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是近現(xiàn)代畫壇罕見的多面手。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壇新的藝術風格。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以古為師”、“以自然為師”、“以心為師”三個階段:40歲之前他以古人為師,以摹古入手。自古以來,一個畫家能否承前啟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傳統(tǒng)功底是否深厚。張大千的傳統(tǒng)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令很多大收藏家、鑒賞家都難以辨認,在當時被傳為笑談。他的許多偽作備受推崇追捧,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藏有他的偽作,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收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近代拍賣場上也不乏張大千的仿古畫,1947年所臨王蒙《夏山高隱圖》在2008年的佳士得春拍上以677萬人民幣落槌,1948年所作《仿宋人山寺圖》更是拍出了1433萬的高價。張大千的仿古畫也是其藝術生涯里的重要作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40歲至60歲之間,張大千在掌握扎實的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一改明清一味摹古、脫離生活的文人畫之弊病,以自然為師,遍游名山大川,1925年到1937年他更是三游黃山,無論是遼闊的中原、秀麗的江南,還是荒莽的塞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張大千曾說:“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什么意思呢?因為見聞廣博,要從實際觀察得來,不只單靠書本,兩者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jù),要經(jīng)歷的多才有所獲。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獸都是一樣的?!敝笏窒蚴咚囆g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1940至1942年他面壁敦煌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再次獲得了傳統(tǒng)藝術的滋養(yǎng),為其創(chuàng)作之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0歲后,張大千以心為師。1966年,張大千赴香港訪友,觀看了圣保羅畫展。據(jù)門人林建同說,此次香港之行,甚有啟發(fā),其后“作風大變,潑墨潑彩,大行其道”,畫面上潑墨潑彩則逐漸加重,成為最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手段之一,潑墨潑彩的面貌在此一時期終于形成。潑彩作品是拍場上爭相競拍的珍品,其在1975年創(chuàng)作的《潑彩朱荷》屏風,在2002年秋拍中就以2022萬港元成交。他的潑墨、潑彩畫,把色與墨相融相間,將半抽象與寫意的具象畫法融為一體。在傳統(tǒng)潑墨法的基礎上借鑒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技法,始創(chuàng)以面積潑墨、潑彩為主要特色的新面貌。自1993年至今,拍賣市場上的最高價多為其潑彩作品。拍賣場的不俗表現(xiàn)也使得收藏者對此類作品信心倍增。
張大千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是其人物畫。其畫多以傳統(tǒng)的人物畫為根基,同時吸收現(xiàn)代美學思想,造型準確,形象生動。1929年張大千30歲赴敦煌臨摹以前,所有仕女造型削肩清瘦,設色柔麗妍美,弱不禁風,有病態(tài)之美,畫風學清代的改琦而又有自家特色。1941年42歲在三次赴甘肅敦煌臨摹壁畫之后其畫風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大量吸取了唐人的筆意、造型和賦色的長處,并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中。所畫仕女圓潤俊美,體態(tài)豐腴,設色濃麗,筆法嚴謹,衣裙圖案精美,線條流暢,給人一種健康的美感。此外他還擅畫佛像和白描人物。1957年他患目疾以后,他筆下工整細膩的人物畫減少,寫意的人物畫大增。
張大千的仕女畫和高士畫是張大千人物畫最為常見的兩類題材。這類作品在8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在港臺拍賣市場當中。1981年到1988年張大千仕女作品的落槌價格大都在5萬港元以下,這個時間段成交價格較高的是1981年在香港港蘇富比上拍的《龍女禮佛》落槌價為11萬港元;1989年之后張大千仕女類作品價格有所上揚,作品的落槌價在10萬港元之上的數(shù)量有所增多。1990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的張大千1946年創(chuàng)作的《番女擎彪圖》以125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出當時作品拍賣最高價。1992年9月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的《美人屏風圖》以70萬港元的價格落槌。隨著93年內(nèi)陸拍賣公司陸續(xù)成立之后,張大千的仕女作品也開始在國內(nèi)拍賣市場中亮相,這個階段張大千1940年代的仕女作品售價較高,北京翰海拍賣的《拈花仕女圖》就曾經(jīng)拍出過77萬元的高價。普通的仕女作品價格在10萬至20萬元之間。2004年香港蘇富比上拍的《摩登仕女》以655.8萬港元成交,這件作品原為諦仙館舊藏。多次著錄與張大千作品畫集。2009年以來隨著張大千作品整體行情的抬升,他的仕女作品價格也有所上揚。精品價格漲到百萬元以上,甚至出現(xiàn)了千萬元成交的此類作品。2010年5月香港佳士得上拍的張大千1954年創(chuàng)作的《拈花仕女圖》以1237.98萬元成交,這是張大千此類作品拍賣最高價。
張大千的高士圖也是張大千人物畫的一類作品。這類作品也是80年代最早是在港臺拍賣市場上拍,但價格低于其仕女類作品,當時價格大都在5萬港元之下。1980年11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的《賞蓮圖》以14萬港元成交,這1980年到1986年張大千此類作品拍賣最高價。1987年之后,張大千高士圖作品價格雖有上漲,但絕大多數(shù)作品的落槌價格都在十萬港元之上,1992年在香港佳士得成交的《春游》就以75萬港元成交,是90年代張大千高士作品的最高價。90年代,內(nèi)陸拍賣市場張大千的高士圖作品價格基本上保持在20萬元。大千早期作品《松下高士圖》在2004年廣州嘉德拍賣的以330萬元高價,這是張大千高士圖作品拍賣最高價。2008年秋季拍賣中國嘉德推出了“逸云堂藏畫”拍賣專場,該專場藏品來自臺灣藏家蔣氏兄弟。這場拍賣成交額1265.6萬元,該專場上拍的幾件作品都是張大千的高士圖。張大千此類高士圖精品目前的市場價位在百萬元層級,例如2009年在西泠印社拍賣公司以268.8萬元成交的《梧桐高士圖》和2011年在中國嘉德以253萬元成交的《古木高士圖》都是此類作品的市場高價。
張大千還有一類人物畫是臨摹敦煌壁畫人物造像的作品,這批作品不少進入公共收藏,因此流入市場的此類精品并不多見,但這類作品屬于張大千極為精彩的吸收中國古代繪畫精華作品之后的再創(chuàng)作,這類工筆人物作品堪稱張大千人物畫中最為精彩的題材。2005年在北京榮寶上拍的張大千1948年創(chuàng)作的《臨敦煌莫高窟唐人觀世音造像》就以176萬元成交,2009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拍的《臨敦煌佛像》以36萬元成交。最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9月在中國嘉德四季拍賣會上拍的張大千1935年創(chuàng)作的《天女散花
》,這件作品描繪天衣飛揚的女仙,手持蓮瓣,“散盡天花”的景象。所繪人物氣象安詳嫻靜,造型典雅,線條運用自如,轉折之處則頓挫有力且富節(jié)奏感,整幅作品盡顯唐人氣度,正符大千自題“擬唐人壁畫筆法”之意。當時的成交價236.5萬元。2010年12月這件拍品出現(xiàn)在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創(chuàng)出了7448萬元的成交高價,足見此類精品受藏家的追捧程度。此外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拍的張大千1941年創(chuàng)作的《飛仙》以2561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北京翰海2010年上拍的張大千1941年創(chuàng)作的《南無觀世音菩薩》(立軸)以1926.4萬元人民幣成交。
作品欣賞
湖光山色
雪江歸櫂圖
招隱圖
招隱圖局部-1
招隱圖局部-2
醉翁亭記
觀瀑圖
云巖圖
白云隱居
漁村夕照
丹山春曉
秋江獨釣
山巔閒話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金璧雙輝—巫峽清秋
晴靄仙閣
秋江野鶩圖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來源:網(wǎng)絡
展覽名稱:承古鑄今——中國藝術品投資·中國畫名家精品推薦展(東營站)
展覽時間:2015年10月5日—10月10日
展覽地點:東營雪蓮大劇院
主辦單位:中國藝術品投資協(xié)會、東營畫廊協(xié)會、東營市雪蓮畫院
承辦單位:光輝畫館、謙吉堂、翠藝書畫、硯鄰居畫廊、北京集賢文化機構、三奇堂美術館、山西盛德齋畫廊、
贊助單位:無逸藝術投資、黃氏酒坊、格萊雪冰川水、久雅居茶室、麗日鋤禾東營特產(chǎn)、安徽省涇縣完顏宣紙廠
參展藝術家
郜宗遠 賈新光 牛克誠 老圃 韓浪 吳泉棠 初中海 北海 王家訓 陸天寧 梅啟林 鄭柏林 張立奎 王秋人 隋牟 紀評 盧曉峰 劉軍利 王士乾 王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