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這幾個名詞大家經(jīng)常聽到,“七下八上”、副熱帶高壓、臺風……
這不,科普中國請了幾位“靈魂畫手”為你一一解讀。
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均無臺風生成,是中國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剛剛步入8月,3號、4號臺風接踵而至。
臺風是如何形成的?常常活躍在哪些時段?它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臺風
臺風(屬熱帶氣旋的一種),通常是發(fā)生在5°以北的西北太平洋上,當這個強大的低壓渦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風速達到32.7m/s時,便成為臺風。
這樣的渦旋如果出現(xiàn)在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則稱為“颶風”,在北印度洋稱為特強氣旋性風暴。
“臺風”與“颶風”都是較強的熱帶氣旋,只是發(fā)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臺風生成于熱帶洋面上,既然如此,它的生成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熱帶氣旋生成和發(fā)展的有利條件包括:需要一個初始胚胎;對流層中下層水汽充沛;大氣層結(jié)存在較強的位勢不穩(wěn)定;暖的海洋下墊面;較弱的水平風垂直切變;具有一定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等。當這些熱力和動力條件得以滿足時,熱帶氣旋就容易生成和發(fā)展。
由于至今人們對臺風形成的認知并未達到完全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臺風形成的必要條件。
臺風的胚胎階段是熱帶擾動,這種熱帶擾動往往也是一個小的渦旋或者對流云團,由零散的熱帶擾動不斷組織起來;
在發(fā)展階段,臺風不斷吸收能量,對流不斷向上伸展,中心附近風速不斷加大,直到形成成熟的臺風眼墻結(jié)構(gòu);
而臺風登陸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會迅速減弱消亡。
在臺風生成發(fā)展的過程中——
而在臺風中心平均直徑約為40公里的圓圈,通常稱為臺風眼。
由于臺風眼外圍的空氣旋轉(zhuǎn)得太厲害,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氣不易進入到臺風的中心區(qū)內(nèi),因此臺風眼區(qū)就像由云墻包圍的孤立的“管子”。
這也就是為啥,臺風眼里是無風無雨的天氣。
最近,我們經(jīng)歷了,歷史上第一個7月“空臺”。
常年來看,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上和季風活動增加,通常7月份臺風活動會有明顯增加。
在全年都有臺風活動的西北太平洋上,臺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jié)性特征,其中以8月發(fā)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綜合上文分析的臺風生成所需的熱力條件和動力條件,異常偏西偏強的副熱帶高壓就是抑制臺風生成的“幕后黑手”。
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的發(fā)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面積偏大,臺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面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對流活動受到抑制,缺乏臺風生成的必要條件。
此外,今年夏季,南半球冷空氣活動偏弱,越赤道氣流異常偏弱,使得“推動力”不足;且5月下半月以來,南海季風異常偏弱,南海及菲律賓以東熱帶洋面對流云團活動也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于臺風的生成。
由于臺風通常在副高的外圍,受到副高的引導,在臺風行進的過程中——
臺風到來,產(chǎn)生的都是“壞影響”嗎?
一般來說,臺風的災害主要是伴隨的狂風暴雨,以及引發(fā)的次生災害;
但臺風也有潛在收益,包括緩解旱情、緩解酷暑和電力需求、調(diào)節(jié)氣候、淡化海水等。
事實上,臺風的多少并不是作為衡量災害多少的標準,也與具體臺風的影響程度和當年的氣候背景相關(guān)。
氣象專家提醒
進入8月份,隨著大氣環(huán)流形勢調(diào)整,副熱帶高壓逐漸北抬,南海和西太平洋將迎來熱帶系統(tǒng)的活躍期。在臺風活躍時期,一定要及時關(guān)注預報、預警信息,按照政府及相關(guān)部門提示做好防范和應對工作。
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 向純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王永光
作者:申敏夏 王美麗 黃彬
圖解:張娟
文案設(shè)計:黃彬
手繪:中國氣象報社特約插畫師 柴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