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是張熊飛教授積在基礎教育第一線27年的實踐經驗、潛心研究22年而創(chuàng)立的,其目的在于探討課堂教學領域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揭示客觀教學規(guī)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適用于素質教育的現代學科教學論,并將其具體運用到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去。它以學生的學習為邏輯起點,以教學、心理、發(fā)展為基本教學范疇,以教學的職能觀、機制觀和價值觀為基石,形成了誘思教學思想論、探究教學過程論、三維教學目標論。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循循善誘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參與教學過程,做知識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體驗和感悟中達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維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發(fā)展。
如何運用探究教學方法論: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是根據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形成的完整的教學理論體系,其核心是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進發(fā)展。這一思想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教學方法論,要求教師按照教學的心理特征和思維規(guī)律,吃透教材,吃透學生,設計最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
吃透教材:教師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知識層次,明確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他們是如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展開的,明確每個知識點的基本價值。其次,對教材的分析要注重分析知識的理論、應用、能力和教育價值,以便充分發(fā)揮知識價值的功能,寓能力發(fā)展于知識教學之中,寓品德教育于知識教學之中。
吃透學生:學生的認知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總是用自己已有的想法、認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去接受教學中的新知識,理解教師的誘導。因此,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弄清該結構對學生理解新知識會造成什么樣的障礙與影響,對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學活動極為重要。
設計最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認知規(guī)律;協助學生確認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及時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饋評價,保證素質教育的逐步實現;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始終營造一種支持學生學習的寬容、輕快、積極的心理氛圍;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利用一切課程資源,選擇生動形象的、富有個性的體驗形式,引導學生設計好整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并準確地誘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保證認知活動健康發(fā)展。
如果進一步了解該成果,請在網上搜索:誘思探究 張雄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