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四時之氣不外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守司猶如權(quán)衡之不得相失。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妄動則苛疾起。岐伯論述至此,黃帝循此又發(fā)新問,岐伯亦隨之而答。
先附錄原文如下: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異也。
前面黃帝問陽明、厥陰何謂的時候,岐伯已經(jīng)回答過,陽明,兩陽合明;厥陰,兩陰交盡。何以這里又出現(xiàn)這段類似的話呢?原來,這是要明確陽明、厥陰的真正語境意義,以和《素問·陰陽離合論》、《靈樞·陰陽系日月》中經(jīng)脈語境相區(qū)分。
一、帝曰:幽明何如?
黃帝此問是在前述春夏秋冬四時陰陽之氣的既定語境下發(fā)問的。故這里的“幽明何如”之問也應(yīng)當(dāng)在四時陰陽的前提下來進(jìn)行理解。
據(jù)《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的四氣陰陽配四季四時模式,少陽為春,太陽為夏,太陰為秋,少陰為冬。如下圖所示:
春少陽、夏太陽為明,秋太陰、冬少陰為幽,幽、明對舉,詞義清晰,普通人都能明白的常識,要說黃帝不明白,肯定說不過去。黃帝此問必定不是常識之問,而應(yīng)自有深意在。“何如”二字表明,黃帝詢問的是幽和明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詞義說明。
二、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
這里的“兩陰”顯然指的是太陰和少陰,“交盡”不是太陰和少陰相交而盡,而是陽交于陰,由太陰、少陰直至陰氣衰盡,這個陰氣衰盡的盡頭叫做“厥陰”。陰陽二氣相守司而不得相失,陽入于陰后,太陰、少陰、厥陰之陰氣由盛而衰的過程狀態(tài),稱為“幽”。
“幽”不僅僅是一種“幽暗”狀態(tài),它還含有“幽閉”的狀態(tài),幽閉什么呢?前面我們精讀過“氣之相守司也,如權(quán)衡之不得相失也”,“兩陰交盡”雖然為陰氣之幽暗狀態(tài),但不是說陽氣消失不見了,而是被陰氣幽閉于內(nèi)了;或者,從陽氣自身狀態(tài)來說,陽氣自身潛藏于陰之內(nèi)了。所以,“兩陰交盡”除了被稱為“厥陰”之外,又被稱之為“幽”,就是因?yàn)殛枤獗魂帤狻坝拈]”于自身內(nèi),所以太陰、少陰才呈現(xiàn)為一種“幽暗”或“幽冥”狀態(tài)。幽閉是因,幽暗是果。
這里的“兩陽”顯然是少陽和太陽。陽為明亮。兩陰交盡后,陰氣衰盡,閉藏陽氣能力不足,陽氣亦蓄勢而發(fā),由陰出陽,陽氣由弱而強(qiáng),呈現(xiàn)少陽、太陽兩種明亮狀態(tài)。由于“氣之相守司,如權(quán)衡之不得相失”,故“合明”之“合”亦可作兩解,一是做“閉合”講,陰盡陽出,陽氣力量強(qiáng)大將陰氣“閉合”于自身之內(nèi),故陰陽相守司之氣呈現(xiàn)為“明”的狀態(tài);一是“并合”講,少陽為明,太陽亦為明,故兩陽并合更為明。但不管做哪種解釋,都是表示的陽氣之明亮屬性。
三、幽明之配
幽明之配,猶如陰陽二氣之相守司而不得相失。陰陽為體,幽明為用。
兩陽“合明”又稱“陽明”,此“合明”之“合”當(dāng)作“閉合”講,不再是閉合封藏陰氣,而是兩陽之氣閉合于陰氣,屬于由陽入陰狀態(tài),陽閉陰開,兩陽之明閉合于陰,明盡幽來,是為兩陽合明謂之陽明。陽明為陽,其氣為燥陰,標(biāo)陽而本陰,由于陽明屬于由陽入陰的特殊過渡狀態(tài),是以六氣標(biāo)本之化,陽明不從標(biāo)本之化,而從乎其中氣太陰。為什么呢?因?yàn)殛柮鲗儆谌栔H,太陰屬于三陰之開,只有太陰之門開,陽明才能將少陽、太陽之陽氣潛藏閉合于太陰之門。太陰之門不開,則陽氣不得閉合于陰門,陽氣不得閉合則幽陰氣不得發(fā)用。此為從“兩陽合明之謂陽明”角度講的陰陽幽明之配。
我們再從“兩陰交盡之謂厥陰”角度看陰陽幽明之配。兩陰交陰之幽,說明的陰生陽降、陰氣用事而陽氣潛藏的狀態(tài),兩陰交盡之厥陰,說明的陰極陽生、陽氣開始從潛藏轉(zhuǎn)化為陽氣用事的狀態(tài)。兩陰交盡至厥陰時,陽氣由陰而出,但陽氣由陰出陽,首先三陽運(yùn)轉(zhuǎn)之樞即少陽得先開啟其運(yùn)作之機(jī)。少陽屬于三陽之樞,厥陰為三陰之闔,厥陰閉合或閉闔陰氣幽暗之門,少陽樞機(jī)方得開動,少陽之氣方得由陰而出。厥陰和陽明一樣,也是陰陽轉(zhuǎn)化臨界之機(jī)的轉(zhuǎn)化狀態(tài),但前者是由陰出陽,后者是由陽入陰。正由于此,厥陰和陽明都不從標(biāo)本之化,而從乎中氣。陽明之中氣為太陰,厥陰之中氣為少陽,因?yàn)?,陽明閉合陽氣,陽氣由陽入陰賴太陰之門開;厥陰陰盡陽生,陽氣由陰出陽賴少陽之樞發(fā)動。
陰陽幽明之配如下圖所示:
四、寒暑之異也
陽氣左升,陰氣右降。陽氣由少陽春氣至太陽夏暑,氣候由溫而暑,陽之明也;陰氣由太陰秋氣至少陰冬氣,氣候由涼而寒,陰之幽也。陰陽幽明之配不得相失,幽明交替,相輔相成,是以有冬寒、夏暑之顯著差異。寒由涼氣發(fā)展而來,同為陰幽之氣;暑由溫氣發(fā)展而來,同為陽明之氣。陰陽幽明為因,寒暑之異為果。
幽明、寒暑的道理明了之后,黃帝下面又要發(fā)新問了。
明日繼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