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有詩風(fēng),酒有酒德。享有“詩仙”和“酒仙”雙重美譽的李白,其詩歌積極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可謂登峰造極,而他放蕩不羈的行為和豪興激越的暢飲,也讓無數(shù)的文人雅士難忘項背;更使人嘖嘖稱道的是,李白的酒德在當(dāng)時的“飲中八仙”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獨酌時,神思飛揚,奇想聯(lián)翩;對飲時,興會淋漓,直率豪爽;聞喜時,高歌起舞,躊躇滿志;抒憤時,苦悶抑郁,倔強自信……尤其是他將“豪”與“逸” 運用得揮灑自如,將“善”與“美”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這使得“詩圣”杜甫也不得不深情地喟嘆:“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span>
“酒德”一詞相傳最早由晉代同樣嗜酒的劉伶提出,并著有《酒德頌》,不過劉伶認(rèn)為飲酒的行為即是酒德;明代屠本峻把飲酒分為獨酌、淺酌、雅酌、豪飲、強飲、痛飲、暢飲、長飲這八種方式,并說這是“飲酒八德”。其實,這些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范疇的要求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不能靠人們內(nèi)心里的覺悟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來維持和實現(xiàn)。作為道德之一的“酒德”,則是要求人們用善與惡、美與丑的觀念自覺控制自己和評論別人的飲酒行為,其飲酒行為符合“善”與“美”的規(guī)則,就叫做具有了“酒德”。
李白的“善”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析:首先是“擇善”。自古至今,對于中國詩人來說,酒是靈感的誘發(fā)劑,酒是情感的寄托物,酒文化逐步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乃至于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歡……李白和大多數(shù)詩人一樣,對勞動人民用辛勤血汗換來的瓊漿玉液倍加珍惜,認(rèn)為飲酒符合自然之規(guī),契合自身性情,所以逢筵必赴,逢酒必飲,并在《月下獨酌》中表達(dá)出了自己真實的心聲:“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其次是“從善”。李白雖然嗜酒如命,但是從不揮霍浪費,也很少不講道理地胡作非為,即使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那也是他得以笑傲王侯權(quán)貴而又能避禍全身的良方妙法;甚至是自己買酒獨酌,他也非常注意舉止有度:“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詩中的李白已經(jīng)“我舞影零亂”——顯然醉醺醺的了,但是詩人并沒有吐肝倒腸,也沒有濫耍酒瘋,而是恰到好處地止于“舉杯邀明月”之上,這讓人在看到他“三杯通大道”豪放的同時,也領(lǐng)略了他“對影成三人”飄逸的一面。——這是真實的李白,也是可親的李白!
李白的“美”,體現(xiàn)在他高尚的情趣和偉大的人格上,而彰顯這情趣和人格的最佳媒介,就是“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的佳釀。李白的一生與酒不可分離,酒是他生命的源泉,也是他詩歌的源泉,他的詩歌就充滿了酒味,現(xiàn)存李白詩歌1050首,其中有關(guān)飲酒的有218首,占到了20%。需要強調(diào)的是,李白寫酒的詩歌絕大多數(shù)是借酒消愁,又借酒起興,抒發(fā)對社會對人生哲理性思索的感慨,表達(dá)對美好的政治和生活的強烈追求。在李白看來,榮華富貴算什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功名利祿算什么——“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得意時,他必須“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失意時,他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因此雖“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可我們看不到消沉萎靡的李白,看不到一蹶不振的李白,李白依然故我。也許正是因為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傷,傷而不廢,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風(fēng)歌笑孔丘”的李白,一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一個“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
補充說明的是,李白寫酒的詩歌大多采用了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我們要學(xué)習(xí)其中體現(xiàn)善與美的“酒德”,而不能愚蠢地效法其中所描寫的“海量”!
(特約撰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