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是歐洲的旅游大國,可能在歐洲僅次于法國。這有兩個原因:一、很多英國人、法國人、北歐人喜歡冬天到西班牙來避寒,就像美國人喜歡到墨西哥去避寒一樣。在歐美,休閑旅游的人遠比觀光旅游的人多,這和中國有點不一樣。德國人喜歡到意大利去。去希臘的相對來說沒有西班牙、意大利那么多。這也和北美一樣,人們喜歡到發(fā)達的地方休閑旅游,落后的地方則是觀光、“探險”旅游的人多一點。
第二是因為西班牙也是觀光旅游的好地方。這是很美麗的地方,歷史也尤其豐富。在羅馬時代,伊比利亞就是重鎮(zhèn),比英國重要多了。羅馬遺跡也比法國多,可能是因為這里的氣候與意大利更近?然后就是摩爾人時代了。不管人們對伊斯蘭文化怎么個看法,摩爾文化燦爛輝煌,令人嘆為觀止。基督教文化在西班牙也很發(fā)達,再征服就是以基督教名義進行的。當然,這只是個名義,同樣基督教的葡萄牙不買這個賬,就是不肯并入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的世界霸權時代帶來了大量的海外財富,這些大多流入各地的教堂了,美洲的黃金、白銀“養(yǎng)”起來的文化,當然少不了金碧輝煌。進入現(xiàn)代,西班牙盡管打了一場慘烈的內戰(zhàn),但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成為歐洲主要國家中少有的世外桃源,對國家的發(fā)展和文化的保存當然是有幫助的。西班牙建筑出了個高迪,又出了個Santiago Calatrava,不是偶然的。
西班牙是個很值得去旅游的地方。我們只跑了南半個,北方和加利西亞(除了Salamanca和Santiago de Compostello蜻蜓點水)、阿斯圖里亞斯、巴斯克、阿拉貢都沒有去,看以后的機會吧。
西班牙的公共交通發(fā)達,但還是喜歡自駕游。除了大城市,尤其是馬德里。西班牙開車還是挺容易的,就是必須有GPS,自己查地圖走是不可能的,太多小街小巷連路牌都沒有,而且是曲里拐彎的單行道,只有本地人才可能認識路。
西班牙駕駛:街道可以是兩車道,但交通島只有單車道,進出變道自由主義得很。即使交通島有雙車道,從外車道轉3/4彎也多得很,這個就只有入鄉(xiāng)隨俗了。西班牙駕車人變道大多不打燈,進出交通島更是如此,頂多在出來的時候打燈,這個也是需要習慣起來的。
西班牙人辦事熱情,但效率不高。有時收錢、找錢一半,去回答別人的問題了,把這頭丟下了,半天才想起來還沒有找人錢;排隊買票的時候,前面的人有一個關于老年折扣的問題,跑去問supervisor,半天不回來,后面一大溜人都只能干等著;還有那個要命的siesta,一到下午2-5點,都關門了。
回來的路上,竟然不是馬德里直飛,還要到巴塞羅那中轉一下,很奇怪。訂的便宜票,要這么走,也沒辦法了。
馬德里到巴塞羅那是加長的空客A321,機內不覺得特別長,但登機、離機的時間確實長一點,最特別的是起飛后拉起的角度特別大,至少30度,估計拉起的角度受到機長的限制,只能在離地后達到最低高度時再大角度拉高,以降低噪聲投影面積,并迅速達到巡航高度。
Air Canada Rouge的波音767竟然沒有機內娛樂系統(tǒng),全靠旅客自帶iPad用app下載。機上也有出借的,不知道是不是要錢,或者要預定。我們反正睡覺,有沒有娛樂系統(tǒng)就無所謂了。波音767的2+3+2座位對旅客很好,但對航空公司的盈利不利,需要兩組空乘服務,不像單通道只需要一組空乘。
回來的路上,行李竟然落下在中轉的巴塞羅那了。出門旅游那么次,這是第一次。古巴、秘魯、俄羅斯都沒有過行李拉下的問題。
西班牙飯店里,本國人不少,但外國人還是占相當比例。這一點不能和北上廣相比。除非旅游酒店里,北上廣的飯店里,外國游客幾乎忽略不計,這是把旅游酒店到中檔飯店都算進去了。路邊hole in the wall小店當然還是西班牙人主導,但中高檔(對應于蘇浙匯、避風塘、海底撈等)在北上廣的話,即使旅游熱點(南京路、外灘、豫園)也是外國游客忽略不計。
西班牙的崛起是基督教圣戰(zhàn),摩爾人進占伊比利亞半島的高潮時,只有比斯開灣一線還留在基督徒手里(包括后來“發(fā)現(xiàn)”圣詹姆斯墓的Santiago de Compostello),東線一直到圖爾之戰(zhàn)被Charles Martel打退才消停。北方的基督教殘兵敗將自我整合,逐步反攻,最后成為基督教圣戰(zhàn),以把基督徒的土地從穆斯林手里奪回來為旗號。
格拉納達之后,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后,圣戰(zhàn)轉為向新世界傳播基督教福音。以Cortez征服墨西哥和Pizarro征服秘魯(只有140人?。榇恚皇帜檬ソ?,教化愚民;一手拿寶劍,征服頑冥不化的野蠻人。
為了感謝上帝的庇佑,西班牙人更加篤信天主教,還弄出很多神跡來崇拜。但斗轉星移,西班牙落魄了,變成“我們一定做錯了什么,使得上帝生氣了,只有加倍虔誠,才能贏回上帝的恩惠”,于是更加虔誠。西班牙的教堂和教會的強大是歐洲其他地方少見的,美洲奪回來的財產大多用到教堂里去了,而錯失了工業(yè)革命。
西班牙在十八世紀后,帝國受到英國、美國的侵蝕。古巴獨立對西班牙是巨大打擊,美西戰(zhàn)爭更是把西班牙打沒了脾氣。在這個時代,西班牙從人有我有時代淪落到但求生存,國內經濟一落千丈,“一手拿圣經、一手拿寶劍”的發(fā)展理念破產了,英國、美國都是世俗化的發(fā)展道路;西班牙的寶劍也早就鈍了。民意不滿累積爆發(fā),反對王權,要求共和。
在第一次短命共和(只有1年)后,王權復辟。第二次共和更加激烈,受到蘇聯(lián)影響,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成為歐洲社會主義的吸鐵石。佛朗哥為首的軍方發(fā)動政變,反撲,逐步奪回西班牙,但馬德里堅守了2年后才陷落,西班牙從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轉為獨裁,直到50年代美國出于反蘇聯(lián)盟的需要,才把西班牙重新接納回西方的圈子。佛朗哥死后,西班牙民主化,這才全面“回到西方”。
西班牙相對衰落時,英國、法國、德國、美國都超到前面去了。西班牙淪為has been,沒人太認真對待。西班牙最后“死于”內外交困。
英國在也相對衰落,但英國只與德國死磕,對美國的崛起“視而不見”,這是承認現(xiàn)實和未來走向的明智做法。美國也在相對衰落,美國會與中國死磕嗎?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