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沒有撕X、沒有墮胎、沒有群毆這些元素,仿佛都不好意思叫青春電影。
但這部澳大利亞青春片里,只是純凈的天空和炎炎夏日下的年輕肉體:《黑氣球》
澳大利亞,某小鎮(zhèn)。
15歲的托馬斯,這一天跟隨家人,搬到了鎮(zhèn)上。新房子挺漂亮,還有個不小的院子,周圍的環(huán)境也不錯,可是托馬斯卻高興不起來。
他發(fā)現(xiàn)鄰居和路人的眼神都有些異樣,他知道,這都是因為他的哥哥:查理。
哥哥查理是自閉癥患者,有學(xué)習(xí)和語言障礙。他成人的外表之下,只有幾歲小孩兒的智商,整天亂跑亂叫。
鄰居不堪其擾,對他們大吼:你他娘的再吵吵,我就報警了!
其實托馬斯的家庭挺和睦的,媽媽懷著第三胎,臨盆在即,爸爸分擔(dān)了大部分家務(wù)。
不過因為查理的病,家里總是狀況不斷:哥哥隨地大小便、食物被扔得到處都是、家務(wù)活干不完…
托馬斯不快樂,從小他就被訓(xùn)練成爸媽的好幫手,從來沒有任性撒嬌的權(quán)利:好吃的好玩的,要先給哥哥;放假了,要幫忙照顧哥哥,幫哥哥洗澡、哄他吃藥;還得時刻惦記著出入要鎖門,不然哥哥會逃出去裸奔,闖入別人家里上廁所…
爸爸媽媽花了很多心思照顧查理,他們總是表揚他、親吻他,容忍他犯的所有錯誤,可當(dāng)托馬斯有什么需求,或只是單純想聊聊天,他們總是習(xí)慣性的忽略。
他們覺得:小兒子一定能理解。
懂事的托馬斯沒有怪爸媽,只是偷偷幻想:如果某天一覺醒來,哥哥變成了正常人,那就好了,一家人從此不必再承受負(fù)擔(dān)…
潔姬,是學(xué)校救生隊的學(xué)員,一個活潑、善良的姑娘。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知道了托馬斯家里的事。她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歧視查理,反而認(rèn)真的和他打招呼。
潔姬對托馬斯說:我知道你哥哥很不幸,你父母很難過,但我知道,你才是最難受的人。
兩個年輕人自然而然墜入了愛河。然而在托馬斯的生日會上,無法自控的查理,在潔姬面前手淫...
托馬斯再也受不了了,他朝查理,揮起了拳頭…
這部《黑氣球》2008年上映,豆瓣得分7.6,獲第58屆柏林電影節(jié)青少年題材類別的最高榮譽水晶熊獎。
片名“黑氣球”,來自一個在美國流傳已久的故事:一個賣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幾個白人小孩一窩蜂跑過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的放飛。一個腿有殘疾的黑人小男孩,羨慕的看著他們嬉笑,然后怯生生的買了一個黑氣球,把它放飛…
老人瞇著眼睛看氣球上升,輕輕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腦勺,說道: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nèi)有沒有充滿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guān)鍵是你有沒有自信。
彩色的氣球或許飛得更快,黑色的氣球飛得搖搖擺擺,但每個氣球,都有飛向碧藍天空的自由。
在這部電影里,托馬斯就如同自卑的黑人小男孩,他的青春仿佛黑氣球,壓抑、禁錮、無奈,甚至殘破…他承擔(dān)著這個年齡根本承擔(dān)不起的責(zé)任,他有很多很多煩惱。
他每天都要看牢哥哥,時刻提防他心血來潮的裸奔和尖叫,這些會隨時引來街坊鄰居的抗議。
在學(xué)校里,他小心隱瞞家里的情況,因為他知道,一旦班里那些多事的男同學(xué)知道他有個智障哥哥,一定會嘲笑他,把他損得體無完膚…
可是對他承受的壓力,父母卻無能為力,他們的心血全部放在了哥哥身上。父母無意的忽視,讓托馬斯覺得,自己就是個無足輕重的小透明。
每當(dāng)托馬斯對照顧哥哥表現(xiàn)出不樂意,爸媽總會說:嘿,別那么自私啊。
有一次,托馬斯氣壞了:我受夠這個智障了!照顧他不是我的責(zé)任!
媽媽哭著說:你哥哥不會像你一樣,有正常的人生軌跡,我們是他的唯一快樂、唯一依靠。
父母看起來負(fù)責(zé)任的舉動,對托馬斯來說,卻是不公平。托馬斯總是會想:我是不是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
聽起來,這是一個問題重重的家庭:惹是生非的哥哥、心事重重的弟弟,努力維持平衡卻心力交瘁的父母…日子似乎沒完沒了,矛盾沒法解決,傷害一直在發(fā)生。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事實又不那么絕對,在令人疲憊不堪的瑣碎日常中,也總有那么一些溫暖的瞬間,給緊縛的心松綁。
比如,一家人會一起開心的玩棒球,爸爸給哥哥買了游戲機,也會招呼弟弟過來玩。
比如,托馬斯和哥哥打完架,躲在廁所里不肯哭出聲,媽媽默默抱住了他,輕聲安慰:我親愛的孩子,沒事的,哭出來吧。
比如,一家人會一起到特殊學(xué)??锤绺绲难莩?,害羞的托馬斯還會為了哥哥上臺表演,結(jié)束后,兄弟倆像小時候一起躺在浴缸里洗澡。
很多時候,家人是負(fù)擔(dān),是煩惱,是不能訴說的委屈;同時,也是力量和愛的載體。正是這些不能輕易論斷的情感,聯(lián)結(jié)成家人無法割舍的羈絆。
有人說,其實我們曾經(jīng)都是托馬斯,而哥哥查理,就像是我們無法啟齒,甚至無法釋懷的難堪。
這種難堪,可能是貧困的家境、感情失和的父母、一言難盡的外貌、怎么努力沒啥起色的學(xué)業(yè)…
或許,我們都曾像托馬斯一樣,忿忿不平:為什么是我?為什么這些不公,偏讓我趕上了?
因為哥哥而遭受了無數(shù)白眼和尷尬的托馬斯,忍不住問爸爸:為什么不把哥哥送到福利院?這樣對他和我們都好。
爸爸聳聳肩:如果我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照顧,那和懦夫有什么區(qū)別?
當(dāng)有一天,我們終于長大,開始接受這些不公,和曾支配自己的恐懼和尷尬妥協(xié),當(dāng)我們真正懂得去面對現(xiàn)實,接受人生中的痛苦,就會明白:生命,除了索取,還有給予,還有承受。
幼童 | 風(fēng)騷律師 | 中國梵高 | 工作細(xì)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