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龔家肝膽系結石中醫(yī)療法:
家父在結合古今治療方法和承傳前輩經(jīng)驗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排石溶石法?,F(xiàn)作簡介,供醫(yī)家和病家參考,利益有緣。
首先介紹對結石有獨特效果的兩種中草藥藥對:
1,水楊梅根和忍冬藤;
水楊梅一般生長在生態(tài)良好的山澗兩側,能破巖穿石,其根是治療結石的良藥,不僅是肝膽結石,而且對泌尿系統(tǒng)結石也非常好。草藥一般講究道地的原則,如我們都選擇浙江的水楊梅,北方則沒有此種草藥。一般入藥量50-300克。
忍冬藤:即金銀花藤,選擇較老的藤,除去葉子入藥。
一般入藥量是20-60克。
2、綿茵陳和山梔子
綿茵陳選擇農(nóng)歷三月的生長期入藥,山梔子則要立冬后的生品,并選擇黃色的入藥。這兩味的組合是可以排出肝膽系統(tǒng)中的陳年淤積膽汁,即是所謂的疏肝利膽。兼有護肝解郁,溶石的作用。
結石患者幾種常見體質(zhì)與治療方案
1、氣郁型:證見右上腹脹痛,向右肩背放射, 口苦乏味,厭油膩,口干少津, 大便秘結,心煩易躁, 偶伴低熱,舌苔薄白或正常,脈正?;蛳揖o。證屬肝膽氣結, 脾胃失疏。治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疏運脾胃。施以基本方加廣木香12 g,川楝子10g ,。赤芍10g 。
2、濕熱型:主證發(fā)病急,陣發(fā)性右、中上腹部劇痛,寒戰(zhàn)高熱,心煩喜嘔,納呆,尿赤便結,身目黃染,舌紅苔黃,脈弦滑。證屬肝膽氣結,血瘀,郁滯生熱。治以基本方加蒲公英30g, 紫花地丁30g, 梔子12g,芒硝10g, 竹茹10g 。
3、膿毒型: 均見持續(xù)性上腹部絞痛,高熱不退,神志淡漠,嗜睡譫語,小便赤黃,全身黃染, 重癥出現(xiàn)鼻衄,黑便,昏迷不醒,血壓下降,舌苔干或黃苔有芒刺,脈弦洪數(shù)或細弱。證屬氣滯血瘀,積熱生火,火毒彌散。治以清熱解毒, 扶正救陽 ,升壓開竅。基本方加人參15 g, 生石膏10g, 麥冬15g, 連翹 30g, 梔子12g。低血壓加生脈散及安宮牛黃丸。濕熱型和膿毒型病例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
注:此類屬于重型患者?,F(xiàn)在膿毒型的結石發(fā)病屬于西醫(yī)的“急性重癥化膿性膽管炎”的范疇。發(fā)病急驟,病勢兇猛,需要急診住院嚴密觀測治療。建議先行西醫(yī)對癥治療,再根據(jù)情況適時中醫(yī)介入治療。
氣郁型由于膽囊管細曲,結石性慢性炎癥致膽囊收縮功能減弱,結石不易排出,故以溶石為主。濕熱型以肝內(nèi)外膽管結石為主,結石梗阻致膽管液壓升高,有助于結石排出,其排石有效率最高。但濕熱型體質(zhì)由于肝內(nèi)脂質(zhì)和固醇等各種無機物堆積,其復發(fā)率也是最高的。膿毒型雖以膽總管結石為主,但因病情危篤,不易強行排石治療,故有效率次之。
上述所提到的基本方,是治療結石的驗方,組方如下:
水楊梅80克,忍冬藤30克,綿茵陳30克,生山梔子15克,枳殼10,廣郁金20廣木香15 炒小青皮20 生大黃15香附10 胡黃連10 柴胡8川牛膝10,生麥芽30,陳皮15克
本方適用一般膽石病例,在分型施治時,氣郁型加用廣木香、川楝子、赤芍以加強疏肝理氣及活血化瘀功效;濕熱型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梔子、芒硝增強清熱解毒及利濕退黃作用,竹茹可抑制嘔吐;膿毒型加人參大補元氣、升固血壓,麥冬、五味子滋陰斂陽、清腦安神,生石膏、連翹、梔子增強清熱解毒、利濕排石作用。重癥病例糾酸補液,供給營養(yǎng)以及抗感染措施在整個治療中亦起重要作用。
再公布“龔氏結石絞痛一貼定痛方”:
五加皮50克,當歸30克紅花20克玉竹30克黃山梔子50克大活血50克,陳皮30克威靈仙30克,甘草15克。此方定痛效果在實際臨床效果中止痛效果不亞于西醫(yī)中的嗎啡和杜冷丁,往往一帖便可定痛,且無任何耐藥和成癮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