝國,然而,她何嘗有自己的意志?她連自己的命運也無從選擇。歷來的人們都喜歡冠以“紅顏薄命”一詞,似乎所有的絕色女子都有著這種薄命的歸宿。從獻出體溫溫暖一只手到以容顏改變一個王朝,她們總是被迫地參與這個世界的變遷。
秦淮八艷都是被逼上青樓的。沒有人想過這樣的賣笑生涯。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可她們的從良卻總是歷經坎坷。
八艷不僅個個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詩詞歌舞樣樣精通,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關心天下大事,與繼東林黨之后的復社文人來往密切,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當真巾幗不讓須眉。她們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與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風流韻事被時人傳為美談。八艷中的柳如是、顧眉生、寇白門后來都從良跟隨明末的歷史名臣。明亡后,八艷中許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到追捕。陳圓圓,董小宛也由此出現在當時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的生命中。
金陵八艷,色冠一方,她們的命運與帝王將相緊連在一起。許多歷史事件的背后,帝王將相的許多令常人難以理解詭異出格的行為都可從她們的命運中找到答案。英雄愛美女,金陵八艷之艷,可謂艷之極至!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