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zhàn)爭中,唐河南節(jié)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抗擊、牽制安祿山叛軍的著名城市攻堅戰(zhàn)。唐至德二載正月,起兵叛唐一年多的邊鎮(zhèn)將領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而代之。安慶緒為了向江淮方向擴展,斷絕唐軍糧資來源,以部將尹子奇為河南節(jié)度使,率兵13萬南下,進攻地處江淮物資北運要沖的睢陽。唐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告急,張巡率兵3000自寧陵(今屬河南)入援,合許部計6800人共同守城。唐軍堅守睢陽長達十個月,大小戰(zhàn)斗400余次,先后殲滅叛軍達12萬人。最后,終因病餓力竭,寡不敵眾,城被叛軍攻破,張巡及其部將36人遭殺害。此役,睢陽軍民堅守城池,尋機出擊,以弱敵強、牽制和殲滅大量叛軍、保衛(wèi)了江淮物資基地的安全,為唐朝平安史之亂組織反攻贏得了時間。
睢陽之戰(zhàn)簡介: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張巡撤出雍丘后,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南)與太守許遠,及城父縣令姚閻合在一起。之后,他們派部將雷萬春、南霽云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并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余人,投敵尸于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楊朝宗幸免一死,連夜逃去。
名 稱:睢陽之戰(zhàn)
地 點:睢陽
時 間:公元756年
參戰(zhàn)方:唐軍;叛軍
結 果:叛軍最終獲勝,但傷亡比太高
參戰(zhàn)方兵力:唐軍:7000;叛軍:18萬左右
主要指揮官:唐軍:張巡;叛軍:尹子奇
這次戰(zhàn)后,張巡接到朝廷詔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jié)度副使。此戰(zhàn)史稱睢陽之戰(zhàn)又或睢陽保衛(wèi)戰(zhàn)。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 757年),安祿山死后,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zhàn)20余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zhàn)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后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后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并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zhàn)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訚為吏部郎中。
又有一日,張巡手下大將雷萬春在城頭巡視,叛軍看到,一起放箭,雷萬春一不留神,臉上中了六箭。但為安定軍心,巋然不動。令狐潮以為張巡又是拿個什么木頭人來騙他,叫來探子一打聽,大驚,在城下對張巡說道:“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張巡回答:“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命令將士出城猛沖,令狐潮忙逃,守軍俘獲叛將十四名,殺死一百多人,大獲勝利。
張巡守軍不過一千多,而叛軍總在幾萬人。但就這樣堅持守了一年。直到一天,張巡接到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派人送來的緊急文書,說叛軍大將尹子奇領兵十三萬,來攻睢陽,請他馬上援救。張巡趕到睢陽,與許遠兵合一處,不過六千余人。許遠雖官職更高,但知道張巡善兵,就請張巡來指揮守城。雖說雙方兵力懸殊,但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激戰(zhàn)了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殲滅兩萬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又把睢陽團團圍住。形勢越來越危急。
一天晚上,張巡叫士兵擂起戰(zhàn)鼓。城外叛軍聽到鼓聲,連忙擺開陣勢,準備迎戰(zhàn)。等到天亮,卻還是沒見守軍出來。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內眺望,只見城里靜悄悄,沒什么動靜,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軍緊張了一宿,都倒頭睡去。就在這時,張巡和雷萬春、南霽云等十幾名將領,各帶領五十名騎兵,同時從各個城門殺出,分路猛沖敵營。叛軍沒有防備,頓時大亂,又被守軍殺了五千多人。
睢陽之戰(zhàn)的背景:接戰(zhàn)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守睢陽作》
金庸小說中寫大俠郭靖苦守襄陽,以一城之地力抗強虜多年,讀者無不為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氣概所折服。然而,此為小說家言。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有這樣一個英雄,以殘兵病卒,獨抗數(shù)十倍于已的悍敵,直至幾乎全部戰(zhàn)死。他就是這首詩的作者張巡。在安史之亂中,張巡盡忠報國、義薄云天,堪稱千古忠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氣歌里曾寫道:“為張睢陽齒”,指的正是張巡咬碎牙齒,力拒叛賊的烈烈英風。
提起張巡,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名武將,其實他是進士出身。他是開元末年中的進士,當時是第三名。天寶年間,張巡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因不肯阿附楊國忠等權貴,雖然他政績卓著,卻并未升遷,在清河任職期滿后,被調到真源(今河南鹿邑),還是當一個小縣令。張巡為官清正,雖為小小縣令,也盡自己所能,秉公執(zhí)法,除暴安良。當時有個叫華南金的土豪,魚肉鄉(xiāng)里,無惡不作。張巡一上任就拿了他,依律殺之。老百姓都拍手稱快。
安史之亂發(fā)生后,因賊勢浩大,有不少唐朝官吏紛紛降賊。而張巡卻在形勢非常危急的時候挺身而出,以數(shù)千兵卒力敵叛賊令狐潮的數(shù)萬大軍。張巡晝夜苦戰(zhàn),大小戰(zhàn)斗共四百多次,殺敵上萬人,給令狐潮的賊軍以沉重打擊。至德二載(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為了奪得江南富庶之地,派賊將尹子奇率同羅、突厥、奚等蠻族精銳之兵,共十幾萬人,氣勢洶洶地殺來。張巡迫于形勢,只好退至睢陽,與那里的太守許遠合兵一處,共守睢陽這個軍事要地。
唐朝時的睢陽城,即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河南、江蘇交界處的中原地區(qū),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熬爬锷角肮艖?zhàn)場,牧童拾得舊刀槍”,楚漢鏖兵,就是在這一帶決勝負。直到現(xiàn)代,我軍與老蔣的淮海大戰(zhàn),也是發(fā)生在此處附近?;春4髴?zhàn),蔣軍一敗,南京總統(tǒng)府很快就插上了紅旗。說來此處正是江南門戶,此地一失,江南半壁,終究難保。張巡和尹子奇當然都知道此地的戰(zhàn)略地位,尹子奇的十幾萬猛悍賊兵拼命攻打睢陽城,太守許遠雖是奸臣許敬宗的曾孫,然而他卻不同于乃祖,十分忠義。他自認為軍事能力不如張巡,毅然將兵權讓給了張巡。張巡之為人,高風亮節(jié),赤誠待人,故而很多人對他都心服口服。從后面的事情來看,如果不是張巡有極高的威信,睢陽城中絕不會有那么強的凝聚力。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放在別的城中,早有人開城投降了。張巡不同意?也會有叛兵捆了他去獻功。正是因為張巡的個人魅力,才使得一大批人才聚集在他身邊。像大將南霽云,本來是尚衡手下部將,但他見了張巡后,說什么也要投靠在張巡手下。他原來的“老板”用金銀財寶厚祿挽留,南霽云堅決謝絕。南霽云神勇善射,賊兵只要敢近他百步之內,無不應弦而倒。
賊軍頭目尹子奇,十分狡猾,一直藏在眾多賊兵中間。神箭手南霽云想一箭結果這個賊頭,但卻不知道誰是這廝。于是,張巡想出一個計策,這次賊兵又來攻城時,他讓弓箭手射出草棍做成的箭。有賊兵中“箭”后,以為城內箭已經(jīng)射完了,就樂呵呵地拿了這支“箭”向賊頭尹子奇匯報,大將南霽云早已看見,弓開如滿月,射去似流星,一箭射中此賊左眼,賊兵因此暫時退去。
可惜此賊并未被射死,只是變成了獨眼龍而已。賊兵弄來了新式武器--鉤車、木馬等攻城工具想破城,但卻被張巡用火攻法將敵人的攻城車統(tǒng)統(tǒng)燒毀。張巡巧計百出,賊軍損兵折將,氣為之沮。最后,賊人無奈,仗著人多,層層圍困,意圖困死睢陽城中的將士。張巡正是在這種非常危急的情況中寫下這首詩的。
睢陽之戰(zhàn)經(jīng)過: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張巡撤出雍丘后,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及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縣令姚閻合在一起。之后,他們派部將雷萬春、南霽云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并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余人,投敵尸于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楊朝宗幸免一死,連夜逃去。這次戰(zhàn)后,張巡接到朝廷詔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jié)度副使。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 757年),安祿山死后,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zhàn)20余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zhàn)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后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后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并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zhàn)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訚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jié),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zhàn)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zhàn)。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松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云率軍大開城門突然沖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余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并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唐朝安史之亂,幾十萬叛軍輪番上陣攻打睢陽。數(shù)千守軍和百姓英勇的堅守這個江南的唯一屏障也是最后屏障。睢陽的糧食吃光了,城里的麻雀,老鼠,樹皮,紙張,一切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守將張巡忍痛殺掉了自己的妻子,甚至殺掉了城中的老弱充做軍糧,這不是殘忍,而是將親人的靈魂與愿望化在自己的血肉中。就這樣,睢陽堅持到了300多天,城中的老幼婦孺全部死光,僅留四百多殘兵,最后破城時無一人投降,全部戰(zhàn)死。那些獻出生命的軍民們,非為李唐一家王朝,而是為中華文明的延續(xù)與復蘇所付出的沉重的代價。對他們講忠義的教條,或許懂都不懂,但他們卻懂得一個精神---責任!守住腳下的土地,擋住野獸般的叛軍,這是他們用生命去完成的責任。
睢陽失陷十三天后,唐王朝的增援大軍終于趕來,他們打退了叛軍,收復了這坐傷痕累累的城市。睢陽之戰(zhàn),成為了安史之亂的重要轉折點。
睢陽之戰(zhàn)意義:睢陽之戰(zhàn)是安史之亂中的著名戰(zhàn)役,由張巡領導的決策團體,率領數(shù)千守士,死死拖住十倍于己的敵人,最終為收復長安贏得時間,對平定安史之亂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載( 757年),安祿山死后,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上固守,從早至午,接戰(zhàn)20余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zhàn)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后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后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并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zhàn)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訚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jié),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zhàn)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zhàn)。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松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云率軍大開城門突然沖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余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并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這時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饑了只好吃樹皮和紙。
守軍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了解情況后決定強攻睢陽,他們先用云梯爬城。張巡命士兵用鉤桿將云梯頂翻,隨即又從城上投火焚燒云梯,這樣,叛軍用云梯攻城就失敗了。之后,叛軍作了一番整頓,又用鉤車、木馬攻城,但當他們靠近城墻時,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塊砸得七零八落。叛軍見狀停止攻城,又圍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柵欄,以作長期圍困。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饑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這時,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系其奴僮給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墻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為了加強睢陽守衛(wèi),張巡派部將南霽云從城東門殺出搬請救兵。但擁兵臨淮的賀蘭進明,駐守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都觀望不肯發(fā)兵。只有駐守真源的李賁援助戰(zhàn)馬百匹;寧陵守將援助兵三千,但這些士兵由南霽云率領殺開敵圍進到睢陽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軍得知張巡請援無望,又加緊攻城,至此城已很難堅守了。守城將士商議突圍而去,但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軍會大舉南下,蹂躪江、淮。再說守城士兵已饑憊不堪,棄城而逃,必無生理,所以最后仍決定堅守。
直到當年十月,當叛軍再次攻城時,守城士兵已無戰(zhàn)斗能力,睢陽城終于被叛軍攻破,張巡、許遠及以下將上都成了叛軍的俘虜。張巡毫無懼色,非常鎮(zhèn)定。叛軍主帥尹子琦勸他投降。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于是,尹子琦將張巡及其部將南霽云、姚訚、雷萬春等36人同時殺害。張巡終年49歲。許遠也在押送洛陽途中被殺。
當時,朝廷僅剩下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著,睢陽位于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zhèn),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后果不堪設想。張巡、許遠守睢陽,兵力最多時也不滿7000,前后400余戰(zhàn),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睢陽堅守10月之久,在此其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復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后10天又收復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
導讀:安史之亂中期,安祿山的叛軍在掃平河北后,揮師南下,攻克洛陽,直逼潼關。同時派唐朝的降將令狐潮領兵四萬進攻雍丘(今河南杞縣)。雍丘附近有個真源縣,縣令張巡招募了一千來人,先行占領雍丘。叛軍到后,張巡身先士卒,率兵直沖敵營,打退叛軍。
第二天,叛軍又圍上來,在城周圍架設了百余門大炮。架梯登城。張巡命令士兵把野蒿澆上油,順城墻往下投,又一次打退叛軍。張巡領兵或者趁叛軍休息時出城猛沖,或者夜晚縋墻而下,偷襲敵營。就這樣,他率領雍丘將士堅守了六十多天,戴甲而食,裹傷復戰(zhàn)。打退叛軍三百多次進攻,殺傷叛軍大半,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月,令狐潮又領兵來攻雍丘。此時長安已經(jīng)失守,玄宗逃往四川,雍丘軍心動搖。城里六名很有聲望的大將一起找張巡勸降,張巡佯作答應。第二天,張巡召集大家開會,堂上設天子畫像,引這六將于前,責以大義,當場斬首。軍心大振,誓言守城。
叛軍不斷攻城,日子一久,城里的箭用盡。這天深夜,張巡命令士兵扎上千草人,裹以黑衣,用繩子從城頭吊下。叛軍發(fā)現(xiàn)后,馬上不斷用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發(fā)現(xiàn)是些草人。待守軍拉回草人,凈得幾十萬支箭。
第二天晚上,張巡選了五百死士,仍用繩子吊下城。叛軍以為又是草人騙箭,笑而不理。于是這五百人趁敵不備,直襲令狐潮大營,令狐潮來不及組織組織抵抗,幾萬叛軍四下逃竄,一退十幾里。令狐潮惱羞成怒,繼續(xù)增兵,圍住雍丘。
又有一日,張巡手下大將雷萬春在城頭巡視,叛軍看到,一起放箭,雷萬春一不留神,臉上中了六箭。但為安定軍心,巋然不動。令狐潮以為張巡又是拿個什么木頭人來騙他,叫來探子一打聽,大驚,在城下對張巡說道:“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張巡回答:“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命令將士出城猛沖,令狐潮忙逃,守軍俘獲叛將十四名,殺死一百多人,大獲勝利。
張巡守軍不過一千多,而叛軍總在幾萬人。但就這樣堅持守了一年。直到一天,張巡接到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派人送來的緊急文書,說叛軍大將尹子奇領兵十三萬,來攻睢陽,請他馬上援救。
張巡、許遠守睢陽,兵力最多時也不滿7000,前后400余戰(zhàn),竟然殲滅叛軍12萬人。睢陽堅守10月之久,在此其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復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后10天又收復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10月之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