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理解日本文化,《枕草子》是一點也不能錯過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清少納言。少納言是日本女官的職位,真實的名字已經不可考,只知道她姓清罷了。她曾與紫式部在日本的平安時期的齊名,并稱才女,就是那個寫出了《源氏物語》的紫式部。
清少納言用自己的眼睛,細膩的筆觸,寫下了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枕草子》里,她會寫一朵云,一枝花的故事,也會寫那些貴族們的風流往事,包括那場一直在下的香爐峰的雪。
而這些,我們都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背后大唐的影子。
《枕草子》這個名字,看起來確實風雅的很,好像人一看到這個名字,就想起了一個盛夏,躺在草席上閑適的翻閱一本書的感覺。
其實這意思大概也就到了,“枕”可以解釋成枕頭,也可以作為動詞,而草子,很多人猜測,大概是從“冊子”的漢字諧音變化過來。而清少納言也在文中,自己解釋了自己寫枕草子的因果。
一次有人向定子皇后進獻了一批上好的白紙,定子皇后就問清少納言,這紙用來寫些什么好?不過當時皇后應該也是有自己的安排,說是天皇正在抄寫《史記》,言下之意就是問少納言要不要也幫天皇抄一份。
結果清少納言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她說“要是我,我便拿來當枕頭?!?/strong>定子皇后并不以為忤,很直接的就把白紙賜給了清少納言,清少納言也正是在這些白紙上寫下了《枕草子》。
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枕草子》是不是真的寫在這些紙上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枕草子》根本不是一篇日記,而是在清少納言唯一的知己定子皇后死去之后,清少納言開始回憶的作品,就像張岱寫《陶庵夢憶》一樣,也想孔尚任在《桃花扇》里寫“眼看他高樓起”一樣,都是對美好過去的回憶。
清少納言在命名的時候估計也是想到了這則故事,然后提筆寫下《枕草子》,以示對那一批自己可能錯過了的紙的祭奠。
而日本人一向喜歡的白居易,更是有一番枕書之趣。白居易的枕書可不像司馬光一樣苦大仇深,他可沒有司馬光那么多事,也沒書要編寫,也沒那么多抱負,他就很閑情的寫“盡日后廳無一事,白頭老監(jiān)枕書眠”,而平時特愛白居易的日本貴族,包括清少納言,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會不會會心一笑,說一聲“這很白居易”。
《枕草子》的英文名是大白話的翻譯the pillow book,意思就是“枕邊書”,還是很溫馨的名字,和一個好天氣一樣可愛。
清少納言特別喜歡用一個句式,“最好的是”。
她覺得自己身邊的,或者是說,自己曾經的身邊,都是最好的。
她會細膩的寫春夏秋冬四季變換,她的春天是曙光變換,紫云浮現,她的夏天是月亮和螢火蟲,她的秋天是黃昏和蟲鳴,而她的冬天,不是死寂,而是美麗的雪和霜。
還有蜂鳥魚蟲,還有姹紫嫣紅,都是極其美好的存在。
但是美好的事物,好像真的無法永存一樣,我們越讀她的書,我們好像就越傷春悲秋。清少納言對自己的喜歡的事物從來不多說原因,她是有自己的倨傲在里面的,但是也有一個很顯然的原因,因為喜歡有時候是沒有原因的。
要理解“一切都是最好的”,我們應該還加上兩個字“回憶”,回憶看起來,都是最好的。她也會回憶起曾經的那些不高興的事情,讓她懶洋洋的事情,還有在深宮里的不安和掃興之事。種種如此,也傾瀉而出。
但是她好像,一下子都釋懷了?,F在的很多事情,在之后回憶起來,其實都只是四個字罷了“不過如此”。
只有那些悸動,那些心情,才會在幾十年之后,再回首的時候,感到一絲歡喜。
要理解日本人的這種感情,就不能不理解“物哀”。物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源氏物語》里完全空白的《云隱》一節(jié),云隱想說的,光源氏的結局,像俄狄浦斯一樣永遠無法改變的命運,都在里面了,都在一片白茫茫里。日本人相信萬物有靈,渺小如一朵花,一棵樹,都可以被人們所崇拜,而他們的文學作品里,往往就是由這些美好的事物去說話。
這些東西,都是美的。
中國講究文以載道,托物言志,在日本的貴族眼里,未免太過書生氣了,他們不談國事,因為不懂政治,不懂國事,并不影響他們記錄美。就像白居易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并不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秦中吟》這種諷喻詩,而是他那些現實生活的隨筆。而我們說的哀這個字在日語里其實并沒有中文那種悲傷的意思,就只是輕輕的一聲嘆息罷了。
日本人因為自己的國家天生貧瘠,地震又多,讓他們天生就帶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眼前當下,回憶過去的美好的感情,這其實是一種,物傷其類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介于溫情與悲情之間的空白地帶。
在這一點上,中國人表達感情太內斂,西方式的悲劇有太過抒情,只有日本人,他們不說,他們的話在說。
就像在節(jié)日祭典上,往往像清少納言那樣事后寫的越詳細,越瑣碎的人,往往在眾人狂歡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寂寞的存在。她在想什么?這也是物哀。
與清少納言同時代的紫式部,卻一直都很看輕她?;蛟S是侍奉的皇后不同,紫式部曾在自己的日記中挖苦了一番清少納言,盡管清少納言當時已經離開皇宮四年了,一生也從來沒和紫式部見過面。
紫式部說清少納言是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總是想先把自己的才華,“到處亂寫漢字”,卻又沒什么才華的人,還說她“為人態(tài)度非常輕浮”,也在最后酸了一句“其結局怎么會好呢?”
這種說法很明顯還是沒能擺脫出文人相輕的通病,因為清少納言寫作《枕草子》的初衷其實也就給自己看看的,她也自陳“也沒有打算給什么人去看” 。
還有亂寫漢字這件事,其實在平安時代,漢字是真名,只有男性貴族才能用,而日本女性,只能用假名來書寫自己的文章,清少納言非常喜歡唐文,也經常寫一些漢字,這本無可厚非,上綱上線就是比較過分的事了。
而關于自己的感情經歷,一生中經歷了兩段婚姻的清少納言寫下了這一句話“遠而近的東西是,極樂凈土,船的路程,男女之間”。
清少納言曾經有一個戀人,叫橘則光,是一個沒什么文化卻很有勇氣的人,他曾經當眾向清少納言求婚,還有一個兒子,但是因為夫妻之間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就和離了。
說起來有趣,分手后橘則光和清少納言并沒有勢如水火,老死不相往來,反而以兄妹相稱,橘則光喜歡自稱為哥哥,這倒也蠻符合他孔武有力的樣子的,兩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直到清少納言第二任丈夫病逝之后,她回鄉(xiāng)修養(yǎng)。
那時她并不愿意見人,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住處,但是橘則光確是清楚的。但是為了保密,每當有人問清少納言的住處的時候,老實的橘則光做不到虛與委蛇,就一個勁兒的吃海。
后來橘則光實在受不了,就問清少納言找一個完全的法子,結果我們的文藝女青年寄了一份海帶給他,化用了日本和歌的“潛海漁女今何在,莫與人說,饗君海帶”,意思就是我把海帶寄給你,讓他保密。橘則光并沒有看得懂,后來經人點撥,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和歌啊,我從來不看的?!?/strong>
因為兩人的文化差距很大,橘則光并不是很懂清少納言,有一次橘則光寫信給清少納言“若是思念我,就不要寄和歌給我,若是要和我絕交的話,就寄和歌給我吧?!鼻迳偌{言可能實在受不了這個榆木疙瘩,就寫了一首和歌寄給了他,然后兩人便再沒有了來往。
讀《枕草子》,其實細節(jié)很多,特別是皇后定子和清少納言的那種相知的情誼,沒有士為知己者死那么悲壯,而是帶有一點溫馨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她們之間的默契甚至就像一個人一樣,比如那場香爐峰的雪。
當定子皇后烤著火,隨意的問清少納言“少納言啊,香爐峰上的雪怎么樣了?”,旁邊的侍女們都不知所措,就算她們讀過唐詩,她們又不在廬山香爐峰上,又哪里知道那里的雪呢?
但是清少納言確是猜中了定子皇后的心思,她緩緩地站起來打開了皇宮里的窗子,輕輕撥開簾子,定子皇后會心地笑了,這時候眾人才明白考得是“香爐峰雪撥簾看”這個典故,不由都對清少納言高看一眼。
這首詩是白居易做江州司馬時候寫的,那時候他剛剛被貶,定子皇后吟誦這首詩的時候,自己正深陷漩渦之中,父親去世,兄長失勢,她也失寵了很久。在這個大雪紛飛窗外寒氣逼人的冬日里,她這種難以捉摸的,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心境,也只有自己的知己好友清少納言能猜到一點點。
而少納言在自己年老之后,會不會想起那個只陪伴了自己幾年的至交好友定子皇后呢?我想她一定會的,然后默默在自己心里下一場大雪。
清少納言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她喜歡的文字,既要巧妙地回答了問題,又要有些典故,更顯情趣。香爐峰的雪是如此,在《枕草子》最后的雨落水漲更是如此。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女子盼望情郎的情書,卻因為大雨很晚才收到,最后打開信封一看,只是簡單的“雨落水漲”四個字。
這里有一個巧妙地一語雙關,既是雨落水漲,送信不得及時,并非是對你沒有情誼,又化用了歌人紀貫之的和歌“雨落水漲,似我深情”,意在說明,我對你的情意,就像這水漲一樣,越來越深。以歌作答,寥寥數字,卻是如此風雅。
這就是那時的日本,也是一個時代的風雅軼事。
文/枕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