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這個詞語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并不陌生,許多人在冬天回家之后,晚上必備的一個東西那就是大棉被。但是對于古代人來說,特別是對于宋朝以前的中原人民來說,恐怕很多人都沒有聽過,要知道,這個東西雖然在魏朝那個時候就傳進來了,但是那個時候也只是傳在了邊疆之地,在關于記載宋朝歷史的書籍當中也并沒有任何棉的信息。
所以,在宋朝之前,絕大部分古代人都是沒有棉被的。那么在冬天,他們是怎么御寒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當時并不是所有人的御寒方式都一樣。比如說現(xiàn)在也有區(qū)別,有晚上蓋棉被的,也有晚上開空調(diào)或者是暖氣的,在古代御寒方式一共是有兩種,第一種是平民們的御寒方式,在以前人們的家里都會蓋著“衾”睡覺,也就是我們現(xiàn)代被子的意思。被子是在秦朝就出現(xiàn)了的一個物件,所以古代人們在古代也是依靠被子來御寒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雖然沒有棉花來種植,但是會種植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葛麻。這是一種纖維,經(jīng)過加工之后可以用來做成衣服或者是被子。
當然,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是地勢比較偏向于南方的還好一些,但是在古代很多年的經(jīng)濟中心都是在北方,所以那個冬天可不就是麻可以抵抗的了,后面人們就想到了往里面加東西,比如說蘆葦花或者說是另外一些比較暖和的東西,可以讓自己更加的暖和。
在當時,平民們普遍使用的是蘆葦花、柳絮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東西,而有錢人們使用的就是一些比較動物的毛,比如說鴨絨,羊絨這些都是有的。話說起來的話,其實羊絨應該是要比棉花還要暖和的。所以富人們在冬天一般都不用怎么擔心,但是平民們要是只是靠著那些東西來御寒實際上還是不夠的。
因此,平民們基本上就是在晚上的時候用,然后到了第二天出太陽的時候就去曬一曬,晚上再繼續(xù)睡。而在古代,其實冬天算得上是一個很難熬的季節(jié)了,古代因寒冷而死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相比起其他的三個季節(jié)來說的話,古人們最不喜歡的恐怕冬天了,一般來說難民災民們在冬天也要更多一些,想要安全過冬,那是需要很多準備的。
在一些偏向于北方的村子里面,很多人就是因為熬不過冬天而去世的。另外還有一個小物件就是火盆,在以前沒有棉被的時候就會用柴火來過冬,在家里升起一個烤爐,但是柴火也不能一直燒,所以經(jīng)常會在半夜被冷起來,不過沒有辦法,雖然這個東西不能跟棉被或者是羊絨被來比,但是也要溫暖太多了。
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能夠度過寒冬那都是靠著祖先們的聰明頭腦才能找到取暖的辦法的,不由得讓人升起一股佩服之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