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是華夏文明的一場浩劫,卻是滿清多年以來的最大幸事;是華夏民族有史以來第二次被異族淪陷;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滿族建立的清朝,之間竟然僅僅隔了一個明朝而已;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悲哀,可能真的是盛極必衰吧。
經(jīng)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以及仿佛“天道”加持一般的女真滿族,人才有如泉涌一般出現(xiàn),無論是努爾哈赤的兄弟,還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還有孫子們,幾乎一個個都是天生就驍勇善戰(zhàn)一般。
有這樣一個惡狼環(huán)伺,加上本來就天災不斷,引起農(nóng)民起義軍此起彼伏,大明帝國兩百余年的國運,終于到了最后時刻;這里要說一句,明朝并不是被滿清所滅,而是“劊子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殺光全家后在煤山自縊而亡。
清兵入關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李自成,如果不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并繼續(xù)兵鋒直指山海關,身負家仇國恨的吳三桂最終選擇投靠滿清,其實吳三桂投靠滿清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祖大壽此時早已被迫投降滿清,而吳三桂又是祖大壽的外甥。
那滿清入關第一功臣究竟是誰呢?毫無疑問的是當時滿清的大將軍多爾袞了,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nèi)院大學士范文程上書多爾袞,認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而且在戰(zhàn)術上,也采取范文程提出的招攬民心方案。
在借助吳三桂打敗李自成主力后,其實在整個中國的北方,已經(jīng)沒有任何人有任何實力來抵擋滿清的入主了;1644年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城。清軍占領北京之后,多爾袞嚴禁搶掠,停止剃發(fā),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fā)喪,博得了漢族士紳的好感,然后迎請順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穩(wěn)定了占領區(qū)內(nèi)的形勢。
1644年九月,順治帝從盛京到達北京,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賜穿貂蟒朝衣。命禮部為多爾袞建碑紀績,加賜多爾袞冊寶、上飾十三顆東珠的黑狐冠一頂、黑狐裘一襲,金銀、馬駝等。并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開始了以北京為都城的長達260多年的統(tǒng)治。
而后滿清士兵及漢族降兵降將等,在多爾袞的安排下,開始對華夏大陸的征服;最終南明僅僅支持了39年,由于內(nèi)部矛盾,最終被滿清所滅,也是命運使然。
1645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后,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后,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于午門內(nèi)從便下轎,而諸王需于午門外下轎等等。
1646年,多爾袞以為順治皇帝信符收貯于皇宮之中,每次調(diào)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從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shù)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輔政王的儀仗則只有15種,明顯遜于多爾袞,說明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
1647年以后,如果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的話,都會受到革職處分。而且“以后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再不用向順治帝行禮了。
1648年末,多爾袞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其后,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wèi)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
1650年,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梢哉f,多爾袞此時正值巔峰壯年,常年習武,卻因為墜馬受傷身亡,這其中有值得深思之處。
多爾袞死后不久,順治皇帝(也或許是孝莊皇太后)對曾經(jīng)多爾袞的黨羽開始清查,倒戈的倒戈,被殺的被殺,被迅速的瓦解的一干二凈;多爾袞死后兩個月,突然從榮譽的頂峰跌落下來,完全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斗爭的結果。但是,多爾袞對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絕不是政治對手們的幾條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
那究竟為何要對多爾袞開棺鞭尸呢?如今看來有以下幾點猜測:第一是因為多爾袞太過于位高權重,甚至有奪位的心思。第二是因為多爾袞強占了孝莊皇太后,引起了順治皇帝強大的不滿。第三:孝莊皇太后不甘于被多爾袞所辱,借此機會除掉了多爾袞,為雪多年發(fā)生在身上的恥辱,將多爾袞鞭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