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一篇說了,杜甫一生高興的時候不多,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寫到詩歌里的更少,大部分情況之下他寫的是他的艱難生活和家國之憂,而他少有的兩篇經(jīng)典的寫喜悅之情的詩都寫在成都草堂之后。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成都的一段時期是杜甫沉淀自我,使杜甫成為我們后世所認識的杜甫的重要時期。
這是個什么樣的時期呢,杜甫萬分孤獨,一個人逃難般的來到成都,整個詩壇,岑參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他的開辟新境界邊塞詩壇時期,儲光羲死于759年,王維死于761年,李白死于762年,下一代詩人孟郊尚在童年,韓愈和白居易還沒有出生,飽經(jīng)憂患,無可奈何來到成都的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找到一塊荒地,大概有一畝地大的地方,在一棵相傳200年的高大的柟樹下建起了自己的草堂(很快,這棵樹就被風雨摧毀掉了)。不管如何,杜甫暫時結(jié)束了他十載長安、四年流徙的生活,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
(現(xiàn)在的杜甫草堂)
需要注意的是,這時的杜甫能夠安家,全靠朋友資助,蓋草堂的建筑費是他的表弟送來的,桃樹苗是跟蕭實要的,竹子是向綿竹的韋續(xù)要的,榿樹是向何邕索取的,各種果木是向徐卿索求得來的,他還向韋班要松樹苗和大邑縣的瓷碗……總之,這個家,是百家共建的,還是上面說的,不管如何,杜甫終于在戰(zhàn)亂之余得到了一個安家之所,杜甫艱難苦恨的人生終于有了短暫的安定,這使他有了快樂的可能盡管這時中原沒有恢復(fù),關(guān)內(nèi)鬧著災(zāi)荒,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長安的老百姓大部分穿著紙做的衣服。
杜甫到了成都之后除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首快詩之外,杜甫在成都還寫有另一首表達喜悅的詩《春夜喜雨》即寫于此時:
(詩意圖)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老杜一生只有在成都這段時間生活上有了著落,因此,在某個短暫的時間段,他是陶醉于這種安靜的生活的,當一場春雨到來,他滿心喜悅化成了詩句。這是杜甫筆下最經(jīng)典的一場雨,在詩人眼中,這場雨被賦予了情感,成了”好“雨。病困長安的杜甫,雨中床前生苔、屋前生魚的時候他是討厭雨的;在逃難途中的杜甫,陷于泥濘、縱馬不前時他肯定是嫌雨的惡毒的;后來被淋得”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時,他肯定也對雨有十足的厭惡。但在這一年的春天,他種植的樹與竹,他的蔬菜、莊稼都期待雨水的滋潤時,春雨恰恰來了,這就是真的“好雨”了。俗話說是“春雨貴如油”,這一場雨,它知道春天時節(jié)到了,所以來了。
并不是所有的春雨都是好雨,這場雨如何好呢,好就好在它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偷偷在夜晚來到,“潤”、滋潤萬物,“細”,不是暴雨,就是細細的滋潤,這些字都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好在“細”小,好在下得夠久。
(詩意圖)
但這還不算完,頸聯(lián)接著寫雨的好,這雨是真的好啊,好就好在他不在白天來討好你,而是在晚上到來,并且這雨也不是稍下就停,而是要下就一次下個夠,下一整夜,你看云層厚啊,天空黑啊,黑到了小路都看不清楚,天地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這多好??!
于是,詩人展開聯(lián)想:大家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肯定是一片“紅濕”,看明朝成都,定是花的海洋,我們看杜甫的胸懷始終是大的,就在這樣一場小雨面前,他想的至少也是一座城市的境況,他沒有寫他自己的境況如何,他知道,只有大環(huán)境的美好,才能讓他渾然忘記了自己漂泊他鄉(xiāng),靠人接濟的生活處境,他在夜雨之中無眠,他為一場雨而歡呼,為春天盛開的鮮花歡呼,為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安然生活的人民歡呼……但是,這一切,還只是杜甫的愿望,因為不久,嚴武就被調(diào)離成都,生活又要變樣了。
(詩意圖)
在經(jīng)過了一段“失學(xué)從兒懶、長貧任婦愁。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的閑散生活之后,杜甫的喜悅,又終止了。戰(zhàn)亂終于來到了成都,杜甫又要開始他新的流亡了。
(【唐詩閑讀】之45,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