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聽到老人們的聊天,大家反映最多也最有共鳴的是,子女只知道給父母好吃好喝,給錢花,卻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和父母做真正心靈上的溝通。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的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家。兒子剛談崩了一樁業(yè)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自己和妻子的婚床上摸索,便生硬地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著,別到處亂竄。”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張報紙,順便在你們床上坐一會兒。”兒子臉色很壞,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干。”晚上12點,老母親便從7樓跳下自殺了。
于丹教授在一次講座時說,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孔子曾經(jīng)對他的學生們說過,孝敬父母什么最難,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認為,買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順父母,其實,物質(zhì)上給父母的享用,只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xiàn)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難”,難在何處?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tài)度。于是,“色悅”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
若想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不妨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當我們喂養(yǎng)孩子時,不是常常和顏悅色嗎?即便懷里的寶寶啼哭不止,我們也會非常有耐心地撫慰他,笑著逗他,鼓勵他。當我們還是這么小的寶寶時,父母也曾這般和顏悅色地呵護過我們?,F(xiàn)在他們老了,難道我們不該多對他們微笑,多跟他們輕聲交流嗎?
經(jīng)常對父母微笑,經(jīng)常敬重地對待他們,不嫌棄,不抱怨,他們就會生活得開開心心。(摘自《37°女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