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露為霜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南京),一時間游興大發(fā),觀賞了石頭城,臺城,朱雀橋,烏衣巷等名勝古跡,寫下了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 - 后人將其稱為《金陵五篇》。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xiá)。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金陵是六朝故都,江東繁華之地。到了劉禹錫生活的唐代,這里早已不是政治、經(jīng)濟(jì)和文化中心了。經(jīng)歷多次戰(zhàn)亂,金陵荒落得差不多是一座“廢都”。劉禹錫來到離如今南京夫子廟不遠(yuǎn)的秦淮河邊,朱雀橋依舊雖然長滿了野草,王謝恢弘的府第卻蕩然無存。“烏衣巷”一詩寫的淺顯易懂,但有一詞需要解釋。
“王謝”指的是在東晉南朝時極其顯赫的兩大家族。南京有條馬路叫“瑯琊路”,紀(jì)念的不是狼牙山五壯士,而是瑯琊王氏。王家在東晉立國時有大功,后來一直受到重用,人才輩出,甚至皇帝倒了王家還能不倒。陳郡謝氏的名氣可能更大,謝家的領(lǐng)軍人物謝安指揮了淝水之戰(zhàn),以8萬人馬擊敗前秦的百萬雄師而載入史冊。晉史上說,前方酣戰(zhàn)正急,謝安在家里同客人下棋,戰(zhàn)報送來,他看了之后繼續(xù)下棋,面無表情,客人急得要死,下完棋謝安才說“小兒輩大破賊”。謝安的淡定當(dāng)然是裝的,作為弱勢一方的主帥他要是慌了一定會動搖軍心。
即使這樣權(quán)傾朝野,文采風(fēng)流,功業(yè)顯赫的家族也有完結(jié)的一天。梁末時叛將候景帶兵殺入金陵,屠宰東晉南朝的世家大族,王謝這兩個比皇帝還牛的家族隨之灰飛煙滅。
劉禹錫的“烏衣巷”語言簡單,意境高遠(yuǎn),連白居易見了都稱道不已。后人有評價說詩人是通過“燕子易主”表達(dá)其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燕子有許多種,中國人說的燕子一般是指家燕(barn swallow)-全世界分布最廣的燕子。家燕的平均壽命只有4年,所以劉禹錫看見的燕子(假如他看見的話)肯定不是幾百年前王謝家繞梁的飛燕,最多只能說王謝堂前燕的后代飛入尋常百姓家。再說人類并不是燕子的主人。燕子吃空中的飛蟲而生,并不需要人類供養(yǎng)。在人造的建筑物上做窩只是圖個方便。對燕子而言,世家的豪宅還是百姓的草屋并無多大差別。別說人間滄桑,就是人消失了對燕子也沒有多大影響......
今日烏衣巷
烏衣巷位于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在夫子廟一帶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dāng)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此地是豪門望族的聚居地.住在烏衣巷,是當(dāng)時地位與榮耀的象征。但是星移斗轉(zhuǎn),到了唐代,烏衣巷則淪為普通百姓住地,所以劉禹錫有詩云:“朱雀橋旁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燕子易主來比喻人世滄桑,貧富轉(zhuǎn)換。烏衣巷如今為旅游和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梢院敛豢鋸埖卣f,正是有賴于劉禹錫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烏衣巷”這個地名,才穿越了千年的悠悠歲月,走的今天。一林冷月的點評。
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