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石湖春漲
一、本句自救
如果一個句式出現(xiàn)“拗”,則在本句適當?shù)奈恢谩熬取?。有兩種情況。
(1)第三字拗,第五字救,俗稱3拗5救。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三字用了仄聲字而不加以補救,則犯孤平了。補救的辦法是把第5字的仄聲字換成平聲字,這樣一來句式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除了韻腳之外,依然保持了兩個平聲字。
例: 孟良崮 陳毅
孟良崮上鬼狼嚎,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彈光曳曳火如潮。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zhàn)袍。喜看賊師精銳盡, 我軍個個是英豪。
此詩第二句"四"字按格律當為平聲,現(xiàn)在拗了,于是在第五字救以平聲字"無",
這樣句中除韻腳外依然保持了兩個平聲字.
3拗5救之外還有兩種情況須注意:A、在“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一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聲字,則第三字該改用平聲字,原句式相應(yīng)成為“仄平仄平平仄仄”;B、在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這一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平聲字,則第三字該改用仄聲字,原句式相應(yīng)成為“平仄仄平平仄仄”。一般而言,這種拗救不如3拗5救重要。原因在于此種拗救一是一般不會出現(xiàn)孤平,二是七言第一字離韻腳最遠,無論平仄對本句聲韻影響很小,所以這兩種拗救可用亦可以不用。
(2)第五字拗,第六字救。俗稱5拗6救。在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如果第五字用了仄聲字,則第六字該改用平聲字,句式相應(yīng)成為“仄仄平平仄平仄”。需要說明的是采用這種拗救,句中第三字必須保持平聲,不能改用仄聲字。
例: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此詩為上所列第二式,按此式第七句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第五字“十”(入聲十四緝)拗了,于是在第六字補救以陽平聲字“年”,于是這句句式為“仄仄平平仄平仄”。(“看”在詩中讀平聲)
二、對句相救
一聯(lián)之中如果出句(單數(shù)句)用了拗字,那么對句(雙數(shù)句)就必須在適當?shù)奈恢蒙嫌孟鄳?yīng)的字加以補救,這種方式叫對句相救。于七律而言,對句相救只有如下形式。 即對句第三字相救。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一聯(lián)中,如果出句拗成“仄仄仄平平仄仄”,則對句相應(yīng)救為“平平平仄仄平平”,整聯(lián)成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句式。
三、本句相救,又對句相救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聯(lián)里,如果出句第一字和第三字用了“拗”,,那么對句相應(yīng)的位置就應(yīng)該用“救”,于是原聯(lián)變成“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此一來就構(gòu)成了本句相救又對句相救。
這種本句相救又對句相救的拗救,古代詩人經(jīng)常運用。使用這種拗救,不影響詩句的和諧聲韻,韻律依然鏗鏘優(yōu)美,所以古詩中這樣的詩句很多,詩人們幾乎習以為常。需要注意的是此種拗救只適用于如上的格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聯(lián)就不適用,否則會犯孤平。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自嘲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 管他冬夏與春秋。
此詩亦為上列第二式。首句“運”拗“華”救,是1拗3救,屬本句自救;第三句“過”可讀平聲,可不算拗;第四句首字“漏”拗了,但離韻腳最遠,不影響聲韻,可以不救;第七句“小”字拗了,第八句對應(yīng)位置補了平聲字:“冬”(本該仄),屬對句相救。第八句“管” 拗“冬”救,屬本句自救又對句相救。
最后說說關(guān)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問題,這種說法在一般情況下可行。對初學者而言,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須注意,在未掌握拗救手法時,要注意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這里的第三字一定要平,否則就會犯孤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