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不以為然的一句話,卻在孩子的心上扎了一根刺。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尤其是對孩子。
—— 凱叔
作者 | zizi 主播 | 羽洋
《爸爸去哪了》第五季剛剛結(jié)束,各位老鐵們紛紛表示依依不舍,含淚看完最后一集。
回過頭來看,大家被瘋狂圈粉的不僅僅是因為萌娃的顏值,更重要的是每個萌娃的鮮明性格以及互動中顯示出來的家庭教養(yǎng)。
這一季里粉絲收割機除了Jasper小暖男以外,還有嗯哼小朋友,他的情商也以及爸爸的高情商引導(dǎo)更是秒殺一大批粉絲。
育兒路上總會遇到一地雞血的我們,到底如何做才能培養(yǎng)出高情商孩子呢?
其實不說這三句話,就可以了。
1
“怎么這么不聽話”
孩子拿起杯子把水灑了一地,用力地關(guān)門開門,不停地開燈關(guān)燈,把柜子里的東西翻個遍,把顏料畫地到處都是,在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等等這些行為都太常見了。
對孩子沖口而出的責(zé)備,出現(xiàn)率最高的就是“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斥責(zé)孩子不聽話的做法真的很普遍,自己親眼所見就很多,社交平臺上分享的更是不少。
“帶孩子去兒童樂園做搖搖車,沒玩一會,就聽見旁邊奶奶對孫子說,你怎么這么不乖,你看弟弟多乖,好好跟弟弟學(xué)學(xué),就像機關(guān)槍一樣,連發(fā)好幾批子彈,一聽就知道這些話那位奶奶經(jīng)常掛在嘴邊,其實那小男孩只是要求上去下來而已,竟然這樣說孩子?!?/span>
“在超市排隊給錢的時候,親眼目睹一位媽媽在大聲批評自己的孩子,怎么到處亂摸啦,跑來跑去的,能消停一下行不,這么大了還不懂事,你這么煩,下次出來不帶你了,下次留你自己一個人在家,可憐的是那個男孩已經(jīng)5、6歲了,都懂事了,在大庭廣眾下被罵,心里好受么。”
上面這些例子中,除了斥責(zé)孩子不聽話,還把孩子跟別人比較,這種責(zé)備的組合實在是太經(jīng)典了,恨不得雙重指責(zé)才能平息心中的不滿。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孩子闖禍了很多人會很不耐煩和生氣,控制不好情緒的人甚至?xí)兂蓱嵟?/p>
口頭上的粗暴,不加控制的話,惡化下去很可能會發(fā)展成身體暴力,后果不堪設(shè)想。
不久前看到一則報道,一小女孩在商場流鼻血了,爺爺不僅沒照看孩子,還覺得孩子闖禍了,邊罵邊扇孩子耳光……看得人又心疼又氣憤,可以想象這可憐的孩子遭受言語上的虐待平時肯定是少不了的。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jīng)說過“嬰兒從誕生起,就有了自己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他們一出生不是進入自然環(huán)境,而是進入了人類社會”。
不能否認孩子的有些行為的確會給別人造成影響,要想孩子順利地融入社會環(huán)境中,需要家長耐心引導(dǎo)。
說過“你怎么這么不聽話”的人都知道,這根本不是在引導(dǎo),因為這句話只傳達了一個信息——“你是個壞孩子”——一種特別主觀的評價。
最重要的信息卻沒給孩子說:
孩子的行為到底是怎么樣的、孩子到底做了什么
TA的行為對父母和身邊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為會讓身邊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情緒
我們說孩子不聽話,重要的信息都沒給孩子說,就給孩子判了刑,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爸爸去哪了5》里,有一次嗯哼和爸爸去小泡芙家里吃飯,嗯哼和小泡芙因為玩玩具鬧別扭,嗯哼非常生氣地走掉了,有孩子的父母對這場景再熟悉不過了。
爸爸連忙追出去并沒有斥責(zé)或者批評嗯哼,而是蹲下來像朋友一樣,很認真地告訴嗯哼,男孩子要大度,這是給孩子傳授父母自己認可的正能量和價值觀,除此以外,爸爸還非常明確地告訴嗯哼,那是別人的玩具。
因為爸爸的耐心解釋,嗯哼聽了之后也意識到是自己做的不對,想明白之后,回去給小泡芙道歉,讓人嘖嘖稱贊啊。
托馬斯﹒戈登在他那本暢銷50多個國家,銷量500多萬冊的《PET父母效能訓(xùn)練》里提到,要讓孩子知道不被接納的行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其實是:
1.平和地描述“孩子的行為”
2.告訴他們“行為造成的后果”
3.同時表達“我們的情緒”,讓孩子感知他人的情緒
情商高的父母不會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因為起不到效果,從現(xiàn)在開始就跟孩子好好溝通吧,不要最終的主觀評判,而要把背后的原因解釋給孩子聽。
2
“不許哭”
那天帶著孩子在戶外的游樂場里玩耍,玩著玩著就聽見一個大哥哥突然哭起來,捂著臉流著眼淚,過了一會才看見一位在花草邊上抽著煙的爸爸走過來冷冷地問孩子
“玩的好好地,怎么哭起來?”
“他搶了我的玩具”,小孩孩的哭聲變成抽搐。
“被弟弟搶了玩具就哭,你不是哥哥嗎?不許哭?!?/p>
哭聲本來變小了的,聽了爸爸的話之后小男孩哭地更難過了。
孩子本來情緒已經(jīng)有所緩和,卻被爸爸的話造成二次傷害。
孩子遇到各種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便發(fā)出信號,哭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除此以外,哭還是孩子感知和表達自己情緒的有效途徑。
嗯哼在第三次分離的時候止不住大哭,爸爸杜江并沒有馬上安慰嗯哼讓他不哭,而是把嗯哼抱到?jīng)]人的房間里,告訴他為什么一定要去,杜江還做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他問嗯哼為什么不想去,“是害怕離開爸爸嗎?”,在引導(dǎo)孩子回想上次離開爸爸時有沒有遇到不好的事情,“有受到傷害嗎?”,嗯哼說沒有,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地問“那這次呢?”,嗯哼說“這次也是一樣的嘛”。
杜江不僅確定了孩子大哭的原因,還特別耐性地引導(dǎo)孩子回憶過去的經(jīng)歷,幫助孩子推導(dǎo)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事情,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難,太棒了。
孩子遇到困難的同時往往會產(chǎn)生一系列情緒,我們經(jīng)常談?wù)摴睬?,可是很多媽媽卻說共情好難啊,對孩子吼一吼,簡單粗暴,當(dāng)下就看到效果,但缺點就是孩子有點怨氣和恐懼。
不要禁止孩子哭泣,我們要用最有效的共情幫孩子解決情緒和情感的問題,關(guān)鍵點是:
1.會共情的父母首先是看到了孩子的情緒,確認孩子的情緒
2.其次共情,共的“情緒”的“情”,讓孩子自己爸爸媽媽自己也感受到孩子的情緒,體會到孩子的心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你很傷心,媽媽知道”
3.最后才是解決“事情”的“情”,杜江幫助嗯哼回憶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法,除此以外,父母還可以用轉(zhuǎn)移注意力以及提供選擇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此刻的問題
共情的核心理念是——情緒被照顧好了,孩子自己自然會調(diào)整情緒,積極解決問題。
高情商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不許哭”,相反,他們會說“你想哭一會是可以的,爸爸媽媽陪你”。
3
“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
如果說“怎么這么不聽話”是主觀評價,“不許哭”是強權(quán)式地鎮(zhèn)壓,那“你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和恐嚇了。
前天帶孩子坐飛機回國,坐在第一排的孩子大概只有1歲半,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女孩開始哭起來了,當(dāng)了父母之后,特別害怕給別人造成不便和麻煩,尤其在公共場合。
那位新手媽媽沒法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時,苦口婆心哄了一陣子之后,急了就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
可是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強烈的情緒。
那小女孩哭地更厲害了,聲音更大,把事情搞砸之后,那位年輕的媽媽開始軟下來,恢復(fù)到哄孩子的狀態(tài),軟硬兼施,當(dāng)媽的都不容易啊。
有多少媽媽因為說了這句話而懊惱呢?
在朋友圈里曾經(jīng)看過一位媽媽分享,自己帶娃壓力很大,那天氣上心頭,忍不住對女兒說了“我生氣了,媽媽不喜歡你了”,說了之后女兒一下子就大哭出來,看著孩子眼睛里的眼淚,自己特別懊悔,連忙跟孩子說“對不起,媽媽說錯了,媽媽還是喜歡你的”,可是依然覺得那句話傷害了女兒,可是說出去的話就收不回來了啊。
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恐嚇式育兒表示不認同,網(wǎng)絡(luò)上也能找到大量的看法和評論。
“這樣做肯定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如果不聽話,媽媽就不會愛我,隨著孩子長大成人,他們就會變成如果我不優(yōu)秀,就沒有人會喜歡和欣賞,所以孩子小時候會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工作了會活在老板和同事的期待的,最終沒有給自己活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xué)家John Bowlby在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依戀理論,他提出了四種依戀類型:
· 安全依戀型
· 焦慮-矛盾型
· 焦慮-回避型
· 缺乏安全感凌亂型依戀
其中安全型依戀類型是最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類型,建立這種關(guān)系取決于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的回應(yīng),只有這樣孩子和父母才能建立最牢固的安全感。
“你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就是直接拒絕孩子,讓孩子放棄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的需求真的不合理,情商高的父母換種方式跟孩子說會更好:
1.看到孩子的需求,詢問并確認孩子的需求
2.告訴孩子他的需求合理或者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3.孩子的需求會影響到父母,要坦誠地告訴孩子
4.如果有沖突了,給孩子提供選擇
如果我們給自己多一些積極暗示,越是著急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坦誠和真誠交流代替這三句高頻沖動的話,要我們的孩子情商低都很難。
作者:zizi,加坡南洋理工大學(xué)博士,專注兒童教育和爸媽自我提升,發(fā)布基于科學(xué)研究的兒童性格和能力培養(yǎng)方法,分享親子共讀、好書推薦,開設(shè)新中兩地讀書育兒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