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殘暴無道,戰(zhàn)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大批往南逃難。
南方氣候潮濕,許多難民出現(xiàn)了四肢關節(jié)疼痛,且因食不果腹,日子艱難。在某處,有種開黃白色花的野草特別多,不少人采那種草來吃,沒想到吃多了后很多人嘔吐起來。但有草吃總比沒草吃強,有舍不得扔的人就將其蒸過后曬干,每日里拌在稀粥中吃,沒想到不僅不嘔吐了,四肢關節(jié)痛竟然也好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用這種方法來吃這種草,關節(jié)疼痛的癥狀竟然都得到好轉。這野草,就是全國大部可見的草藥豨薟草,為一年生菊科草本,分類有豨薟、腺梗豨薟、毛梗豨薟等。干燥地上部分行氣力強,苦燥性高,清熱力佳,祛風濕,通利關節(jié)非常拿手,對于風濕腰腿痛,風疹濕瘡,半身不遂,甚至軟組織損傷或骨折術后引起的局部瘀血腫脹等,療效均好。清代康熙間御醫(yī)林開燧所著《活人方匯編》豨薟散,以九蒸九曬的方式,去其小毒,增其藥效,治因風寒濕三氣所傷,致血脈凝澀,肢體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結,痛風等。
豨薟草不論多少,去梗取葉,曬干,陳酒拌透,蒸過曬干,再拌再蒸,共九次。曬燥,制作為細末,加蜂蜜制作為丸劑,每天早上空腹溫酒吞服12-15g。不喝酒的,用米湯或稀飯送下去亦可。關于九蒸九曬豨薟草,《本草綱目》說:能補人,并去肢體麻木疼痛。故蒸曬過的豨薟草與生草相比,其性由寒轉溫潤,更善益血通絡。此方宜于久服,并可用于中風痿痹,主要是缺血性中風后遺癥,又稱腦梗塞后遺癥引起的一側肢體偏癱,甚至口眼歪斜等。豨薟行氣力強,更兼祛風通絡之能,可幫助腦梗后遺癥患者改善氣血不通、經(jīng)絡痹阻,令邪去正安。《本草述》說:豨薟制如法,大益氣血,四肢不遂。半身不遂病久,用補氣血、化痰藥外,常服豨薟丸佳??谘弁岵菥彽?,豨薟尤佳。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jù)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yè)醫(y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