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利率法又稱“實際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費用按實際利率乘以期初債券賬面價值計算,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的差額,即為本期攤銷的溢價或折價。
攤余成本
(一)攤余成本概念的準則界定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發(fā)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最先提出了“攤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數(shù)量計算的方式給出了金融資產(chǎn)或金融負債(以下簡稱金融資產(chǎn)(負債))定義。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jīng)下列調整后的結果:1.扣除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fā)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于金融資產(chǎn))。即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fā)生的減值損失。其中,第二項調整金額累計攤銷額利用實際利率法計算得到。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chǎn)(負債)在預期存續(xù)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為該金融資產(chǎn)(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的概念適用于對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后續(xù)計量中,與實際利率法對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的攤銷相聯(lián)系。將攤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對攤銷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計量中,根據(jù)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定義,即在定義“當前”時點上,金融資產(chǎn)(負債)攤余成本在金額上等于其賬面價值。實際上,在金融資產(chǎn)(負債)的存續(xù)期間,其攤余成本也等于其賬面價值。資產(chǎn)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是企業(yè)按照相關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進行核算后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對于計提了減值準備的各項資產(chǎn),賬面價值就是其賬面余額減去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后的金額。
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例,“持有至到期投資”賬戶分別“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進行明細核算。取得時,按照其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作為初始確認金額,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投資面值計入“成本 ”明細賬戶,初始確認金額與面值的差額,計入“利息調整”明細賬戶。此時,計算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未來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到當前賬面價值的折現(xiàn)率,即實際利率。在持有投資期間內的每個資產(chǎn)負債表日,對“利息調整”明細賬戶金額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假設不考慮本金的收回以及資產(chǎn)減值因素,
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累計利息調整攤銷額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資“本金”借方余額+“利息調整”借方余額(貸方余額以“-”列示)+“應計利息”借方余額,即賬面價值,在持有期間將“利息調整”明細賬戶余額攤銷至零。可見,攤余成本的第一項調整是對“成本”明細賬戶的調整,第二項調整是對“利息調整”和“應計利息”明細賬戶的調整,第三項調整是對“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賬戶調整,攤余成本在數(shù)量上等于賬面價值。
編輯推薦>>2018初級會計金牌vip班 全網(wǎng)最高性價比 96%通過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