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客棧介紹了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在評論中,人們發(fā)現(xiàn)許多人把強行渡渡河和奪取瀘定橋混淆了,有些人甚至認為是同一事件。事實上,這是兩場戰(zhàn)斗,時間間隔為4天。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到達四川省石棉縣,準備渡過大渡河。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這里部署了重兵,企圖利用大渡河的天然屏障消滅大渡河以南地區(qū)的紅軍。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紅一軍、紅一師、紅一軍團奉命強行渡渡河,開辟紅軍北上的通道。當時,紅團的團長是楊德志,他把任務交給了營長孫繼先。孫繼先是我們以前介紹的。他是我們軍隊可以信賴的武術專家。他是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徐寶良·尤氏欽佩他,后來成為一名開國將軍。
接到這個重要任務后,孫繼先二話沒說,從第二連選了17名硬漢,加上孫繼先本人,成為著名的“十八勇士”。5月25日清晨,劉伯承和聶榮臻來到前線指揮。孫繼先率領“十八勇士”渡過大渡河,成功突破敵人的防線,為紅軍北上開辟了通道。然而,當時河邊只有幾艘小船。運送紅軍過河至少需要一個月。太慢了!此外,國民黨軍隊仍處于包圍之中,不能讓紅軍在一個月內(nèi)渡河。因此,紅軍決定在離這里240英里的地方開辟第二條通道——瀘定橋。這項任務交給了以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為首的紅四團。
5月28日,紅四團接到命令后,立即毫不拖延地開始快速行軍。它一天跑240英里,在29日清晨到達瀘定橋西岸。瀘定橋也有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隊。首先,兩個團,然后兩個旅得到加強。此外,這條河流得很快。兩邊都是高山。形勢對我軍非常不利。然而,我們軍隊最需要的是這種死后生存的精神。在王開湘和楊成武的指揮下,22名勇敢的人勇敢地冒著槍林彈雨前進,最終成功奪取了瀘定橋。在22名戰(zhàn)士中,4人死亡,18人幸存。那么,這些為瀘定橋的飛獲做出巨大貢獻的勇士得到了什么獎勵呢?根據(jù)楊成武將軍的記憶,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套列寧服、一本日記、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子和一雙筷子。雖然一切都沒有價值,但這也是紅軍當時能得到的最高獎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迫使大渡河和瀘定橋逃跑的戰(zhàn)士人數(shù)受到了質(zhì)疑。例如,有些人認為孫繼先作為指揮官不應該被列入戰(zhàn)士名單,因此應該是“17名戰(zhàn)士”。然而,楊德志后來澄清說,孫繼先既是指揮官,也是實際參與者。那時,有兩條船,每條船有九個人。第一艘船由連長熊尚林率領,第二艘船由營長孫繼先率領。因此,孫繼先也應該算作“十八勇士”。然而,孫繼先對此很少關注,他告訴記者:“我的回憶錄已經(jīng)清楚地表明,沒有必要爭論他是否是一名戰(zhàn)士。無數(shù)烈士在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有些同志死后甚至沒有留下姓名。當我們想到幸存者時,他們會感到悲傷。應該說,所有在長征路上英勇作戰(zhàn)的紅軍戰(zhàn)士都是英雄,都是戰(zhàn)士。” 飛往瀘定橋的勇士人數(shù)也分為21人、22人和23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證據(jù)。但最終,目睹這一事件的楊成武將軍給22名勇士拍了一張照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