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外國朋友向我討教筷子的使用技巧,在我演示多遍后仍然笨手笨腳、花樣百出。
而中國人,自小就使用筷子,即使沒人教,孩子們不久也都會用筷子了。
學習書法,首先是要會用毛筆,而毛筆的使用與筷子的使用道理相同。
古代的人,自小使用毛筆,即使沒人教,天天看父母、老師、周圍的人寫字,看也看會了。
而現(xiàn)代人,小時候用鉛筆,稍大一點用鋼筆、中性筆,直到想練書法,才拿起毛筆,這與外國人初拿筷子一樣,不手忙腳亂才怪。
要盡快讓毛筆“聽話”,一是要明白筆法的核心,二是要學會“玩筆”。
一、筆法的核心
筆法的核心是什么?是提按。
書法強調(diào)中鋒用筆,筆蘸墨后落于紙上,筆毫鋪開,此時將筆毫輕提,筆鋒重新聚在一起,這時再向任何方向鋪毫運筆,都是中鋒。
可以說,筆畫隨時在進行著提與按的轉化,所以,有人講,書法中幾乎所有筆法都從提按中演變而來。
二、玩筆
明白了筆法的核心,那我們平時的訓練就應該是提按。
而除了正常的臨帖外,我很提倡利用點滴時間“玩筆”,即拿著筆蘸上墨畫線條,其作用一是熟悉筆性,二是練習提按。
“玩筆”的方式有3種:
1、畫直線
從左至右、從右至左,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四個方向中鋒運筆畫直線,線條可以有粗細之別。
2、畫“蚊香”
從里到外、從外到里,順時針、逆時針,也是四種方法畫圈。
3、畫“之”字
重點在線的折向結合部,用好提按來轉變方向。
學會了“玩筆”,毛筆就“聽話”了。
想要讓筆聽話很簡單,只有兩點。
第一,足夠了解筆性。
第二,懂得控制。
這兩點說起來容易,實則都是需要功夫去體會的。
首先說筆性“尖、齊、圓、健”,幾乎沒學書法的人都聽說過這四個詞,但是有幾個人深入了解過呢?
你練字練了三年五年,有沒有仔細思考過“尖齊圓健”的作用呢?
不尖會如何?
不齊會有什么效果?
不圓對運筆有什么影響?
不健該如何用?
筆性的尖齊圓健,是對應筆法的。起收筆看尖,當然不尖也能用,筆法對就行。行筆看“齊”,只有齊才能保證中鋒,這個很重要。
“圓”對應的是轉折,如果把筆里的一根主毛薅出來,那這個筆轉折效果勢必會非常差,力不勻。
“健”指提按,羊毫雖軟,也有彈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筆性,會利用彈性,說明會用筆。
至于這些筆性和筆法什么關系,我也只能一說,具體還需自己體會。
其次就是控筆能力,這是手部肌肉的活計,別無他法,用的多,練的多,則熟悉,練的越細微,越精確,則控制的越細微,越精確。
書法首先是技術活,如廚師一樣,每個好廚師都有自己的“菜刀”,形狀,重量,把手,一定是自己最熟悉的,其次再說切菜的功夫,只有物我相知,才能把黃瓜絲切成頭發(fā)絲。
用筆一樣。
練得多,不了解筆性,白搭。了解筆性,練得少,一樣白搭。
不要說什么善書者不擇筆,能用毛筆寫的更好,難道非要用柴火棍寫成“湊合”?
如果他只想給人湊合湊合,則必然是不需要選擇筆的。
等你能通過墨跡看出筆鋒運行時的狀態(tài),就算了解筆了。
為何古人得名家片紙就能自成一家?全在此。
所謂的讓筆聽話,其實就是要學會控制毛筆,讓毛筆的筆鋒按照自己的想法運動,寫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
那么怎樣提高自己的控制毛筆的能力呢,方法很簡單,也是我們都知道的方法,那就是去臨帖,通過臨帖來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
臨帖為什么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控筆能力,原因很簡單,通過臨帖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模仿能力,而要想寫的和原作一樣,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書寫的技法,在運用這些技法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對于毛筆的控制能力。
這個就像我們開車一樣,好想達到人車合一的地步,必須要經(jīng)常開車上路練習,鍛煉自己對于車的掌控能力。
臨帖就是對于毛筆用筆的一種訓練,也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法,不臨帖是練不好書法的。
臨帖要由精到雜,由專到博,才能更好的訓練書寫者的控筆能力。
什么意思呢,開始練習臨帖的時候,要專一,把一個練好,把自己的基礎打扎實。比如說以楷書入門,練習熟練以后,可以再接著練習行書、草書、篆書、隸書、魏碑,是自己的筆法越來越豐富,能夠完成各種復雜的筆法,并且熟練掌握和運用,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說毛筆就能夠聽話了。
總之一句話,多練習、多臨帖是關鍵。其它也沒有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