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滅商,紂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鮮,擊敗當?shù)刂T韓土著的各部落首領(lǐng),當上了朝鮮國王,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不過這個王朝是漢族建立的不是朝鮮族建立的。
前194年,中國西漢時期,燕國貴族衛(wèi)滿反漢,東逃到朝鮮,推翻箕子第40代孫,建立衛(wèi)氏朝鮮。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漢族政權(quán)。
前108年漢武帝吞并衛(wèi)氏朝鮮,設(shè)立了樂浪(平壤)、帶方、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聽說郡首都是當?shù)氐耐林静皇莵碜蚤L安-洛陽的漢族流官),統(tǒng)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
南部的諸韓民族仍然處于部落時代。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自此中國文言文長期是朝鮮唯一的書寫文字。
勿吉人是挹婁人的后代,以強悍著稱,向西驅(qū)逐扶余,扶余只得茍延殘喘。
扶余金蛙王喜歡義子鄒蒙,而不喜歡太子大索,大索聯(lián)合其他六個王子合伙謀殺鄒蒙,鄒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麗王國(后來遷都平壤)。
鄒蒙的兒子是琉璃,琉璃的兒子大武神王繼承高句麗王位,擊敗扶余王大索,滅掉扶余。
鄒蒙建立高句麗后不久占有了真蕃、臨屯,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廢棄真蕃、臨屯兩郡。
同時,朝鮮半島南端出現(xiàn)三個小國 ——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朝鮮族的祖先)。
“han”在古朝鮮語中是“大”的意思,當時三韓還沒有漢字,后來漢字傳入朝鮮,朝鮮人就將“han”寫作“韓”字。
除三韓外,朝鮮半島上還存在伽椰等國家政權(quán)。
北部的則樂浪、帶方一直穩(wěn)定地屬于中國的漢、魏、晉管轄。
中國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割據(jù)稱侯,控制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各族的交通中心。
204年,度子公孫康割樂浪郡南部設(shè)立帶方郡,統(tǒng)轄中日朝交往事宜。
238年,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自稱燕王,聯(lián)絡(luò)孫權(quán)反魏,阻斷各族交通。
238年魏國司馬 懿滅公孫淵,魏國控制朝鮮半島中北部,樂浪和帶方重新成為交通樞紐。
239年,日本邪馬臺國派使者到帶方郡,要求向魏國“朝獻”。
此后,中日兩國多次通過帶方等郡來往,形成密切關(guān)系。
285年中國西晉時期,朝鮮人王仁將中國的《論語》、《千字文》贈給倭人,可見朝鮮半島在中日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當時邪 馬臺國軍事力量較強,多次對朝鮮南部用兵。朝鮮往往成為日本的侵略對象。
313年,高句麗趁西晉的混亂和衰落,吞并了帶方、樂浪,成為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
317年,西晉滅亡。
337年,慕容光在遼寧建立前燕,首都義縣,352年滅掉漢族冉魏政權(quán),370年被前秦滅亡。
384年,慕容垂在定州建立后燕,398年慕容寶被北魏戰(zhàn)敗,逃到老家義縣,407年,后燕高句麗族大將高云處死慕容熙建立北燕,
后來漢族人馮跋成了北燕皇帝,統(tǒng)治著整個遼寧省。
就這么一個小政權(quán),高句麗居然怕他,大概是仰慕漢族文化,高句麗對北燕稱臣。
346年,馬韓中的一個小部落統(tǒng)一馬韓諸部,建立了百濟國, 國王姓扶馀,系從北方南遷的高句麗人;
另一弁韓中的小部落則統(tǒng)一了弁韓、辰韓諸部,建立了新羅國,國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鮮半島出現(xiàn)三足鼎立的局面。
300年,日本大和國(倭)建立。
隨著日本的統(tǒng)一和強大,加強了對朝鮮半島的侵略。
366年倭派使者到百濟。而百濟為了對抗高句麗,和中國東晉-南朝通好, 又和倭結(jié)盟。
而高句麗與中國北方政權(quán)關(guān)系密切。
369年,倭侵占弁韓(今韓國慶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地方,設(shè)“ 日本府”統(tǒng)治之。
百濟也成為倭的朝貢國。
384年,佛教由東晉僧侶傳入百濟。
391年,倭渡海大破百濟、新羅。
396年高句麗好太王征伐百濟,百濟臣服。
但是,399年,百濟又勾結(jié)倭,進攻新羅,倭軍一時遍布新羅。
400年高句麗派兵支援新羅,追至任那和加羅。
404年,倭軍侵入帶方,又被高句麗打敗。
413 年,倭改變策略,主動和中國南朝漢族政權(quán)修好,想借中國南朝的權(quán)威加強在朝鮮半島的剩余勢力。
438 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為“使持節(jié)、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 軍、倭國王”,
妄圖取得在朝鮮半島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絕。
420年,南朝宋順帝為了牽制強大的高句 麗,將百濟王封為“鎮(zhèn)東大將軍”,但新羅與南朝宋沒有聯(lián)系。
出于同樣目的,封倭王為“使持節(jié)、都督 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439年,鮮卑族的北魏滅掉漢族 的北燕,統(tǒng)一中國北方。
亡國的北燕皇帝馮弘跑到高句麗居然繼續(xù)在高句麗國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麗干 掉。
五世紀下半葉,倭在朝鮮半島勢力衰退,而以平壤為中心的高句麗勢力逐步強大。
后來甚至乘北魏內(nèi) 亂,占領(lǐng)北魏領(lǐng)土(今遼寧省和河北北部)。
這就是現(xiàn)在的韓國人聲稱遼寧和河北省都是韓國領(lǐng)土的歷史淵 源。
436年,475年,高句麗攻破百濟首都漢城, 百濟遷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擴大疆土。
479年,倭出兵新 羅,蝦夷族士兵起義,不戰(zhàn)自亂。
512年,百濟要求倭割讓任那四郡,倭被迫答應(yīng)。
562年,任那政權(quán)被新羅 所滅亡。這對倭是沉重的打擊。
589年 隋朝統(tǒng)一中國,新羅也逐步強大起來。
600年,倭為恢復(fù)在任那的統(tǒng)治,遠征新羅,雖然取勝,但沒有達到目的。隋朝也多次進攻高句麗。
618年,高句麗派使者到倭聯(lián)絡(luò)通 好。同年,唐朝建立。
645年 ,唐太宗也派兵進攻高句麗,同時與新羅保持良好關(guān)系。
660年,百濟受新羅 和唐朝的夾攻,首都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機出兵朝鮮。
663年,新羅和唐朝 在白江村(今朝鮮錦江)大敗倭軍隊,滅了百濟
665年,高句麗發(fā)生內(nèi)亂,668 年,高句麗被唐朝滅亡。
但高句麗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歷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并且對今天的朝鮮族的形成 作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
高句麗在遷都后改稱,國亡后,其國民扶余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入漢族和滿族,進入朝鮮半島的只是極少數(shù);
今天的朝鮮族的主體來源於半島的土著三韓族;
因此之對於朝鮮族的影響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緣上,這與拓跋鮮卑人對漢族的影響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緣頗有些類似之處。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東都護府。
朝鮮半島僅剩下新羅和唐朝勢力。
倭又很快和新羅恢復(fù)了國家關(guān)系。
907年,唐朝滅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羅王朝,建立王朝(王氏朝鮮)。
936年,乘中國的分裂, 統(tǒng)一朝鮮半島。
977年,海盜還大舉進攻日本。
1216年,中國北方的契丹大舉進攻。相繼臣服契丹和金。
1259年,蒙古征服。
1274年,元朝鎮(zhèn)壓了的一切反抗力量以后,強征25000人進攻日本,但是失敗了。
13世紀上半葉, 倭寇第一次興起,他們侵略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qū)。
1223年,倭寇大舉侵入金州。
1323年—1422 年,倭寇共計侵略382次,不僅蹂躪沿海各處,而且深入內(nèi)陸,成為的心腹大患。
同時倭寇不斷搶 掠中國沿海。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朝建立李氏朝鮮,明太祖朱元璋同意 “朝鮮”作為李氏政權(quán)的國號,這是“朝鮮” 作為國號的開始。
李氏朝鮮尊明朝為永世的父國和天朝,直到甲午戰(zhàn)爭后朝鮮“獨立”為止。
李成桂一方面加強防倭,一方面謀求與倭官方發(fā)展關(guān)系。
倭滿足了朝鮮的要求,命令禁絕賊船。
1401年,倭派使者到朝鮮。
但是倭寇沒有得到根治。
于是朝鮮決定以武力解決倭寇 問題。
1419年,朝鮮發(fā)動已亥東征,大舉進攻日本的對馬,清剿倭寇。
倭國朝野震動。但朝倭關(guān)系仍然保持 友好。
1433年倭接見朝鮮使者。
1481年,倭向朝鮮求《大藏經(jīng)》。
十五世紀中葉,朝鮮出現(xiàn)了拼音式的諺 文,從此漢、韓兩種文字并存。
1593年,豐臣秀吉重新統(tǒng)一日本,進而夢想統(tǒng)治朝鮮和中國。
早在1595年,他就寫信給朝鮮國王,聲稱準備統(tǒng)治明朝疆土,要求朝鮮臣服,遭到拒絕。
1592年,豐臣秀吉派軍入 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倭陸軍節(jié)節(jié)進逼。1592年,倭將小西行長攻陷朝鮮京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