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碑一般指一塊刻有文字——或紀(jì)念事業(yè)、功勛像一般都寫有墓志銘的墓碑,或僅僅作為標(biāo)記像記錄里程數(shù)的里程碑的石頭,圍繞碑一共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立碑,講究黃道吉日和石碑大?。欢潜?,專門為刻碑而作的文字,沒有固定的格式,墓碑則包括抬頭、正文和落款。碑文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比較為人所知的碑文是墓碑,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共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漢朝的蔡邕和唐朝的韓愈。但蔡邕曾說,他寫碑文,只有為“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的郭泰撰寫的《郭泰碑》是實話實說,而為其他人所寫的碑文都是夸張之詞。
曹娥碑:背后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盡孝故事
上虞有一戶曹氏人家,家中有父親曹盱和女兒曹娥兩人,父女倆相依為命,曹盱是個巫祝,平日里為人占卜窺探天命或是主持祭祀,倒也不愁生計。五月初五那天,曹盱受鄉(xiāng)民之托駕船前往舜江做法以迎送潮神伍君,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曹盱一個不小心落入水中,岸上的鄉(xiāng)民紛紛下水去救卻尋不著尸體。當(dāng)時年僅十四歲的曹娥聽說了這個消息,跌跌撞撞地來到江邊晝夜嚎哭,哀慟至深,住在附近的鄉(xiāng)民無不為之落淚。過了十七天,打撈尸體的鄉(xiāng)民還是一無所獲,曹娥受悲痛驅(qū)使下,竟然也躍入江中,一旁的鄉(xiāng)民想拉都拉不住。不出五日,曹娥的尸體和曹盱的尸體一起浮出水面,鄉(xiāng)民前往一看,曹娥的手是抱著自己父親的尸體的,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曹娥也去尋找曹盱的尸體了,弄清曹娥跳江緣由之余,鄉(xiāng)民都紛紛嗟嘆曹娥盡孝之心,此事便傳為美談。
為了向后人傳揚曹娥的孝行和品德,當(dāng)?shù)氐娜藗円虼藶樗⒘艘粔K石碑,一開始是讓縣吏魏朗寫碑文,但魏朗沉思琢磨了半天也沒寫出一個字來,因此便叫了自己的弟子邯鄲淳來寫,不想邯鄲淳拿到毫筆沒多久便有了靈感,碑文一氣呵成,看過的人都說好。撰寫墓碑的大家蔡邕聽說了曹娥的事跡前來瞻仰,看到邯鄲淳的碑文后有感而發(fā),便也在碑上大筆一揮寫了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當(dāng)時大家并沒理解這八個字所作為何。
曹操與楊修路遇曹娥碑,二人解出八字含義
楊修是曹操的主簿,也就是曹操麾下掌管文書的佐吏,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人,當(dāng)時曹操身為丞相,要管朝廷中大大小小的事,勞神傷肺,楊修為了替曹操分憂,為他處理了不少事,十分得曹操心意。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曾記載了一段兩人之間的趣事,其中楊修的才智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曹操也自愧不如。
話說兩人有一日到紹興上虞,具體做什么倒是不得而知,但兩人經(jīng)過了以盡孝聞名于世的曹娥碑,看到了石碑后面蔡邕作的八個字。曹操看了看前面邯鄲淳寫的墓碑,又看了看蔡邕寫的八個字,實在沒想明白這期間有啥聯(lián)系,便問楊修說:“你知道這八個字是啥意思嗎?”被羅貫中稱贊“筆下龍蛇走,胸中棉帛成”的楊修當(dāng)然知道是啥意思啦,他也不藏著掖著,直接作了個揖答道:“知道呀!”曹操見楊修張了張口還想繼續(xù)說,連忙阻止:“你先別說,給我點時間容我想一想?!闭f完曹操便將石碑背面的八個字用紙摘抄了下來,一邊繼續(xù)趕路一邊思考這八個字的含義。
路兩旁是一望無垠的田地,都種滿了綠油油的水稻苗,曹操一邊想著那個問題一邊看著路邊連在一起的田地間偶爾出現(xiàn)的茅草屋,想著想著突然一拍腦袋說:“我知道了!”此時兩人已經(jīng)走出曹娥碑有三十里遠了。曹操便讓楊修把他想出來的解釋寫在紙上,自己也寫了一份在另一張紙,寫完后兩份解釋對比一看,竟然是一模一樣。原來這是一副拆字碑謎,“黃絹”指的就是有色的絲織品,寫成一個字便是“絕”;“幼婦”指的是少女的意思,也就是女子年少,寫成字是“妙”;“外孫”是指的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就是“好”;“齏臼”指的是一種盛放蔥、姜、蒜、椒、芥五種調(diào)味料的器具,也可以隱喻成盛納世間艱辛的器具,這五辛需要用舌頭來嘗盡,因此寫成字是“辭”。這四個詞連在一起便是“絕妙好辭”,這是在夸邯鄲淳寫的墓碑情之切、意之深,寫得極好呢!
曹操看了楊修的解釋后,想到楊修看到這謎語的第一眼便知道了謎底,而他卻是在走了三十里路才想明白,不由感嘆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span>雖然有后人研究稱曹操一生沒有去過江南,這一則故事應(yīng)是杜撰的,但其中傳達的美好寓意值得我們傳頌,其中楊修顯現(xiàn)出來的才學(xué)更是叫人拍手稱贊。
結(jié)語
正所謂“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楊修若不是一生都在學(xué)習(xí)知識,也不能在短短時間內(nèi)就解出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