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論語》中的成語俗語典故就寫完了,只是由于這一段時間精力有限,很多地方寫得不好,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從今天起,我們開始講述《左傳》中的成語典故。
“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左傳·隱公元年》,意思是: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最終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也可以說是:壞事干多了,結(jié)果是自己找死。
鄭莊公的名字叫“寤生”,他是鄭國國君鄭武公的長子,公元前473年,鄭武公去世,鄭莊公即位,成為鄭國的第二任國君。
鄭莊公在位期間重視商業(yè),開疆拓土,建立新鄭作為都城。鄭國在鄭武公手里成為強(qiáng)國。
話說鄭武公在位的時候,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武姜為妻。不久之后,武姜生下了鄭莊公。
一般人出生的時候是頭先出來,但是,鄭莊公出生的時候,卻是腳先出來,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是難產(chǎn),所以武姜差點(diǎn)兒死掉,所以才給鄭莊公取名叫“寤生”,就是“逆生”,“倒著生”的意思。因?yàn)檫@個原因,武姜從小就不喜歡鄭莊公,反而特別喜歡小兒子“公子段”,多次勸說鄭武公把鄭莊公廢掉,改立公子段為太子,結(jié)果被鄭武公回絕了。
公元前473年,鄭武公去世,鄭莊公即位,成為鄭國的第二任國君。這個時候,武姜還不死心,多次為公子段爭取封地。
鄭莊公即位后,武姜也不閑著,多次請求鄭莊公封賞公子段。一開始武姜要求鄭莊公把“制”(河南省滎(xíng)陽縣西北)這個地方給公子段。但是制是戰(zhàn)略要地,鄭莊公實(shí)在沒辦法答應(yīng),于是武姜退而求其次,替公子段要來了“京”(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這座城。
鄭國大夫祭足聽說公子段得到了京城,前來勸諫:“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先王的規(guī)定,大的都城的面積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城的面積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F(xiàn)在'京’城的大小不合法度,嚴(yán)重違反了先王的制度,這是對先王的大不敬呀”。
鄭莊公何嘗不知道呢!可是他回答祭足說:“我老娘軟磨硬泡的,我也沒辦法??!”
祭足說“這樣下去,即使公子段是您的親弟弟,也會成為禍患。”
鄭莊公此時說出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
公子段被封到京城之后,人稱“京城大叔”。公子段在京城招兵買馬,養(yǎng)精蓄銳,在沒有得到國君允許的情況下,占領(lǐng)了京城附近的很多地方。公子段的勢力越來越大,逐漸呈尾大不掉之勢。
鄭莊公的叔叔公子呂看到事情不妙,也來勸鄭莊公。公子呂氣呼呼地說,如果國君你想把鄭國交給公子段,那我這就去給他當(dāng)手下去。如果你不想的話,還不趕緊動手除掉他?可鄭莊公還是不著急,說放心吧,他想搞事也得有老百姓支持才行,老百姓絕對不會支持他的。
隨著公子段越來越過分,以祭足、公子呂為代表的鄭國貴族,堅(jiān)定地站在鄭莊公這一邊,形成對公子段的孤立。所以,在公子段作亂之前,形勢其實(shí)就已經(jīng)明朗了。
公元前722年,公子段覺得時機(jī)已經(jīng)成熟,就舉兵反叛,進(jìn)攻新鄭。武姜在新鄭里應(yīng)外合,準(zhǔn)備打開城門放叛軍進(jìn)城。可鄭莊公雖然表面上放縱公子段,暗地里卻十分留意其動向。公子段還沒出兵,鄭莊公就得到消息,派公子呂率領(lǐng)平叛大軍兵臨京城。
咱們這位“公子段”和三國時的“曹爽”有得一拼,別看平時耀武揚(yáng)威的,一見大軍壓境,頓時嚇得丟盔棄甲,一個人逃到了“共國”,再也掀不起什么風(fēng)浪了。
拋開這個故事不論,“多行不義必自斃”也算是一條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樣。幾乎可以說,古往今來,凡是作惡的人,搞陰謀詭計(jì)的人,違法亂紀(jì)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最終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參考資料:《左傳·隱公元年》《中華成語大辭典》《全歷史·鄭莊公》
聲 明:本文純屬為了弘揚(yáng)中華文化,不針對任何個人和團(tuán)體。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與本文無關(guān),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