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guān)于父親的別稱:通稱、古稱、方言、敬稱、謙稱、諱稱各有不同。 爸爸、爹、爹爹、阿爹、大、大大、等是較為普遍的稱呼,而且是當面稱呼的。而“父親”一般是書面用語,但如今在電視劇中經(jīng)常有兒子當面叫“父親”,實際生活中這種叫法不多。在與別人的談話時,可稱“家父”、“家嚴”或稱“老子”、“老爺子”、“老頭子”,但“老頭子”含不敬的味道,一般指年事較高者。但“老子”卻不同。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說:“予在南鄭,見西陲俚俗謂父曰老子,雖年十七,有子,亦稱老子?!笨梢娔贻p的父親也可以叫“老子”。一般說來,“爺”、“阿爺”通常指祖父,但古代有人也稱父親為爺或阿爺。如《木蘭辭》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惫艜r“耶”字通爺,時常用耶而不常用爺。如杜甫《兵車行》中有“耶娘妻子走相送”之句。在唐代還稱父親為“哥哥”?!杜f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彼母缰感诘母赣H睿宗李旦。在敬稱中,對自己父親的代稱有“椿庭”、“椿堂”、“椿舍”?!按弧敝复粯洹!肚f子.逍遙游》說:“上古有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币虼撕笕擞么淮Q父親以示長壽?!巴ァ弊殖鲇凇墩撜Z.季氏》,其中有孔鯉趨庭接受父訓(xùn)的記述。因此用“椿”代稱父親,含有尊敬的意思。后來也有人把椿庭引申為椿堂或椿舍。 二.關(guān)于母親的別稱:“婆婆”、“姊姊”、“娘子”、“我生”、“萱”、“北堂”、“堂前”等亦需注意?!捌拧北局咐蠇D人或女子對丈夫的母親的稱呼,但古時也有稱母親為婆或婆婆的。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鶯鶯不忍,以此背婆婆。”北朝流行的民歌《折楊柳枝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子抱?!薄 墩f文解字》說:“姐,蜀謂母曰姐?!薄侗饼R書.文宣李皇后傳》:“武成踐祚,逼后淫亂,云:‘若不許,我當殺爾兒?!髴?,從之。后有娠,太原王紹德至閣,不得見,慍曰:‘兒豈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見兒?!薄 澳镒印蓖ǔW鳛閶D女或丈夫?qū)ζ拮拥姆Q呼,但古時也稱母親為娘子。司馬光《書議》中說:“古人謂父為阿爺,謂母為娘子?!?br> “我生”即生我者?!逗鬂h書》有注釋:“我生謂母也。” “萱”即萱草,就是黃菜花,有的地方叫忘憂草、宜男等。據(jù)說吃了有安神忘憂的作用,或曰還可以生男孩?!氨碧谩敝腹糯看蠓蚣抑鲖D常居留之處?!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敝X同萱;背即北堂;意為在北堂種萱草。后來就以北堂、堂老、萱老、堂萱和萱親代稱母親,進而簡稱為萱。 “堂前”一稱,則與“北堂”大不相同。據(jù)《宋史.烈女傳.陳堂前》介紹:堂前是漢州碓縣王氏女,十八歲嫁給同郡陳安節(jié),一年多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一子。自此,堂前上敬公婆,下教兒子與夫妹。兒子學(xué)習(xí)有成,二十歲入了太學(xué),不幸三十歲也死了。堂前又教導(dǎo)兩個孫子,使他們都很有學(xué)問。妹妹十五歲出嫁,堂前陪送了豐厚的嫁妝。當公婆亡故后,其妹要求分財產(chǎn),她爽快地把家中所有財產(chǎn)都給了妹妹。但不到五年,妹所得財產(chǎn)被丈夫揮霍一空。堂前又為她買田購房,并像對待自己兒子一樣撫育其外甥。不僅如此,堂前對親屬宗族中生活困難者也盡力相助,僅幫他們?nèi)⒂H嫁女的就有百十人。同鄉(xiāng)某氏家貧,把女兒賣給酒店,她出錢把她女兒贖回了家。因此,史稱她“節(jié)操行義,為鄉(xiāng)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后來就以“堂前”代稱母親。由于父親稱椿庭,母親稱萱堂,所以父母又合稱為“椿萱”、“高堂”、“椿庭萱室”等,都是用父母的住處代稱父母。 “怙恃”是依靠、憑恃的意思?!对娊?jīng).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彼院笕艘遭锸汛Q父母。如《聊齋志異.陳云棲》說:“怙恃俱失,暫居此耳?!薄兑捉?jīng).說卦》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所以后人也用“乾坤”作為父母的代稱。 三.叔父和伯父的別稱:“從父”和“晚晚”需稍作解釋?!皬母浮敝械摹皬摹弊?,是指同一宗族中次于至親的人,如“從父”就是伯父和叔父。又次一層、二層的稱為“再從”、“三從”?!巴硗怼笔枪糯追Q,明代《痛余雜錄》說:“呼叔為晚晚,言晚得也?!?/font> 四.在祖父的稱呼中,有些稱呼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qū)也被用作父親的稱呼,它們是:爺、耶耶、太公、阿翁、家公、爹爹、老爹、阿爹、阿爺、公。 “太公”一稱還是曾祖父的別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