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的隋煬帝墓,從去年4月發(fā)掘到展出文物,只經歷一年時間。4月16日,備受關注的“流星王朝的遺輝——隋煬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揚州博物館亮相。展覽中,觀眾可以見到隋煬帝墓志拓片、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銅編鐘、編磬等珍貴文物100余件(套)。
展覽分為隋煬帝墓與蕭后墓出土文物兩部分,在隋煬帝墓強大氣場的籠罩下,蕭后墓似乎更多作為與隋煬帝墓相互印證的存在。不過,當我們把目光移向蕭后墓時,也能看出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跌宕的命運。
世人對蕭后的評價多來源于歷史小說,她經常被描寫成“禍國妖姬”。楊廣被殺后,蕭后被宇文化及裹挾北歸,后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殺,她又“沒于竇建德”。因此,后世很多小說對她的“失節(jié)”進行含蓄暗示,宋元時期,《大業(yè)拾遺記》《隋煬帝海山記》等小說將蕭后描繪為誤國的美女妖姬;明代,《客座贅語》《隋史遺文》等作品中,蕭后被塑造為一個無才無德的平庸女子;清代的《隋唐演義》《說唐》等小說,更是對她進行無情抨擊。
然而,蕭后墓出土文物顛覆了世人對她“禍國妖姬”的一貫印象。墓中出土的200余件(套)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中,不乏稀世珍品,白玉璋、冠飾、編鐘編磬……說明時人對蕭后相對敬重,也是唐太宗以帝后禮儀安葬隋煬帝與蕭后的重要原因。
蕭后出身名門,是南朝梁明帝蕭巋之女,性婉好學,擅文學,精于周易的研究,會占卜,嫁給楊廣后,夫妻倆有共同興趣愛好,感情甚篤。展覽陳列一系列陶幾,即用陶制成袖珍小書桌,古人可伏在上面讀書、寫字、畫畫,可以作為蕭后“熱愛學習”的佐證。
展覽中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揚州博物館館長顧風介紹,它們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戰(zhàn)國及戰(zhàn)國前編鐘、編磬常作為一種禮器用于陪葬,經過漫長的時間又出現這種情況,而且蕭后墓中的編鐘、編磬的件數是最高等級,說明唐太宗對蕭后的尊重,也說明安葬蕭后時處在隋唐過渡時期,唐代墓葬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
歷史上,蕭后并非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亡國之后,她只能隨著流星王朝一起隕落。她曾做《述志賦》委婉勸諫剛愎自用的煬帝,但效果甚微。她在亂世中保全自己,卻引來后世非議。“此地曾經翠輦過,浮云流水竟如何”,千余年過去,是非功過皆付笑談中。 本報記者 龔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