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葛均義的博客
唐寅
唐寅,祖籍晉昌,中國明代畫家,文學(xué)家,因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故名唐寅,屬虎,故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號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吳縣(蘇州)人。
唐伯虎自幼熟讀四書、五經(jīng),并博覽史籍,弘治年間曾中應(yīng)天府解元。仕途失意后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常與祝枝山、文征明、王寵為友。晚年信佛,取《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自號“六如居士”。自治一方印章,為“逃禪仙吏”。
唐寅于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有“文人畫”風(fēng)格,亦工書法,繪畫以沈周、周臣為師。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tǒng),山水學(xué)李唐、馬遠(yuǎn)。
他的繪畫作品,有《春雨鳴禽圖》、《騎驢思?xì)w圖》、《山路松聲圖》、《赤壁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fēng)紈扇圖》、《枯槎鸜鵒圖》、《落霞孤鶩圖軸》、《南游圖》、《鴉陣圖》、《洞庭黃茅渚圖》、《貞壽堂圖》、《對竹圖》《王鏊出山圖》、《沛臺實景圖》、《行春橋圖》、《關(guān)山行旅圖》、《春山伴侶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墨梅圖》、《風(fēng)竹圖》、《鴝鵒鳴春圖》、《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
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唐寅之詩,多紀(jì)游、題畫、感懷之作,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據(jù)《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與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jīng)濟(jì)拮據(jù),困頓城內(nèi),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凄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并乎?”于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他在編錄的《明詩紀(jì)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詳細(xì)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附:
唐寅《登山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云低,
四海五湖皆一望。
徐渭
徐渭,字文長、文清,號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漁隱、青藤老人、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晚年號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陰(紹興)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卒于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明代晚期文學(xué)藝術(shù)家,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
徐渭性情放縱,少年雖懷有遠(yuǎn)大抱負(fù),卻屢試不第,遂恢心仕途。中年后開始學(xué)畫,擅長畫花鳥、山水、人物、竹石、水墨寫意,氣勢縱橫奔放,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畫派”。其作品不拘于物象,能抓住其神氣,用禿筆鋪張,勢如急風(fēng)驟雨,縱橫脾睨。其畫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用潑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寫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風(fēng)格,開創(chuàng)了一代畫風(fēng)。他的大寫意潑墨,形象生動,筆簡意濃,影響深遠(yuǎn),開啟了明清以來水墨寫意法新途徑。清代朱耷、原濟(jì)、李方膺等,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徐渭工書法,行書效仿米氏,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不論書法而論書神,“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span>
徐渭傳世作品有《雜花圖卷》、《墨葡萄圖》、《山水人物花鳥》冊、《牡丹蕉石圖》軸、《墨花》九段卷等;著作有《徐文長全集》、《詩文全集》、《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等。
徐渭自評曰:“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鼻宄跤薪?jīng)學(xué)大家、書畫金石家評徐渭曰:“其書與文皆未免繁蕪,不若畫品,小涂 大抹,俱高古也”。
袁宏道等稱贊他的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不論書法論書神,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書林藻鑒》)。
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span>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領(lǐng)袖人物袁宏道到處搜尋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宣揚徐渭。袁宏道還寫下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
鄭板橋刻圖章為:“青藤門下牛馬走”。
附:徐文長傳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士之目。然數(shù)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云。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文長自負(fù)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一世事無可當(dāng)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風(fēng)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dá)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yán),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diào)合,當(dāng)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咨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馀態(tài)者也,間以其馀,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zhí)吩炅?,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蜃猿指珦羝破漕^,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蛞岳F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錄,今未至。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數(shù)奇不已,遂為狂疾??窦膊灰?,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禮數(shù)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xí),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梅客生嘗寄余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詩。”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朱耷
朱耷,法名傳棨,號刃庵,字雪個,又字個山、道朗、個山驢、朗月、庵、破云樵者、人屋、屋驢、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明代皇帝朱元璋之子寧獻(xiàn)王朱權(quán)后裔,譜名朱統(tǒng)筌,后改名朱道朗,明亡后出家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因嘗持八大人覺經(jīng),故又號八大山人(另說為“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者也”)。晚年棄僧入道,康熙十九年還俗,居江西南昌,以詩文書畫為事,直至去世。在書畫上,他有許多獨特的畫押,如“ 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都有極深的含義。晚年時,他書畫均署八大山人,時如“哭之”,時如“笑之”。
八大山人為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清初畫家“四僧”(朱耷、髡殘、弘仁、原濟(jì))之一,有極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其言“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zhuǎn)見大手筆?!崩L畫有如登高,“必頻登而后可以無懼”,要不斷地進(jìn)行磨煉。
他繪畫、書法、詩跋、篆刻等,都造詣極深。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并善于潑墨,擅花鳥畫和山水畫。他畫花鳥畫,遠(yuǎn)宗五代的徐熙野逸畫風(fēng)和宋文人畫家之蘭竹墨梅,近學(xué)明林良、呂紀(jì)、陸治等,并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tǒng),后創(chuàng)大寫意畫法,放縱雄奇,自成一格。他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gòu)圖疏簡、奇險,風(fēng)格雄奇樸茂。其繪畫特點,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jìn)行夸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內(nèi)心,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他的山水畫,師宗炳、董、巨、米芾、倪、黃、董其昌等。他多水墨山水畫,筆墨質(zhì)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他常畫蓮荷松石、梅蘭竹菊、蘆雁鳧鶴、魚鴨鷹鹿等,以象征他性格倔強與高風(fēng)亮節(jié)。代表作《荷石水禽圖》(也稱荷花水鳥圖),寫數(shù)葉殘荷之下,有一水禽立于石上,翻起白眼,神情極為傲兀,謂小鳥白眼看世界。他的《墨筆雜畫冊》,所繪花鳥蟲魚,雖筆墨簡略而神態(tài)各具,或嗔或笑,或喜或悲,漫逸著一股勃然不可磨滅之氣。
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雖寥寥數(shù)筆,卻神情畢具。他書法勁健秀暢,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清張庚評介他的畫,已經(jīng)達(dá)到了“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境界。他的繪畫特點,大致說來,為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
他一生堅持不為清廷權(quán)貴畫一花一石,而常人如農(nóng)夫、貧士、山僧、小兒等,卻極易得到他的作品。他這種不威權(quán)勢之精神,歷來為人們贊賞與稱頌。后人對他的評論甚眾,評價甚高。
他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xiàn)之、顏真卿、董其昌等,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他以禿筆作書,風(fēng)格流暢秀健。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頗高,但被其畫名所掩蓋。他書體以篆書的圓潤施于行草,自然起截,無藏頭護(hù)尾之態(tài),藏巧于拙,筆澀生樸,把書法之“落、起、走、住、疊、圍、回”蘊藏其中而不著痕跡,即用篆書筆法寫行草之書,有如《天發(fā)神恰似□碑》之以隸筆寫篆書異曲同工。他篆、隸、章草、行、真等六體,功力之深,罕與倫比。在去世前,他書法已達(dá)到了頂峰,如《行書四箴》、《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仕宦而至帖》(《晝錦堂 記》帖)等,皆平淡天成,靜穆單純,似已不著人間煙塵之氣。
他亦善篆刻,印文也往往別出心裁,如他的兩方“驢屋人驢”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字放大,使縱向線條與右側(cè)的橫向線條形成對比,而右部又多圓形轉(zhuǎn)角,整個印面毫不板滯,巧妙自然;后一方設(shè)計更是巧妙,只用“驢、屋、人”三個字,通過上下左右的排列,表達(dá)出一種完整的含意。黃賓虹曾經(jīng)稱他“書一畫二”。
主要傳世作品
八大山人的作品有:《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并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書法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等九十余幅。
沈周
沈周,明代杰出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人稱石田先生,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shù)家之一,江南“吳門畫派”之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yuǎn)。
沈周一生未應(yīng)科舉,只居家讀書,吟詩作畫,廣游林泉。他長于文學(xué),亦工詩畫,時人稱之為“二絕先生”。他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人物,皆極神妙,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他中年畫法細(xì)謹(jǐn),晚歲粗簡,融合宋元諸家,自成風(fēng)格。常草草點綴,即得意趣。創(chuàng)作態(tài)度慎重,每畫一畫,落筆點苔,絕不茍且。他與其學(xué)生文征明,并稱為“吳派”兩大家;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
他富于收藏,學(xué)識淵博,平和近人,性情敦厚,交游甚廣,極受眾望,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即便“販夫牧豎”向他求畫,也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也欣然應(yīng)允。文征明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代表作品有:《廬山高圖軸》、《枯樹八哥圖》、《滄洲趣圖卷》、《蜀葵圖》、《策杖圖》、《蕉石讀書圖》、《弈棋圖》、《桃花小鵝圖》、《高枕聽蟬圖》、《三檜圖》、《山水讀書圖》、《慈鳥圖》、《虞山古檜圖》、《尋梅圖》、《郭索圖》等,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
現(xiàn)故宮博物院藏沈周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圖》軸、《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臥游圖》等;南京博物院藏有《東莊圖》、《牡丹》軸等;遼寧博物館藏有《盆菊幽賞圖》卷、《煙江疊嶂圖》卷;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有《廬山高圖》軸。
文徵明
文徵明,字征明,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號稀奇山,停云生,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云館,長洲(蘇州)人,官至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私謚貞獻(xiàn)先生,“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與祝允明、王寵合稱吳中三家,號稱“文筆遍天下”。
他三次辭職后,獲準(zhǔn)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jìn)。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其書畫者踏破門坎,享年90歲,端坐而逝。
文徵明從李應(yīng)禎學(xué)書,學(xué)繼沈周,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他山水學(xué)趙孟頫、吳鎮(zhèn)、王蒙,后自成一家,亦善人物花鳥。
繪畫作品,有《煙江疊嶂圖》、《湘君湘夫人圖》、《林榭煎茶圖》、《惠山茶會圖》、《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真賞齋圖》、《溪橋策杖圖》、《古木疏篁圖》、《春深高樹圖》、《石湖清勝圖卷》、《湘君湘夫人圖軸》、《花卉冊》等;書法有《真賞齋銘并序》、《南窗記》、《詩稿五種》冊、《西苑詩》、《上吳愈尺牘》、《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文著有《甫田集》35卷,附錄l卷。
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一字元宰,號香光,別號思白、思翁,又號香光居士。萬歷進(jìn)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曾做太子太保等職,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卒于明毅宗崇禎九年,卒謚“文敏”,華亭人,人稱“董華亭”,又稱董學(xué)士、董宗伯、董文敏、董容臺。明代后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收藏家,“華亭派”主要代表。
董其昌繪畫宗法董源、巨然、高克恭、黃公望、倪瓚等,尤其看重黃公望。其山水畫大體有兩種,一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一種為青綠設(shè)色。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題材變化較少,但筆墨運用有獨特的造詣。他以書法筆墨之修養(yǎng),融會于繪畫的皴擦點劃中,因而其畫山川樹石、煙云流潤,柔中有骨,拙中帶秀 ,清雋雅逸。
他書法早年學(xué)顏真卿、虞世南,后學(xué)鐘繇、王羲之,兼取李邕、徐浩、楊凝式、米芾各家之長,晚年仍歸入顏真卿,綜合晉、唐、宋、元各家,自成一體,園勁秀逸,平淡古樸,影響深遠(yuǎn),后世清康熙、乾隆,都以董書為宗法。他七十歲后大成,融諸家為一體,筆無定跡,無門無徑,質(zhì)任自然,生秀雅淡,成董氏一家面貌,書法藝術(shù)爐火純青。
作品:繪畫有《江干三樹圖》、《高逸圖》軸、《秋興八景》大畫冊、《晝錦堂圖》卷、《關(guān)山雪霽圖》卷、《婉孌草堂圖》、《山水小景冊頁》等一百八十余幅。書法作品《金沙帖》、《松江府制浩》、《月賦》卷、《東方先生畫贊碑》、《三世浩命》卷、《岳陽樓記》卷、《路馬湖記》、《米芾蜀素帖跋》、《臨初月帖》、《菩薩藏經(jīng)后序》、《臨奉橘帖》、《杜甫詩卷》、《宋詞手卷》、《柳湖松島詩帖》、《扇面.唐詩》、《題浯溪讀碑圖卷》等。著書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
理論:
他的畫與書,都以生拙取勝。在畫法上,他講究筆法,往往皴、擦、點、染互施,追求運筆的豐富變化,強調(diào)不為物象所束縛。
在繪畫理論上,董其昌主張模仿古人、遵循古法,并以禪喻畫,主張“悟入”、“超出”、“舍法”,倡頓悟之說,有漸修意味。
他與莫是龍、陳繼儒,提倡“南北宗”說,即把院體山水畫與文人畫,分為南北兩派。他借用唐代佛教禪宗的南、北二宗說,用以解釋唐至明數(shù)百年之繪畫演變。他按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畫家身份,把唐后之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派,將用水墨渲淡畫法的文人畫家,比作南宗;把以青綠勾填畫法的職業(yè)畫家,視為北宗。他推崇和提倡文人畫 ,曾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并自詡為南宗正派。
在書法上,董其昌有論書法之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span>
收藏: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瀟湘圖》、《溪山行旅圖》、《龍宿郊民圖》、《夏山圖》4幅山水,并以“四源堂”名齋。他還有精藏有李思訓(xùn)《蜀江圖》、《秋江待渡圖》,董源《征商圖》、《云山圖》、《秋山行旅圖》,巨然《山水圖》,范寬《雪山圖》、《輞川山居圖》,李成《著色山圖》,郭忠恕《輞川山居圖》,江貫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蒙《秋山圖》,《宋人冊頁》等畫18幅。
評價:
董其昌的書法,歷來評說褒貶不一:
褒者:
清代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書家神品”。
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
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 ,而豐采姿神,飄飄欲仙”。
批評:
包世臣云:(董其昌的書法)“行筆不免空怯”。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諷刺道:“香光(董其昌)雖負(fù)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弘仁
弘仁,俗姓江名韜,又名舫,字鷗盟、六奇(一作亦奇,大奇),出家后法名弘仁,號漸江、漸江學(xué)人、漸江學(xué)者、漸江僧,別號云隱、梅花道人等,又號無智、梅花古衲、無執(zhí)等,生于明神宗萬歷三十八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年,安徽歙縣東關(guān)桃源塢人,明亡去武夷山從建陽古航禪師為僧,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弘仁學(xué)承倪瓚、黃公望,并師法自然,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其畫別開生面、真實地表現(xiàn)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多清新之意,深得寫生傳神之妙,富有生活氣息。他在構(gòu)圖上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他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 ,給人以清新之感。
《黃山松石圖》偉俊有致,不落陳規(guī);
《曉江風(fēng)便圖》筆墨賀勁,兼用側(cè)鋒,是其晚年代表作。
《松壑清泉圖軸》,畫中山勢險峻,點綴以村落人煙,筆墨精簡樸素,格調(diào)偉峻蒼涼。
山水之外,他亦寫梅花及雙鉤竹。
弘仁為“新安畫派”奠基人,為清初最富個性的山水畫家之一,與查士標(biāo)、孫逸、汪立瑞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與石濤和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代表人物。
弘仁一生未有功名,也較少世俗的應(yīng)酬,心靜止水,參禪打坐靜修,以筆墨作佛事。
他對待藝術(shù)精益求精,反復(fù)推敲,作品從不輕易送人,在繪畫上成就極高。他亦長于書法、詩歌,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書法學(xué)顏真卿,倪云林,亦工八分和篆書。詩有許楚輯錄的題畫詩《畫偈》、其弟子鄭膛輯錄的《偈外詩》以及近人黃賓虹輯錄的《漸師詩錄》、《漸江畫偈》等。
傳世作品:《清溪雨霽》、《秋林圖》、《古槎短荻圖》、《西巖松雪圖軸》、《黃山松石圖》、《黃山天都峰圖》軸、《曉江風(fēng)便圖》、《松壑清泉圖軸》、《黃山松石圖》、《疏泉洗硯圖》、《雨余柳色圖》、《仿黃公望山水》、《長松古壑》軸等?! ?/span>
髡殘
髡殘,中國明末清初畫家,湖南常德人,俗姓劉,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石道人、電住道人、殘道者、 天壤殘道者,原籍武陵人。
他幼孤貧,性耿直,寡交識,后云游各地,常駐足于名山大川,流連往返,胸中丘壑。明亡后落發(fā)為憎,晚年居南京牛首寺,后遷居牛首山幽棲寺。其畫奧境奇辟,緬邈幽深,與程正揆為友,并稱“二溪(二谿)”,與石濤并稱二石,與弘仁、石濤、朱耷并稱“清四僧”。
他擅畫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承元四家,遠(yuǎn)宗五代董源、巨然,近師法黃公望、王蒙、董其昌、文徵明,并師法自然,自謂“論畫精髓者,必多覽書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他以書法入畫,作畫章法嚴(yán)密,筆法蒼勁凝重,構(gòu)圖繁復(fù)重疊,重山復(fù)水,開合有序,喜用禿筆、渴墨,層層皴擦勾染。善繪平凡景致,于平淡中見奇險、幽深。所寫山水,林巒幽深,渾厚蒼古,氣勢雄闊,境界奇崛,景真情切,其繪畫在當(dāng)時名重,對后世亦有很大影響。
髡殘傳世作品有:《報恩寺圖》、《云洞流泉圖》、《層巖疊壑圖》、《雨洗山根圖》、《蒼翠凌天圖軸》等。
髡殘自謂平生有“三慚愧”:“嘗慚愧這只腳,不曾閱歷天下多山;又嘗慚此兩眼鈍置,不能讀萬卷書;又慚兩耳未嘗記受智者教誨。”
黃賓虹曰他:“墜石枯藤,錐沙漏痕,能以書家之妙,通于畫法。”
程正揆《石溪小傳》載,髡殘“甲申間避兵桃源深處,歷數(shù)山川奇辟,樹木古怪與夫異禽珍獸,魈聲鬼影,不可名狀;寢處流離,或在溪澗枕石漱水,或在巒猿臥蛇委,或以血代飲,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欄,或避雨虎穴,受諸苦惱凡三月……”
原濟(jì)
原名朱若極,法名原濟(jì)(一作元濟(jì)),后人傳為道濟(jì),號石濤,別署阿長,印根,山乘客、濟(jì)山僧、石道人、一枝閣,號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清湘遺人、靖江后人、粵山人、湘原濟(jì)山僧、零丁老人、一枝叟等,晚號瞎尊者,大滌子,自稱苦瓜和尚,廣西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他出家為僧,曾拜旅庵、本月為師,傳受佛學(xué)。他早年喜山水,湖海漫游,縱覽江南名秀,有“黃山派巨子”之譽。晚年寓揚州,以賣畫為生,1642年生,1718年逝世,精釋、道、儒三教哲理,且深諳畫理,著有《畫語錄》,為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石濤善山水、蘭竹、人物、花果,其中以山水最為有名。他山水師法宋元諸家,並受沈周,董其昌等人影響,熔董源、米芾于一爐,并自出新意。晚年畫風(fēng)獨具面目,以造化為師,以我為主,構(gòu)圖新奇,別開生面,筆墨縱恣,豪放而寓靜穆,奇險而兼秀潤,山水取于自然,生動表現(xiàn)自然之奇妙變化,構(gòu)圖新奇,運筆靈活,講求氣勢,并主張“法自我立”、“搜盡奇峰打草稿”、“借古以開今”等,對后世影響廣遠(yuǎn),為同時代諸家所不及。他繪畫富有創(chuàng)造性,構(gòu)思蘊意,筆路墨法,題詩書跋,都自成一格。
石濤畫花果蘭竹,別具生趣,兼工人物,用筆高古,柔韌蘊藉,變化無定,濃郁空靈,疏野神韻。他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既有技法之談,也有玄妙之說,參有禪理,對“揚州畫派”與近代畫風(fēng)影響極大。書法工分隸,并擅詩文。
《游華陽山圖軸》,畫斷峰一座,山間掛瀑;古樹怪石,幽藏書屋;猶在煙靄之中,有淋漓蒼茫之趣;格調(diào)秀麗而不乏風(fēng)骨,筆法茂密而迭顯空靈。
《淮揚潔秋圖軸》,寫平林漠漠,煙籠如織,人家居舍隱于其中,筆墨變化多端,枯濕濃淡并用,全幅渾然蒼茫,墨氣華滋,有蒼翠欲滴的生機。其花鳥畫則兼有沈周之渾厚、陳淳之放逸、徐渭之酣暢,在造境上較之前人更具內(nèi)在意蘊。
《古木垂陰圖》,紙本,設(shè)色。縱 175厘米,橫50.7厘米,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此圖畫江河兩岸重山峻嶺,古木垂蔭之景。江水橫流,一橋橫跨,對岸遠(yuǎn)山如拳,煙云繚繞。樹木蒼翠,山坳叢林中樓閣掩映。以卷云皴、荷葉皴并用畫山石,濃墨點苔,樹木或點墨或雙勾,并略施淡花青。此圖筆墨運用靈活,風(fēng)格奔放。畫法多變而始終有自己的面貌。這是他高出一般人的地方。此作品為精彩之作,畫中有作者長題,并論及畫理。
傳世畫跡:《詩畫冊》、《黃山八勝圖》、《梅竹雙清圖》、《蕉菊圖》、《古木垂陰圖》、《梅竹雙清圖》。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梅竹圖》卷、《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游華陽山圖》軸、《細(xì)雨虬松圖》軸、《山窗研讀圖》軸、《西園雅集圖》卷;南京博物院藏《狂壑晴嵐圖》軸、《淮揚潔秋圖》軸;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巢湖圖》軸;遼寧省博物館藏《古木垂陰圖》軸;軸無錫市博物館藏《牧馬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竹圖》軸(王原祁補畫坡石)等。
戴進(jìn)
戴進(jìn),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卒于明英宗天順六年,中國明代畫家,字文進(jìn),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人,因父戴景祥是畫工,遂學(xué)畫,師學(xué)郭熙、李唐、馬遠(yuǎn)、夏圭,善山水、人物,明初院體山水畫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宣德中曾入內(nèi)廷,不久放歸。他失意后,開始浪跡江湖,后居杭州,以賣畫為生,淡于名利,專志藝事,修身養(yǎng)性,其人品受時人推重,追隨他畫風(fēng)之人眾多。
他個性倔傲,作畫不耐拘束,不囿成法而時出新意,山水結(jié)構(gòu)嚴(yán)整,運筆頓挫有力,蒼潤遒勁。他善以簡練的構(gòu)圖,成就宏大的畫面氣氛,還常點綴以人物。他的神像、人物、翎毛、走獸、花果均極精致。人物畫遠(yuǎn)師吳道子、李龍眠,創(chuàng)蠶頭鼠尾描,行筆頓挫,筆法豪放。工筆用鐵線描和蘭葉描,寫意從馬遠(yuǎn)變化而來,筆墨簡括?;B畫工筆、寫意、沒骨兼長。晚年時自成一家,《三顧茅廬》、《風(fēng)雨歸舟》等作品,較之南宋院畫造境更為豐富,也較元畫更多生氣與真趣,在明代中葉影響甚大。因他是浙江人,被后世推為“浙派”創(chuàng)始人,其弟子門生眾多。
戴進(jìn)的人物畫,主要題材有神仙道釋、歷史故事、名人隱士、樵夫漁父等,所畫神像的威儀,鬼怪的勇猛,衣紋的設(shè)色,均駕輕就熟。他衣紋畫法,多用鐵線兼蘭葉描,時而蠶頭鼠尾,行筆頓挫有力,有工筆和粗筆兩種面貌。他的花卉、花果也極俱精絕,有工筆設(shè)色和水墨寫意兩種。早年畫風(fēng)勁秀,工整的較多,至中、晚期,筆墨開始趨于豪放、蒼健挺拔。他早年多用方筆,晚年則多用圓勁、婉轉(zhuǎn)的筆法處理。戴進(jìn)喜作葡萄,以配鉤勤竹,蟹瓜草,奇而甚。董其昌評價說:“國朝畫史以戴文進(jìn)為大家”。
戴進(jìn)傳世作品有《仿燕文貴山水圖》軸、《春山積翠圖》軸,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鐘馗夜游圖》軸、《葵石蛺蝶圖》軸、《洞天間道圖》軸、《南屏雅集詩補圖》卷,藏故宮博物院;《溪堂詩意圖》軸、《達(dá)摩六代祖師像》卷,藏遼寧省博物館;《羅漢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雪巖棧道圖》軸,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松巖蕭寺圖》軸,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風(fēng)雨行舟圖》軸,藏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雪景山水圖》軸,藏美 國王己千先生懷云樓;《三顧茅廬圖》、《歸田祝壽圖》、《葵石峽蝶圖》、《三鷺圖》、《江村雪霽圖》、《山水人物圖》、《溪山長卷》、《江山清趣圖》、《風(fēng)雨歸舟圖》、《皇帝問道圖》、《渭濱垂釣圖》、《春游晚歸圖》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