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我們方才講的厥陰病,就那么四條。張仲景為什么把治厥陰的方劑一個也不附呢?可見這四條出自于《湯液經》。那么張仲景對于“厥陰之為病”那個提綱,他(仲景)也不滿意。他要滿意的話,你像后頭“烏梅丸、當歸四逆湯”,肯定是治療厥陰病的方劑。雖然治的是厥,但是這個(烏梅丸、當歸四逆湯證)屬厥陰。那么張仲景為什么不(把烏梅丸、當歸四逆湯證)擱到前面兒呢?就因為與提綱搞不出一致來。所以他(仲景)單獨寫我們方才講的這一章,就是“厥利嘔噦病形脈證并治”。那么王叔和給(厥陰病和厥利嘔噦)搞一塊了。這個咱們講過了,先不談了。
那么我方才說了,六經,這是規(guī)律,即六個病型,就是表、里、半表半里,這是疾病反映的病位;陽性、陰性,這是疾病反映的病情。(太陽病就是表陽證,而不是太陽經絡。)那么古人管它叫太陽病,這就成問題了。六個類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是與經絡有關系?這是古人的看法。(六經是經絡的說法)看著就像挺平常個事兒,(但我認為)這很大個事情。一搞到經絡上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對于疾病的認識,就出了問題了。
《內經》那個經絡,根本就與他(仲景)所說的,不是一致。他(仲景)這個書首先是表里相傳,由表傳半表半里,由半表半里再傳里,或者由表直接傳里。所以我們講太陽病,有太陽陽明并病,有太陽少陽并病,有少陽陽明并病,沒有陽明太陽并病的,即沒有先見陽明后見太陽(類型),《傷寒雜病論》是表里相傳?!秲冉洝凡皇堑?,《內經》不是(表里相傳)了。《內經》上說什么呢?既叫六經,外經絡內臟腑嘛。都有經絡,經絡都是表。你看看這個東西就沒法說了。是嗎(《內經》上這么說六經正確嗎)?我們讀完這個書(《傷寒雜病論》),讀完了你好好看看是不是?不是的。所以這個經絡(即六經的說法)就是不對。你看看他們注家也是的,陽明也有表證,太陰也有表證,沒有沒表證的。我們現有遇到這種表證,你說他是哪兒?錯誤從哪兒來的呢?就從古人這個認識:六個類型給弄個經絡(的解釋),(與這種六經即經絡)這是很有關系很有關系的。
甚至于太陽病,張仲景他也沒明白這個地方(的生理病理,限于古時候的科學所限),他沒法子明白。這個關系大了(涉及到重大的中醫(yī)理論對臨床指導是否出現偏差)。你像傷寒、中風就是例子,咱們一般對中醫(yī)的認識,就是說有風邪、有寒邪。在哪兒呢?在表。這就對于中醫(yī)的發(fā)展,起(到混淆概念的)一大問題。什么問題?說是有風邪在這兒,(則)是治中風的藥都是祛風藥。是寒邪在那兒呢,(則)是治太陽傷寒的藥,就叫散寒的藥。不但把對病的認識搞錯了,連藥物都搞錯呀。
所以咱們現在(知道)桂枝是祛風邪嗎?心臟病也用它(桂枝)嘛,當然不是祛風邪。是不是?可是“風邪、寒邪”之說,這就把傷寒給固定了,說這個邪是由表來的,就是真正風在這了、寒跑這兒來了。完了(結束后)就出溫病了。要沒有這個(風、寒),則溫病沒有的!溫病你不能說是風邪、寒邪了。風邪、寒邪只是在這兒(太陽病),熱就得從嘴往里頭跑(熱不能在太陽表證),這都是主觀的隨便設想啊。你好好想一想,(概念的這些混亂)就由中風、傷寒這兩個字詞起的。
所以溫病又想出旁的方法兒來了,這是由口鼻吸入的,也是邪在那兒呢!所以咱們治治溫病,有暑溫,又有秋溫,又有春溫,把溫還分了多少(類型)。那是吳鞠通搞的,所以中醫(yī)這么樣子搞下來了,整個理論就歪曲了。所以這東始終就是不行啊,越搞越離開事實了,這是不對的。
溫病是不是《傷寒論》講的?講了。開始“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跟太陽病比較。像太陽病中風、傷寒,他都說“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傷寒、中風他不說病,太陽(六經病、溫?。┦菃为毜囊环N“病”,提到溫病,他不說是太陽中溫或者是發(fā)溫,他說溫病。溫病就是與太陽病對立(對應)的東西?!皽夭“l(fā)熱而渴不惡寒”,“渴”在這個書上全是里熱。像咱們講太陰病“下利不渴者屬太陰”;渴而下利為熱利,用白頭翁湯。咱們都講過的東西了。那么溫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說明是里熱嘛。是什么呢?到“陽明病篇”又提了?!瓣柮魍庾C云何?身熱汗自出不惡寒但惡熱”。溫病在太陽病篇提了,在陽明病篇就是陽明外證。陽明外證怎么治呢?不就是白虎湯嗎!在太陽病篇里提得也很好:發(fā)汗不行,發(fā)汗就要轉成風溫;下之不行;用火更不行。那么用什么法子呢?只有清熱一個辦法!他沒明說(用清法),但是他這個書里頭全包含了。像后頭梔子豉湯、三黃瀉心湯、大黃瀉心湯、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這無一不是治熱的。那么真要是把它(治熱方劑)掌握好了,一樣兒治溫病啊,有什么不能治溫???!所以我說傷寒、中風這兩個字詞,(容易引起)看法的錯誤,這是萬要不得的。可是,我們要拿它(傷寒、中風)當個證型,可以的。說太陽病有這么兩種證型:一種發(fā)熱汗出惡風,這一類叫做中風;一種發(fā)熱無汗脈浮緊,這一類叫做傷寒。(傷寒、中風)就是兩個證型,沒有風邪、寒邪之說。所以這么樣子來(分證型,而不是猜測生理、病理),中醫(yī)發(fā)展就絕不是現在這個地步。這是很重要的事兒。
所以我們讀這個書(《傷寒雜病論》)也是一樣。有些是很對的,在規(guī)律方面我們必須要掌握,不然的話,你不會用的。對于這么兩個類型的認識,起個名叫中風,起個名叫傷寒。我們不必給古人打掩護,他是個錯誤認識,他就認為風邪、寒邪,這是根據哪兒來的?就根據傷寒病來的,就是咱們現在說腸傷寒。古人認為傷寒,就是傷于寒。他說,你看看“傷寒例”,成無己本的書上就有,前面有個“傷寒例”,這是王叔和做的。就是寒厲之氣,所以“冬傷于寒”嘛,要是春發(fā)的叫春溫??偠灾?,還是寒邪在里頭。(上面所述)這東西根本是都有問題的。我們現在來研究,當然這個書的傷寒不是狹義的,是廣義的,凡是熱病都叫傷寒。那么如果要拿腸傷寒來看,那你就不能跟西醫(yī)辯論了,人家說是傷寒桿菌,你還說不是,非得說是寒邪不可?所以(現代研究已經)證明這個東西不對就是不對呀。這就是我們研究這個書(《傷寒雜病論》)應持的態(tài)度。我認為研究中醫(yī)的人,也應該有這種正確的態(tài)度,不能夠說是不對了(現代研究已經證明是錯誤的),還得非說是對。再不,就是瞎扯,甚至于五臟,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不知道說的是什么!脾,現在不是一個消化系統(tǒng),咱們說脾是消化系統(tǒng),咱們說這脾不是那個(解剖學上的)脾。這就是瞎打掩護,你這(中醫(yī)的)理論老搞不出來?;仡^我們再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