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詩詞,到底 為了什么 ?
古詩詞那么多,到底要 學哪些 ?
這是很多家長一直 發(fā)愁 的地方。
那么,我們就單刀直入,請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中央電視臺 “中國詩詞大會” 命題專家謝琰博士來聊聊, 為什么要學 古詩詞,怎么讀懂古詩詞。
學習古詩詞,到底為了什么?
文 | 謝琰
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為了寫詩,當大文豪。然而,讀了未必會寫,寫了未必會好,好了未必會有人看,有人看未必你會堅持,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你又不屑于做別的。于是你可能一事無成。
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因為你是中國人,就得讀古詩,寫繁體字,不許過圣誕節(jié)。于是你終究變成一個奇怪的人,而且并沒有才華。
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為了老師,為了課堂,為了考試。于是你變成一個麻木的人,而且很快就會把背過的詩詞都忘卻。
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因為 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火了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讀古詩詞,萬一哪天古詩詞變成奧數(shù)呢?也有加分呢?于是你變得很累很累,而且像討厭奧數(shù)一樣討厭古詩詞。
有人說,想那么多干嘛,學詩詞不就是為了提高文化素養(yǎng)嗎!恭喜你 答對 了。然而,學歷史、學哲學、學地理、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難道就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嗎?于是,你終究還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學詩詞。
我們認為,學習古詩詞主要有 兩個目的 :
第一,通過最優(yōu)質的語言去認識美。 對于美的事物,大家可以看、聽、聞、觸、想,也可以用繪畫、攝影、音樂等藝術形式予以表達。相對來說,語言是最綜合的表達方式,它既有形象性,也有音樂性,可以靈動,也可以靜穆,可以揭明,也可以暗示。
世界上一切文化中,最優(yōu)質、最美好的語言一定出現(xiàn)在詩歌里。 大家學習古詩詞,就能學習到最優(yōu)質、最美好的漢語。
古詩詞就像一只神奇的鼠標,大家點擊它,就會聯(lián)通古往今來那么多詩人的心靈;借助他們博大而敏感的心靈、多姿多彩的語言,大家可以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美,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
比如大家讀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就會在池塘邊逗留、觀察;
讀過“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想去內蒙草原騎馬、眺望;讀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才會在別人只想著吃遍成都美食的時候,跑到武侯祠去憑吊、瞻仰;讀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才會在遇見世界上一切瀑布的時候,不至于只會叫著“哇塞”、“oh my god”。
第二,用一種特殊方式去學習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古代中國,無論老幼,無論尊卑,只要是有文化的人,幾乎都會寫詩。
詩詞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吟風弄月的奢侈藝術,它更重要的價值,在于用一種優(yōu)美易懂的形式,用一種親切自然的態(tài)度,用一種無孔不入的眼光和筆觸,來記錄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
對于當代中國人而言,詩詞就是認知、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一扇窗口,一種捷徑。
比如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可了解成都的地理與交通;讀“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既能了解金陵城,也能了解六朝貴族;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便知道古人如何過春節(jié); 讀“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便知道古人如何體察圣人心境、如何享受道義學問的快樂。
古詩詞那么多,我們講哪些?
對于古詩詞,大家常有一種誤解:讀的多,背的多,尤其是讀過、背過一些相對偏僻、生疏的詩詞,就是本事。換句話說,似乎“詩詞儲備量”越大,就具有越高的詩詞修養(yǎng)。
去年“中國詩詞大會”北京賽區(qū)的海選現(xiàn)場,有這樣一位選手:他抱著一垛書進來,往桌上一放,說這里面的詩詞我全會背,您隨便抽背!評委問他:《春江花月夜》這樣的長詩,也能背嗎?他說可以,于是馬上開始背。
評委打斷他說:我不想聽你背,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這首詩到底寫了哪幾個部分的內容?每個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他居然完全語塞,呆呆地站立了大約五分鐘,就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大家想想,這是不是很可怕?一首如此著名的詩,他能倒背如流,但是居然對詩歌意蘊的理解,如此生疏、麻木!
咱們不要取笑他,應該以此為鑒,反省自己。 那些最常見、背得最熟的古詩詞,大家真的理解嗎?這次詩詞里所包含的知識,大家真的了解嗎?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明是“床前”,是在臥室里,怎么會“疑是地上霜”?誰在冬天看見自己床前有白霜???有的話,你也凍成冰棍了。
那么李白為什么要寫出這樣一句不符合常理的比喻句呢?
再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紫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有紫色的煙?再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唐朝人真的會喝葡萄酒嗎?中國人什么時候開始喝葡萄酒的?
又比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為什么王昌齡要向“洛陽親友”強調自己心靈純潔?你給家里人發(fā)短信說:你們放心,我現(xiàn)在心地可善良、可純潔了。會這樣嗎?你不怕家里人擔心你腦子壞了?另外,“冰心玉壺”這個比喻是王昌齡最先想出來的嗎?像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有個詞叫“燈下黑”。越是常見的詩詞,越是倒背如流的詩詞,大家就越容易對其產生“審美疲勞”和“認知疲勞”,既認識不到美,也錯過了很多知識。
更要命的事實是:大家感到“疲勞”的這些詩詞,恰恰是整個中國古代詩詞中最優(yōu)美、最基礎的部分。 如果對這部分詩詞,草率學習,輕率對待,就急于去學習字數(shù)更多、難度更大的作品,結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
因此,孩子們、家長們、老師們,都 應該高度重視那些最常見的詩詞,力求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思考習慣 ,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詩詞達人”。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以最新的“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古詩詞篇目為主體,兼顧人教、蘇教、北師大等出版社以往出版的權威小學語文教材,同時適當從初中語文教材以及課外讀物中遴選作品,最終選定100首古詩詞。
也就是說, 我們的古詩詞課程是緊密配合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而量身定制的,對于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古詩詞基本實現(xiàn)了“全覆蓋”。我們希望,將小學語文教材里的古詩詞作品,講出大學水準、大學氣象。
很多人在講古詩詞,我們怎么講?
第一,大學標準,小學趣味。 我們講解詩詞,以大學教學標準來要求自己,保證知識的準確、思想的端正、審美的純正。我們給小學生講的所有內容,如果放在大學課堂上講,也不會有任何愧色。
同時,我們又力圖揣摩小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審美心理,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盡量用活潑、風趣的方式來講授。
第二,既重知識,又重審美。 我們講解詩詞,既不愿講成純粹的“詩歌欣賞”,一味煽情,內容空洞;也不想把詩詞當做文化資料看待,講成枯燥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
我們希望兼顧詩詞的審美特色與知識功能, 一方面將詩詞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關系、地理知識、生活常識、哲理道義都講清楚、講細致、講踏實,另一方面抓住詩詞中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風格特征、情感線索等諸多因素,細致闡發(fā),發(fā)掘奧秘,讓孩子們真真切切體會到詩詞的美,為之感動,因之奮發(fā)。
第三,靈活拓展,奉送彩蛋。 對于不同詩詞,我們有不同講法。每一講,都根據(jù)當下這首詩詞的特點量身定制。講題目,講作者,講字詞,講故事,講自然,講歷史,講人物,談天說地,析文論藝,一切皆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每一講都不會拘泥于當下詩詞,還會適當進行引申、拓展,講解其他詩詞進行比較,這樣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大家覺得不過癮,還可以期待“片尾彩蛋”。有些適合歌唱的詩詞,我們會提供吟唱音頻,教小朋友們唱詩。
第四,區(qū)分階段,伴隨成長。 我們根據(jù)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慣例,將100首古詩詞分成三個階段。詩詞的難易度,從易到難。講解的深淺度,從淺到深。大家可以根據(jù)孩子年齡和認知水平,靈活選取不同階段進行學習。
當然,我們也考慮到孩子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巨大張力和可能性,所以我們可以保證: 講解最簡單的詩詞,也會有一定深度;講解最難的詩詞,也會保持平易近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