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王羲之之后,南宋遷至
王氏:西漢末,無錫即出現(xiàn)王氏,有陳留太守王關(guān)等人。晉王羲之來錫,后徒居他地。南宋初,王羲之后代王皋自開封南遷,其子分為東沙(昆山沙頭)、中沙(蘇州獲川)、西沙(無錫開化鄉(xiāng))3支。西沙始祖為王鐸,其后代約分300多支。元代時,又有王羲之后代別支自洞庭東山遷來無錫。
張
老祖宗張載,大哲學(xué)家。河北河南一帶
張氏:“黃帝第五子輝,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因始張氏”,源自河北清河與河南濮陽一帶。世為吳地望族,自漢至明清,由蘇州、浙江遷無錫的張氏頗多?;萆綑M街“張明公祠”奉祀北宋教育家、哲學(xué)家、關(guān)中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張載為始祖,其四世孫楚昭扈蹕南渡,遂家安徽歙縣,至九世太樸寺卿德慶與子孟融遷錫,為營橋支始遷祖,子孫遍布城鄉(xiāng),修有宗譜。
陳
隋朝就來了,刺史陳子邁,定居在膠山的上舍
陳氏:隋朝開皇時,吳郡刺史陳子邁徙家居無錫縣膠山鄉(xiāng)上舍。南唐時廬陵人陳喬徙居無錫。宋隆興元年(1163年)廣東南雄陳姓遷居梁鴻山下。元明時,陳氏各支分別來無錫定居。
周
泰伯的后人,封于河南,南宋以后回遷無錫
周氏:無錫自吳泰伯后代周章少子斌封于安陽山為侯,始有周姓。秦始皇時,江南大族遠(yuǎn)循,周氏逃至福建,漢以后分徙河南、湖南等地。南宋由道州(今湖南道縣等地)遷無錫。后有各支遷無錫。
朱
吳地大姓,三國太守朱治后人
朱氏:世為吳地大姓。三國吳時,孫權(quán)以無錫等4縣為吳郡太守朱治封邑。宋代有蘇州朱文長后裔和安徽婺源朱枋遷無錫。
顧
越王之后,無錫望族!東港大姓!
顧氏:一出北方己姓之顧,祝融之后;一出南方姒姓之顧。無錫之顧出于姒姓之顧,為越王之后,無錫望族,晉朝即以顧愷之而出名。宋建炎二年(1128年),蘇州顧姓遷無錫膠山上鄉(xiāng)舍里。
陸
山東齊國遷入,無錫大族,陽山陸區(qū)西漳一帶為盛
陸氏:出于齊國,世為吳地望族。漢大夫陸端在無錫陽山采石作礱臼,由此置陸墟市(陸區(qū)橋),后代繁衍不斷。唐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陸贄后裔遷居無錫陶墅。吳塘陸氏于宋代始出現(xiàn),西漳陸氏于元代始出現(xiàn),此兩支為無錫陸氏最盛,后代分支繁衍約近200支,分布城鄉(xiāng)。
虞
先秦遷到紹興一帶,西漢遷至無錫
虞氏:先秦至秦漢望出會稽。西漢時,無錫有官吏虞俊以節(jié)操聞于世。另,宋末元初,丹陽人虞薦發(fā)遷居無錫。
高
東漢高彪、高岱,堰橋高氏祖上
高氏:東漢無錫有高彪、高岱聞于世,明代無錫有高攀龍。無錫堰橋(古稱高魯堰)高氏為高彪、高岱后代。
華
華孝子后人,無錫望族,聚東亭、蕩口一帶為盛,華太師一族
華氏:東晉時無錫有“華孝子”華寶。北宋時有華寶后代徙居河南開封,南宋初復(fù)歸無錫,居梅里鄉(xiāng)隆亭(即今東亭),元末又有分居蕩口,后分徙城鄉(xiāng),為無錫望族。
顏
三國丹陽太守顏連,此姓較少,老無錫人極可能出于一脈
顏氏:三國吳時無錫出現(xiàn)顏氏,有顏連仕吳,任丹陽太守。
胡
堰橋一脈,屬宋朝學(xué)者胡璦,甘露胡氏屬進(jìn)士胡珵,安鎮(zhèn)胡氏最牛逼!西涼李淵之后!
胡氏:宋朝時,著名學(xué)者胡瑗之孫胡達(dá)庵講學(xué)無錫,定居北鄉(xiāng)堰橋,后為當(dāng)?shù)赝?。又有進(jìn)士胡埕于建炎間由晉陵遷居無錫甘露。另有安鎮(zhèn)胡氏,為西涼李嵩、李淵之后,唐末遷居安徽婺源改姓胡,清代遷居無錫。
李
唐代即有。宋代遷入一支為宰相李綱之后
李氏:唐代無錫有李紳、李濬聞于世。宋至和年間李賡(其祖先為江南人)自福建邵武遷無錫,李賡孫為李綱,其后代在無錫繁衍達(dá)數(shù)百支。南宋初年,又有陳留人李傳、李琳父子隨高宗南遷,定居無錫北門。
秦
北宋秦觀之后,無錫望族,分居胡埭、石塘彎、北門等地
秦氏:出自北宋秦觀后代。秦觀,高郵人,其兒秦湛任常州通判,居武進(jìn)縣新塘鄉(xiāng)(今雪堰鄉(xiāng)),遂名秦村。南宋淳佑年間,秦惟幀從秦村遷至無錫胡埭。明洪武年間,又有秦集又秦村遷居無錫萬安鄉(xiāng)陡門里(今石塘灣陡門),并僑寓北門蓉門里。秦氏后世在無錫分為幾十派百多支。城內(nèi)秦氏世為無錫望族。
楊
北宋、南宋、元末明初均有遷入,寺頭分支最盛
楊氏:唐代楊氏分為蜀院、新昌兩派。北宋蜀陸軍派后裔楊時來錫講學(xué)東林書院,其孫楊航定居無錫。南宋新昌派后裔楊仲瑾南渡后由建康遷居無錫鴻山,后世分為30多支,其中以寺頭分支最盛。元末明初,另有楊氏從山東逃荒至無錫南門江溪橋定居,明末清初,楊氏大房定居泗堡橋大廠里,二房定居小廠里,三房楊繼茂定居荷葉村,均以造船為業(yè)。
蔣
漢代宜興蔣澄后人
蔣氏:漢代蔣澄封在陽羨(今宜興),為函亭侯,江南之蔣出于陽羨。北宋元佑年間,蔣瑎卜居無錫開化鄉(xiāng)許舍,其子定居無錫胡埭,后代轉(zhuǎn)徙惠山、河埒口、陡門等地約20多支。明末清初,有船戶蔣總公從江陰月仁橋遷至無錫北塘喜春街(今貝巷石灰場),清嘉慶時遷小橋頭(今樹巷荷葉村),后又分遷南門、北門南尖,均以造船為業(yè)。
徐
元代安徽遷入,元末明初江西遷入,造船為業(yè)
徐氏:宋有徐氏。元代另有徐氏自淮遷宜興陳橋,至元年間再遷無錫。另有徐氏于元末明初從江西遷至江陰,又遷蘇州,明末清初遷至無錫丁降里定居,有5兄弟,同治年間分居三里橋、泗堡橋、荷葉村,以造船為業(yè)。
邵
北宋常州刺史邵禗后人,18世紀(jì)羊腰彎造船為業(yè)
邵氏:北宋時,邵勰為常州刺史,其次子福二在南宋初遷居錫邑新橋,福二子亨六、亨七、亨八為三大支派,福二長孫夢接為南宋進(jìn)士,至第18世在羊腰灣以造船為業(yè)。
尤
北宋從福建遷入無錫,西漳和尤渡里為多
尤氏,出于福建。原姓沈,五代時為避閩王王審知的“審”字子音諱,去水為尤。北宋始遷無錫。鄉(xiāng)區(qū)以西漳鄉(xiāng)尤氏為多。城郊尤渡里為尤氏聚居處。明初,尤渡里一修船戶尤氏住太平巷,辛亥革命時分遷亮壩橋。
丁
南宋常州遷入,南塘、洛社等地
丁氏:南宋初由常州遷居無錫市郊青山下,后分徙南塘、洛社等地,達(dá)一百幾十支。
杜
明朝從常州遷入
杜氏:南唐至北宋初,無錫有杜昌業(yè)、杜鎬父子聞于世。明嘉靖年間,杜鎬后代杜充自常州遷居無錫城南開化鄉(xiāng)西杜巷,另有杜鎬后代杜坤遷居無錫蓮蓉橋,該兩派后代在城鄉(xiāng)各分為20支左右。
錢
多數(shù)從浙江遷入,吳越武肅王錢繆后代,鴻山一支名氣非常大
錢氏:出自五代十國時吳越武肅王錢鏐后代,無錫之錢氏大多來自浙江。北宋時,無錫人錢 聞于世。又有錢進(jìn)在大中祥符年間自嘉興贅于無錫南泉鄉(xiāng)塘前村王氏,后分多支。南宋寶慶元年錢迪由吳興徙居無錫堠山,元至元年間錢企分遷城西。
蔡
蓉湖、洛社等地為南宋河南新蔡遷入,鴻聲西倉古村的是從蘇州西山島上遷來的
蔡氏:南宋初蔡烙由河南新蔡縣南渡至杭州,再至洞庭西山,移居無錫。后代分為板村、蓉湖、洛社等30多支。南宋時,另有蔡希逸自洞庭西山遷至無錫鴻聲鄉(xiāng)西倉。
榮
明洪武年間從南京遷至無錫榮巷,榮氏一族大家都了解
榮氏:明洪武年間榮清自金陵遷居無錫榮巷,后代分為上榮、中榮、下榮三派,現(xiàn)仍有上榮、中榮地名。
唐
多出于常州,嚴(yán)家橋唐氏即是
唐氏:北宋無錫有進(jìn)士唐作求,南宋有進(jìn)士唐孚等。另又有唐氏于宋代高郵南遷至常州,后一支由常州遷江陰安樂里,明正德、嘉靖年間來錫;一支于明代由常州分遷溧陽,清代再遷無錫。其他支唐氏多出于常州。
黃
東漢武漢(江夏)遷入,南門燒窯和鴻山一族為大
黃氏:戰(zhàn)國時楚國春申君黃歇來無錫。東漢江夏人黃香29世孫黃負(fù)孫遷居無錫城塘里黃公橋,39世孫黃桂載遷南塘老窯頭。又有黃香后裔于宋代至洞庭西山,宋末黃炤來錫,后至蘇州,其子定居鴻山,黃氏后代望于南塘、泰伯鄉(xiāng)、開化鄉(xiāng),在錫城鄉(xiāng)分為百多支。無錫南門燒窯業(yè)多黃氏。又有膠山鄉(xiāng)黃氏一出鴻山,一出長洲縣(今吳縣)習(xí)義鄉(xiāng)懸珠里,而懸珠里黃氏也出于鴻山。
安
元代安鎮(zhèn)即有安氏,明代,黃氏入贅安氏,改姓安
安氏:元代安鎮(zhèn)即有安氏,后成為當(dāng)?shù)卮笮?。明洪武中,長洲縣懸珠里黃茂贅于膠山安鎮(zhèn),改姓安。明代無錫名人安國,安希范,其先世即為黃茂。
許
五代至宋,南泉、許舍為許氏始祖,馬山,西橫街也有
許氏:五代至北宋時開化鄉(xiāng)方湖(今屬南泉鄉(xiāng))、許舍山(今屬雪浪鄉(xiāng))有許氏居住,為無錫許氏始祖,以方湖許氏為望姓,后代近200支分徙他鄉(xiāng)。馬山除有方湖分支以外,南宋又有許叔微到馬山居住。清末另有安徽歙縣東門許氏遷居無錫城內(nèi)西橫街。
范
宋代,安徽休寧遷至無錫北塘
范氏:戰(zhàn)國時,越國大夫范蠡在錫活動。宋代,有范氏自安徽休寧遷至無錫北塘,明代時,城鄉(xiāng)已有多支范氏。
孫
三國孫吳后人,石塘灣和新安的許氏都是望族,很有名
孫氏:三國孫吳時,有孫氏來錫。唐咸通五年(864年),有孫氏從浙江遷居錫山附近。北宋時,無錫有進(jìn)士孫近、孫達(dá)等。石塘灣孫氏為最著名,世為無錫望族。另有孫氏于清康熙時從安徽休寧遷無錫,為新安鄉(xiāng)望族。
倪
長大廈一帶的倪氏是無錫的始祖
倪氏:南宋建炎初,倪益舉家渡江南,定居梅里鄉(xiāng)祗陀村(今東亭長大廈),為無錫倪氏始祖。
洪
洪氏:北宋無錫始有洪氏,無錫有進(jìn)士洪遘。
湛
南宋遷至
湛氏:南朝宋司徒長史湛挺(茂之)來錫后,子孫繁衍,至唐代已有一二十支。
焦
北宋丹徒人焦干之后,新安焦莊
焦氏:北宋時有丹徒人焦干之任無錫知縣,子孫留居無錫,新安鄉(xiāng)有焦莊。
強(qiáng)
洛社五牧人
強(qiáng)氏:北宋時無錫五牧人強(qiáng)翊任郡牧,強(qiáng)氏任郡牧者有5人,故稱五牧強(qiáng)氏。
喻
安徽桐廬遷至
喻氏:北宋末南宋初,桐廬人喻樗遷居無錫,始有喻氏。
欽
大涼山少數(shù)民族,宋朝侍衛(wèi)之后,無錫梅村等地
欽氏:出于西南大涼山少數(shù)民族,宋徽宗賜進(jìn)貢者為欽姓,名高一,任侍衛(wèi),南宋初遷居無錫陡門,后分徙梅村等地。
辛
主要在八士
辛氏:北宋時有辛氏居八士鄉(xiāng)辛巷。南宋有辛氏由杭州到錫,定居斗山。后分徙城鄉(xiāng)。
候
宋朝河南遷入
侯氏:宋元年間侯德宗自河南遷無錫東里。
鄧
元末明初
鄧氏:南宋有無錫人鄧恢為進(jìn)士。元末明初又有鄧氏遷來無錫,居景云市江陂鄉(xiāng)(現(xiàn)南站鄉(xiāng)衛(wèi)星村)鄧巷。
廉
元代廉希憲之后
廉氏:元代廉希憲始遷無錫。
江
宋代以后,明代安徽有遷入
江氏:宋代已有江氏。明代太學(xué)士江旭升由安徽歙縣黃墩遷錫。
鄭
南宋河南遷入
鄭氏:南宋初由河南遷錫,有錫山等數(shù)十支。
沈
北宋沈復(fù)為始祖,南宋安徽臨泉有遷入
沈氏:北宋時有沈復(fù)以父葬梁溪管社山,遂居無錫,為始祖。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又有沈姓從安徽臨泉縣遷居無錫。
盧
唐代即出現(xiàn)
盧氏:唐代出現(xiàn)盧姓,李紳生母即為盧姓。
凌
北宋即有,清初安徽遷入
凌氏:北宋時有凌浩聞于世。清初,又有凌秀敷從安徽歙縣遷錫。
柳
元代,洛社,玉祁等地就有
柳氏:元代時,五牧、玉祁等地即有柳氏。
堵
無錫堵家弄??
堵氏:元代有堵姓。明天啟年間堵胤錫在錫占籍,城內(nèi)堵家弄以堵姓命名。
嚴(yán)
漢高士嚴(yán)子陵之后,元代從浙江遷到嚴(yán)家橋
嚴(yán)氏:漢高士嚴(yán)子陵后世于元至正年間由浙江遷無錫寨門嚴(yán)家橋。
孟
新安一帶
孟氏:南朝梁無錫有名僧法超,本姓孟。宋信安郡王孟忠厚葬孟灣,其子孫定居無錫。元代有孟來魯世居新安。
方
東湖塘方村橋的是從安徽遷來的,八士方巷一帶的是從江陰遷來的
方氏:元代無錫已有方氏。明洪武初年,有方氏從安徽池州遷無錫懷仁方村橋。洪武四年,有方氏從江陰青陽遷至八士鄉(xiāng)方巷。
司馬
司馬光之后,南宋遷至無錫鴻聲(”馬“姓即”司馬“)
司馬氏:北宋司馬光后代于南宋居無錫,并分居鴻聲鄉(xiāng)北沙。
尹
陸區(qū)
尹氏:宋代有尹氏居陸區(qū)鄉(xiāng)。
毛
廣益毛岸村、榮巷等地
毛氏:元代已有毛氏。清代以前有毛氏世居景云鄉(xiāng)毛岸上(今廣益毛岸村),清康熙年間分遷開原鄉(xiāng)榮巷,后分徙城鄉(xiāng)。
竇
竇氏:宋代無錫即有竇氏,系五代周太常寺少卿竇禹鈞后裔。民國時,有柏木橋、火弄口(今賀弄)、戴巷橋、中市橋、八士橋等數(shù)支。
狄
廣益毛岸村、榮巷等地
狄氏:元代已狄氏。明初,秦集好友狄氏由武進(jìn)新塘鄉(xiāng)遷錫。
鄒
后宅鄒姓氏望族
鄒氏:宋直龍圖學(xué)士鄒浩之弟鄒泂始遷無錫。
呂
宋代金華遷入
呂氏:宋代有呂祖謙次子呂文纓由金華遷居無錫。
劉
漢代出現(xiàn)的老無錫,宋朝有遷入玉祁
劉氏:漢代無錫出現(xiàn)劉氏。宋紹圣年間,劉祧、劉棨父子由晉陵遷無錫招義鄉(xiāng)(今玉祁)新村。
滕
唐代睦州刺史之后
滕氏:唐代有睦州刺史滕邁后裔居無錫。
浦
浦在厚橋是大姓
浦氏:北宋有浦沖隨大將曹彬南下為平南偏將軍,留鎮(zhèn)無錫曹王涇,為浦氏始祖。
魏
魏氏:南宋刺史賜節(jié)度使魏勝抗金殉難,賜葬惠山,子孫遂家無錫,后分遷江陰。
章
明代一支從常州遷至厚橋、雪浪一帶
章氏:宋代有進(jìn)士章誼自丹陽遷居無錫斗城,其子8人分8支。明代,有章氏從戚墅堰遷至厚橋,從武進(jìn)遷至楊墅園。
程
元代就有的老無錫,新安一帶
程氏:元代有程清遠(yuǎn)避仇遷居無錫周涇。
蕭
南朝膠山就有姓“蕭”的,老無錫了
蕭氏:東晉時由山東移居武進(jìn)奔牛,再遷無錫開化鄉(xiāng)。南朝無錫膠山始有蕭氏。
袁
袁氏:北宋時袁靜修遷錫,為袁氏始祖。
過
過姓全國都很少,主要分布在無錫的長安、八士、東亭一帶
過氏:宋代有過郡馬(過孟玉)來錫,后裔定居無錫,長安、八士、東亭多過氏。
薛
分布在西漳寺頭
薛氏:先世由河北徙安徽鳳陽,復(fù)徙毗陵。南宋時,有觀文殿大學(xué)士薛極由毗陵遷錫,另有薛皓承旨贅江陰杜氏,傳至第五世薛灝,因元末兵災(zāi)遷居無錫西漳寺頭,第六世由江陰析居塘頭、南市橋等。
趙
晉代已有趙氏,另元代從河南傳入,江陰趙氏、無錫朱公橋?yàn)樗翁谥?/span>
趙氏:晉代已有趙氏。元代,另有趙克光隨兄趙克明由河南開封赴嚴(yán)州,道經(jīng)無錫,贅吳員外郎文明公家,居城東北隅,后世分居無錫各地。又有江陰趙氏始祖趙士鵬(宋太宗趙炅后代)后裔趙文常于明成化年間定居無錫朱公橋。
翁
南宋,福建遷居膠山一帶
翁氏:南宋初,建安人翁挺罷官歸居無錫膠山鄉(xiāng)。
蘇
蘇東坡之子遷居無錫
蘇氏:元末,蘇東坡子蘇過之后裔從四川眉山遷常州,再遷無錫。
壽
壽氏:民國年間,有壽姓10余人先后從浙江寧波、諸暨來錫。
仔細(xì)一看,1000年前,除了姓“吳”的,我們全是初到貴寶地的“外地人”!
(注:古代由于各方面原因,長距離的人口流動并不普遍,姓氏遷入確有依據(jù)。鄉(xiāng)下一些以姓氏為村落的人家基本上是可以追溯到遷居來源的,其中也有一些在無錫范圍內(nèi)的遷居活動,造成一定的姓氏分散。而對于近百年以后遷入無錫的,就很難統(tǒng)計(jì)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各家姓遷入無錫的時間都非常的近!給大家普及一下歷史小百科吧:
中國歷史上有4次非常著名的大遷徙活動:
1.“永嘉喪亂”時期 發(fā)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tǒng)治者對各族人民進(jìn)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guī)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
2.“安史之亂”時期 發(fā)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yàn)橹匦牡母窬?,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dá)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fā)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zhàn)場,每次大的戰(zhàn)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guī)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zhàn)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正是這4個戰(zhàn)火紛爭的年代,促使了北方人口大規(guī)模南遷。
大家都知道無錫是“魚米之鄉(xiāng)”,那么,何時起有這樣的美譽(yù)呢?
答案是——“宋朝以后”。正是中原大規(guī)模的南遷運(yùn)動,帶來了豐富的人力,特別是中原士大夫階級帶來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
所以,既然我們原本都是外地人,只是分先后來到無錫,何不一起共創(chuàng)美好新家園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