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是我國古典音樂的一塊瑰寶。自明代初年朱權(quán)的《神奇秘譜 》傳譜以來,經(jīng)過一代代琴家不斷傳承,改造與發(fā)揮 , 新的譜本和演奏風格層出不窮。加之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積極參與演繹合作,影響極其深廣,成了最受人們喜愛的古曲之一。
但就這樣一首古典名曲,在明朝以前的文獻記載卻極其匾乏,明代之后所記又多屬傳聞或臆測,因而其起源、作者等問題長期以來茫昧不清。
從朱權(quán)《神奇秘譜》開始的明清琴譜,一般認為《梅花三弄》是東晉的桓伊所作笛曲 , 后來由琴家改為琴曲。 故事是這樣的:桓伊是東晉的名臣 , 擅吹笛 , 時稱“江左第一”。 《世說新語·任誕》中寫道 : 王子酞(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不羈)偶遇桓伊,被桓伊的笛聲打動,相互傾心,以音樂愛好相應酬,而始終不通一言的一段。
后來關(guān)于桓伊創(chuàng)作笛曲《梅花三弄 》的說法就源于這段故事。但這一原始記載中 , 沒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 , 只是說“為作三調(diào)”,三調(diào)意思為三個曲子或三段曲子。其中“弄”字的意思是作動詞用,是吹奏的意思。“弄畢”是說演奏完了 , 接著便上車揚長而去。
后來一傳十十傳百,“為作三調(diào)”被各大文學作品寫作成了《梅花三弄》這必須得力于文學作品的想象與發(fā)揮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