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到中國訪問,一位老朋友約翰斯特別叮囑他說:“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緊,但不可不去一見辜鴻銘??!”在當時西方人眼中,辜氏名聲居然超過了紫禁城!
辜鴻銘,字湯生,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他在德國人舉辦紀念俾斯麥百年誕辰會上所作的即席演講,博得一片喝彩。1880年,辜鴻銘結束自己14年的求學歷程返回故鄉(xiāng)檳城。
辜鴻銘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談,他一生事跡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于溝通中西文化并訴諸于翻譯事業(yè)。為了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他勤于寫作。辜氏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1915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主講英國文學。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
泰戈爾訪華時與辜鴻銘(右二)等人合影辜鴻銘曾對學生說:“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便是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現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現在還在?;省!?/p>
他主張男人要娶小老婆,認為這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他說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
說起辜鴻銘,留給國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條拖在他腦后的長辮子了。這在北京,稱得上出土文物式的一景。
“辛亥年清廷遜位后,有一批遺臣,組織一集體名曰‘宗社黨’,辜鴻銘亦為此中一分子。時宣統仍擁有皇帝名義,曾下詔諸遺老剪去發(fā)辮,遺老們都奉詔,但辜的辮子 卻留下不剪。
中國在男人蓄辮時期,也有十分漂亮的辮子,那是長在青少年頭上的,頭發(fā)很長很多而黑潤,但辜鴻銘的頭發(fā)卻稀少而短,半黃半黑,結成發(fā)辮,其細 如指,都在后腦勺上,彎彎曲曲,十分怪異。他卻毫不以為怪,昂然出入于大庭廣眾之間,遺老們遵命剪發(fā)后,全世界只有一條男辮子保留在辜鴻銘的頭上,因此便 使這一條發(fā)辮成為辜鴻銘的特別標志了?!?/p>
辜鴻銘的辮子,并不是僅僅為了復古而留。早在英國留學時,他已剪掉辮子,西裝革履,一副洋派。后來人人談論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滿清人硬栽上的辮子重新留了起來。原因很可能是“立異以為高”。當然,也符 合他復古派的身份。北大的學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譏:“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p>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