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對朋友說要自駕去安徽宣城后,那位仁兄說:“宣城沒什么好玩的,再說現(xiàn)在去時機也不對,等到三、四月份杜鵑花開的時候再去不遲啊!”我對這種觀點不敢茍同。好不好玩本沒有什么標準,且人的興趣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歡自然風光,有的喜歡人文歷史。我就喜歡自然美景與人文歷史并存的地方,而宣城正好符合這兩點。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謝眺樓為紀念南朝太守謝眺而建,位于宣州城之北的陵陽山,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始建于公元494年。我眼前的謝眺樓為1997年在原址上復建。中國的多數(shù)名樓,往往是擁有一篇傳世的詞賦而譽滿天下,引來文人墨客如潮而至。始建于名人,得名于名人,并且文采相續(xù)了1000多年的謝眺樓,在歷史上的聲譽及在文化史上的影響,難有比肩者。
謝眺樓和其他仿古建筑相比沒太大的不同,但可以設(shè)想,在沒有高樓大廈的唐代,登斯樓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盡人心目,但見山川交錯、阡陌縱橫、煙霞變幻、云樹生輝,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東送兩水婉轉(zhuǎn)于白云之間。我閉目聘懷,設(shè)想詩人縱酒豪情,創(chuàng)作《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云》的情景。天寶12年(公元753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離開,李白陪他登謝朓樓,設(shè)宴為其餞行。李云是當時著名的古文家,任秘書省校書郎,專門負責校對圖書。兩人同姓李,出于敬重李白稱他為叔,但我認為并非如其他文獻資料所述的族親關(guān)系。
詩中可以看出:當年詩人為李云餞行一定時間一定是秋天的中午,不然就哪來“長風萬里送秋雁”;二是詩人一定是在醉酒狀態(tài)下寫;三是與其說是寫詩,不如說的酒后狂言、道真情。如果此詩不是李白所寫,也許你會覺得此詩有不合格律,詩意不連貫毛病,所以算不上上佳作。我初讀此詩時只覺得此詩與其他送別詩不一樣,一般的送別詩都是寫景、寫情或借景抒情,而李白的詩卻是別具一格,率性而為,我想也只有詩仙才能寫出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詩,但要品出詩味,說出道道還真是困難。
本詩為七言詩,但一二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感嘆時光的流逝和胸中的煩悶卻用的是散文式的句子。三四兩句本以為詩人會順著思路往下寫,可是不然卻換了一個角度“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和上句不連貫,五六兩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這里用“中間”二字,可見思路是要接著往下寫。本詩最精彩處是最后三句,一氣呵成。
短短十二句,感情幾次跳躍,一會說這個,一會說哪個,若斷若續(xù)可又一氣呵成,痛快淋漓抒寫胸中憂憤。
我站在樓上再次品讀此詩卻有和以往不一樣的感受。以下是我對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猜測和臆想:李白和李云故人重逢,二人有都姓李,又有同遭權(quán)臣污陷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便不覺得酒醉。李白說:“時間過的真快呀,轉(zhuǎn)眼我離開長安已快有十年了,三年的供奉翰林我活得真不痛快?!崩钤瓢参康恼f:“過去的事情不去想了,以后的事不煩不了,我們是喝酒吧!”李白應聲道:“是啊,喝酒、喝酒,今天我們一醉方休,醉倒了就在此酣睡。”接著李白又說:“我喜歡漢代司馬遷、司馬相如的文章,也喜歡“三曹”的風骨和
親臨謝眺樓我對此首詩有了很深的體會,更能品味出此詩意斷氣連的獨特韻味,也可觀一斑而見全豹,從而更好地欣賞李白的詩歌藝術(shù)特色。此詩妙就妙在沒有其他唐宋送別詩詞,如柳永的《雨霖鈴》的纏纏綿綿、悲悲切切,也沒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過度的豪邁。我認為此詩最大妙處在于完全是如火山噴發(fā)的熾熱感情貫穿全詩,完全是半醉半醒的意識流的恣意縱情。詩人詩情噴涌時,完不顧格律,不寫景,不寫情,而寫心境,怎么想就怎么寫,想到哪就寫到哪,這樣的寫法千古以來唯詩仙李白一人獨有。我讀李白的詩,欣賞李白的詩,用三句話就能概括出李白詩詞的特點,那就是:“濃烈的感情,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
上午游覽謝眺樓后,又觀賞了開與謝眺樓相隔不足百米的開元寺,下午又去宣城另一個與李白詩有密切關(guān)系的景點——敬亭山。李白登臨此山并寫下《獨坐敬亭山》的五言絕句: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詩少有能景物的細致的刻畫,也不同于杜甫追求“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細膩特點。他的詩中的景物都是人格化的了,他的筆下大自然常常是有生命的。詩人登上敬亭山,開始的時候能還看到鳥,還能看到云,可是他坐久了鳥也飛走了,云也散了,剩下的還有什么呢?就只有敬亭山了,而這個敬亭山是看不厭的。
從敬亭山的“太白獨坐樓”下山,看到一坐漢白玉雕像,下方鐫刻著“玉真公主”四字,我正納悶莫非唐明皇李隆基的妹妹與李白有什么關(guān)系?上網(wǎng)百度了一下,還真有奇巧:天寶三年,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遠去安徽宣城敬亭山修身道,李白在長安時對玉真公主充滿愛戀之情,于是李白也就追隨公主來到宣城。玉真公主正是在敬亭山上修煉,所以李白對著敬亭山,終日心馳神往。李白獨坐敬亭山是意不在山,而在乎玉真公主也。李白也曾有詩道:“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游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边@其中的相思之情,不可謂不深,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緣,可謂不淺。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去世,時年71歲,葬于敬亭山。李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下不遠的當涂縣,時年62歲,葬于當涂的青山,他們二人不是同年生,卻是同年死。有人認為《獨坐敬亭山》是李白為玉真公主而作,而不在單單獨坐發(fā)呆。我認為此為民間傳說而已,因為玉真公主比要白大10歲,玉真公主欣賞、欽佩李白的才華,僅此而已。
離雕像不遠處,有個相思泉,還立有一塊小石碑,上刻著:“皇姑泉記,相傳玉真公主玉殞后,李白悲痛欲絕,常來皇姑墳前祭悼,皇姑為其摯情所感,遂引一清泉,此泉清碧甘冽常用季不絕,供李白飲用煮酒烹茗,后取取名為皇姑泉,又名相思泉。”
在宣州李白寫過較為著名的詩還有《送友人》、《贈汪倫》、《望天門山》和《宣城見杜鵑花》等42首,恕本人才疏學淺,不能一一評論,以上文字亦足以讓詩詞學者莞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