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學書法
1
愛我中華 繼承傳統(tǒng) 弘揚書法
——從小寫好中國字
秋雨 天雨
漢字是炎黃祖先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書法(指漢字書寫
方法)是中國人民在漫長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項極其高雅的藝術,世界上多少
國家都非常關注、崇拜、學習、追求這無價的藝術。在信息時代如何繼承、弘
揚、保護它?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闲W時學校設有寫字課,老師每半年都要發(fā)給我們一本書,即九年義務
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寫字》,其中有鋼筆、毛筆兩種書寫工具,有硬筆
正楷、行草書體,還有毛筆行、隸等書體,都是經(jīng)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
會,2001年審查通過的教科書。每學期16節(jié)課、每周一課時,但每次該上書法
課時,卻被語文或數(shù)學老師占用了,學生渴望上書法課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當然
也有些同學或老師認為,字寫得好壞沒什么關系。語文、數(shù)學得了高分就行
了。后來,添加了英語這門主課后,寫字課便從課程表上消失了。 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yè)量也隨之加大,壓得學生拿不起筆工整的寫字,潦
草的歪七扭八的,即不是草書也不是篆書,難以辨認,成了漢字抽象體,看不
清是什么字,難壞了老師,老師下令似地說:“買本字貼好好練練,把字寫好
點。”但作業(yè)如山,練字又成了一句空話。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打字逐漸代替了寫字,那古老的毛筆也作為藝術品
將被送進“歷史博物館”收藏。學校的寫字課更是無從談起了。比我年級高的
同學或者大學畢業(yè)生,有許多人字寫得也不好,他們痛苦的回憶說:“從小沒
練好中國字,現(xiàn)在工作忙了,更沒時間練字了。字寫得象小學生字真難看。”
他們大學生寫小學生字內(nèi)心總覺著很慚愧。事實證明“從小寫好中國字”是非
常重要的,對個人、對國家都有著至關重要極其深遠的意義。 中國書協(xié)根據(jù)中宣部、中國文聯(lián)的指示精神及時提出“中國書法進萬
少年學書法2家”、“從小寫好中國字”的行動計劃。三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活動是非常必
要的,是對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一種保護、傳承和發(fā)揚的有效措施;是積極
落實“十一五”期間教育部重點課題“書法普及:優(yōu)化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
方式”的重要保證。是學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一項具體內(nèi)容。這對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促進書
法繁榮、服務社會和諧有著十分長遠的意義。這一舉措開辟了書法昌盛發(fā)展的
新天地,解決了書法后繼乏人的嚴重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學習條件?! ‖F(xiàn)在廣東、海南等省市已全面恢復了中小學生書法課,還出現(xiàn)了不少書法
之鄉(xiāng)、書法名城、書法公園,不少學校被命名為“蘭亭小學”,全國第一所
蘭亭中學,在我們河北省祖山命名,我母校的何校長首先帶頭恢復本校的書法
課,如果我們燕趙大地乃至全國能夠全面恢復書法課,那該多好??!中國是書
法的發(fā)源地,我們熱愛中華應該擦亮這塊久負盛名的品牌。作為書法母國的人
民,我們理應寫好中國字,而從小寫好中國字是弘揚、傳承書法藝術的可靠保
證。只有從小寫好中國字,才不愧對我們的祖先,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賦予我
們保護、繼承、弘揚發(fā)展這珍貴遺產(chǎn)的責任。這也是愛我中華的具體表現(xiàn)。我
們年紀尚小,不知深淺,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寫出來,供領導、老師、同學們參
考、指教。
少年學書法
3
學習書法心得要記
一、教學生從小寫好中國字 從小練好中國字是做家長、做老師不應忽視的問題。我五六歲開始學寫
字,父母很重視,因為我上學早又沒上幼兒園,所以連拿筆的姿勢都不對,寫
字時手捏筆很緊,總把頭向桌上低,眼睛離紙和筆尖很近,父親看見了,就用
手向上搬我的頭。并告訴我,眼要離紙遠些,近了會把眼弄成近視,每天都看
著我寫作業(yè),頭一低就說我,甚至還把直尺放在我的頭和紙之間。還有寫字的
姿勢,拿筆的方法,家長都認真指導,這樣保證了我視力的正常,執(zhí)筆的正
確,日久天長還養(yǎng)成了愛寫字
的好習慣。 我體會最深的是家長的嚴
格管理,老師的耐心教誨。如
果沒有這兩方面的指導配合,我一個不懂事的小學生,怎么會走上正規(guī)的寫字
之路呢?所以我認為要想孩子寫好字,首先是要父母費心,老師重視?! ⌒W生對為什么要練好中國字完全是迷茫的,我小學時根本就不知道為什
么要練字,和怎樣練字,什么也不懂毫無自覺性,只有在家長和老師反復教
導的基礎上,才逐漸懂得了一點為什么要學寫字?,F(xiàn)在社會上電腦打字日見興
盛,有的人在辦公室一天也不用手寫字,好象寫字沒什么用了,這負面的作
用,嚴重地直接干擾著我們這一代人練中國字,這就更需要父母和老師對學生
加強教育,耐心地指導。如果家長不重視,學校也取消了書法課,這對小學生
寫好字是非常不利的,只有老師、家長、學生三者的認識都提高了,自覺性,
主動性才會有的。我在寫字的過程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要從思想上解決為
什么要寫好中國字的問題?! 男【殞懼袊?,先從硬筆書法開始。硬筆是小學生上學首先使用的寫字
工具,我一至六年級時,以硬筆為主,首先把硬筆書法的功底打好,這對以后
少年學書法毛筆的書寫,有很重要的基礎作用。小學六年時間很長,對硬筆正楷、行書、
隸書都應該以模擬毛筆書法為宗旨,認真地練習。現(xiàn)在有的學校不重視學生練
字,連學生拿筆的姿勢都不對,家長和老師也不給予糾正,基本上就是學生隨
意,養(yǎng)成了不規(guī)范的拿筆習慣,等到了中學習慣成了自然,再改就很困難了。
有的上到高中、大學拿筆的姿勢都不正確。我說這不能怨我們學生,因為我們
都是孩子,不是生而知之,需要正確地引導。“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
惰。”這正好說明責任之所在。縱觀今古少神童,誘導習書靠啟蒙。猶盼良師
嚴父管,豈隨兒女任西東。
二、練字前的基礎訓練 初學書法的學生,在練字前要有個基礎訓練的過程,先要練好懸肘懸腕寫
字的基本功,方能在練字時得心應手。 我開始寫毛筆字時,家長叫我懸肘懸腕,執(zhí)筆先練橫豎,寫“井”字,井
字有橫豎兩種筆畫,而橫豎在漢字中使用量最大,是主要線條。首先把它練
好,所謂好:即是筆法正確,用力均勻,線條平直、流暢、不肥腫、不軟弱、
不枯燥、不僵硬,而且線條長度不短于30-50厘米,當然越長越好。粗細兩種線
少年學書法
5
條都要練,把一張張紙都寫滿井字,直到自己滿意,老師認可為止。這樣訓練
即能掌握使用淡墨,又有了基本駕馭筆的能力,還可以掌握線條粗細,體會中
鋒與側鋒的不同,并可使筆走好中鋒用穩(wěn)筆,在“井”字的練筆時,還要反復
理解運筆的方法。如:藏鋒起筆收筆,露鋒起筆收筆,何為方筆,何為圓筆,
什么是中鋒行筆,什么是側鋒,什么是提、按等。在練習橫與豎中,要真正領
會弄明白這些基本的筆法。掌握這些單純、原始的用筆技巧,為下一步練永字
八法,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也為以后學好書法打下了基礎。正是:基礎練
習不可輕,少年夯硬底層功。欲熟筆法需常練,領悟於心神韻生。“井”字練
筆法,在我寫字的實踐中,確是行之有效,即容易理解,又好掌握,同學們不
妨一試。
三、學會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書圣王羲之,從書寫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筆勢能涵蓋楷書中,
典型線條形態(tài)變化的幾種筆劃。有書記述說:“王羲之用十五年的時間,探索
永字的寫法。”到隋朝,他的七世孫——智永,又較精辟地闡明八法要旨與深
趣,并傳授給秘書監(jiān)虞世南,流傳至今,一千六百余年的書法歷程中,都視永
字八法為書壇學子把握書法技巧的最佳途徑。不少冠絕古今的大書家,皆從此
入門。我國的古書論中多處使用、論說永字八法可應用在所有的字中,是翰墨
之道最重要的筆法,所以我們不能不弄明白它。
1、為什么古人把點稱側呢? 古人把點稱為側,是說筆鋒在左而顧盼右側,側鋒時筆桿右傾,險峻有
力,點借此筆勢而成側臥之形,所以叫側。如果只說點,就不明白筆鋒要向右
少年學書法6
楷書基本筆畫的寫法 點:點的變化很多,有斜點、豎點、挑點
等。1.逆鋒向上起筆;2.提筆轉鋒向下按;
3.頓筆后
向左上方
收筆或向
右挑出。 橫:1.逆鋒向左落筆;2.轉鋒后偏向左上
角運筆;3.提筆向右下轉筆; .回鋒向左上
收筆。
豎:1.逆鋒向左上落筆;2.向右轉鋒,
略頓;3.提筆向下運行; .收筆時向上回
鋒的豎畫稱
“垂露”,
慢慢提收的稱
“懸針”。 撇:1.逆鋒向左上起筆;2.轉鋒向右
下,略按;3.提筆向左
下;撇出成尖
鋒。
挑:1.逆鋒向左上;2.轉鋒略頓,向
右上挑出尖鋒。
捺:1.逆鋒向左起筆;2.轉鋒向右下呈
弧形逐漸按筆運行,在捺腳處略頓時后蓄力
捺出。
少年學書法
7
顧盼,也就沒有了筆鋒頓挫,筆毫向背落墨的勢態(tài),字的神態(tài)格調(diào)就喪失了。
順著這股勁,輕輕地收束筆毫,巧妙地暗中送出,為寫勒(橫)做好準備?! ?、勒,則是對橫的
稱呼。寫橫的前端,筆鋒
在側上方,輕輕地側入成
仰勢行筆,然后迅速將筆
鋒收回成中鋒下行。如不
收為中鋒,筆畫就浮薄,
用筆就顯得沒有力量。如果只叫橫畫,思想上沒有想到迅速收鋒的動作,這就
是稱勒而不稱橫的因由。
3、豎筆稱努,是什么原因呢? 努就是要使豎這一筆有蓄力待發(fā)之勢,所以叫努。敏捷地折鋒,豎直筆
管,慢慢向下行筆,在筆畫左邊緣,引筆作勢,整個筆勢不要太直,直就沒有
筆力了。 、趯即是鉤,趯是指筆鋒挑離紙面而言的。豎筆向下端殺筆頓挫壓住,而
后趯起,就是這個意思,筆法是必須頓挫提按,改變筆鋒的走向,然后出鋒,
好像凝聚著書者的思緒和各種能力,這樣的趯鉤就有神氣了?! ?、策即挑、提,筆鋒上仰而頓挫,然后轉成中鋒揚手腕向上挑出筆勢,自
然收鋒于筆畫右,這叫做策。如果落筆就順勢畫出,不去追求遲澀、向背、偃
仰的話,那是純粹畫成的,不是寫出來的?! ?、掠就是撇,這一筆要輕拂快掠而過,動作迅速,筆鋒向左下方送出,應
該鋒利,稍微彎曲向下,中鋒送到末尾的舒卷處。使筆鋒勁利堅挺,不松懈,
鉤:1.逆鋒向左上;2.行筆到鉤處略回
鋒,稍頓即鉤出。
折:1.逆鋒起筆;2.行筆到折處輕提筆
鋒;頓筆下行,或另起豎畫;.回鋒收筆。
少年學書法8筆法關鍵在于澀而有力,筆意要流暢而婉轉,如行筆過慢遲疑會造成軟緩滯混
的毛病。 7、啄即是短撇,撇這個稱呼是啟蒙時的通俗說法。啄這一名稱是因筆勢而
定立的,絕不是用虛妄的比喻,來貽誤學習書法的人。 啄,形狀像鳥側臥撲食,傾斜發(fā)力,即側臥落筆,先按下筆輕頓筆鋒,積
蓄筆勢,收斂筆鋒,迅速如同拋物向左短撇,必須精勁險峻地挫行筆,不可緩
慢滯塞,方稱啄。 8、磔即是捺,古人說:向右送出的波畫都叫磔。寫捺要與左旁相顧盼,筆
勢要險勁而又遲澀,這一筆要不慢不快,敏捷地頓挫入筆,戰(zhàn)筆而行,(行筆
中似要克服巨大的阻力,略帶起伏振顫)一波三折,出筆處筆毫撐開,寫出捺腳。
學會永字八法為以后臨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天寫上幾遍幾十遍永
字,求索這八種筆畫的奧妙,即可得到書圣用筆之神韻。八法習熟筆勢生,始
知書圣有神明。學生每日三十字,日久功深理自通。只要掌握了古人書法的基
本規(guī)律,就步入了捷徑。
四、選帖 選帖即是篩選不說話的老師,要在歷代書家中選最高明的老師,“取法乎
上”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蚁矏垭`書,最初先臨曹全碑,它秀美
圓潤,流利婉暢,方圓兼?zhèn)?,我甚喜愛,臨
習一年后,自覺筆力柔弱虛浮,多有書家指
教,為避免艷俗無力的毛病,我又改臨禮
器,史晨二碑,啟功先生說:“禮器方嚴體
勢堅,史晨端勁有余妍”,此二碑骨力雄
健,結字緊密,又能開張舒展,古雅無前,堪為八分正字,百世楷模。我日日
臨習又是一年?! ∥矣X得隸書結構齊整平穩(wěn),線條比正楷較為簡單,筆法也少有變化,對初
少年學書法
9
學寫字的學生,還是比較容易掌握,可用較少
的時間,取得較大的成效,有利于提高鞏固學生寫字的興趣,“性之所近,最易見效”。
即適合自己的口味,又易于消化吸收。不倒
“胃口”即可多進“美食”。古帖名碑字字
雄,就中篩選問師朋。性之所近猶為好,不懈
臨學妙筆鋒。
我是先臨隸而后臨楷、再臨行書。
楷書我喜歡顏真卿的字,它高古蒼勁,端
莊雄偉,用筆勁健,氣勢開張,具有大氣磅礴之勢,臨寫它心胸開朗。它質(zhì)樸
無華,醇厚的內(nèi)涵醉于心田,久臨不厭,深覺自己筆力纖弱。
行書我首選書圣王羲之的《圣教序》臨摹,單字練習,每字
數(shù)十遍,我用各個擊破的辦法,把握每個字的結構規(guī)律,用筆的
法度,線條的粗細,先摹其形似?! ∪缓笈R《蘭亭序》,這樣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從平正向險
絕過渡,爭取把書圣最靈妙的筆韻,吸收到自己的書法中,得其
神髓。 練行草對我寫隸書也有些輔助作用,使我的運筆更靈動,流
暢?! ∨R帖是寫字的基本功,一刻也不能放松,選好帖就要天天臨
寫,功到自然成。一碑引進翰家門,心有靈犀筆
入神。百帖縱觀皆受益,千碑萬帖匯一身。有條
件要多讀古帖,取百家之長,方能融會貫通,獨
出新意。古人也說:“不專一家,不得其髓;不
博眾妙,孰取其腴。”我認為很有道理。
少年學書法10
五、學書法要下功夫 誰都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但是如何有功夫,不是說的那么
輕巧,我看歷史上大書法家的用工之舉頗受感動。如:坐了皇位的唐太宗,在
馬上還手持簡板練
字,夜半起來點著蠟
燭臨寫“蘭亭序”。
東漢時期大書法家張
芝,每天練字磨墨洗
筆,染黑了一池水。
元朝子山平章坐衙辦完公事后,不練寫一千個字就不去吃飯;趙孟頫十年不下
樓,苦練書法自娛,都成了千古書畫名家,多少位書畫界知名人物,都是勤奮
好學,刻苦求進,數(shù)十年如一日方成大器。正如明人解縉所云:“書于砌,書
于幾,幾石皆陷,書破紙,捏破管,方有工夫”;他說有的人練字竟把小茶幾
上的石頭桌面都寫得凹下去了,筆寫禿了,紙寫破了,時間長了筆管也給捏裂
了,只要有這股子勁頭,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寫好字。 我每日早起讀書,一天堅持寫上三四百字,把別人溜馬路,聊閑天,逛商場
的時間都用在寫字上,如癡如迷,僅用兩年時間,我把隸書、楷書、行草六本名
帖都臨了近百遍,雖然字寫得還不算好,但我覺得從中受到了很大、很多的啟發(fā)
和教育。從不會寫字,到能知道怎么寫好字,歷代名家是如何練字和用筆技法千
古不易的道理。更深知學書法是一件又吃工夫,又吃苦的事,長期堅持臨帖,固
其根本日久必有長進,但是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我體會是:三天不臨帖,
手指發(fā)殭硬,一周不臨帖,肩肘皆沉重,日久不臨帖,似患癡呆癥,功夫盡皆
空,原來學的那點東西,所謂的“功夫”也就全丟了,所以學書法要工夫。為此
我寫了兩首小詩:太宗習字寫蘭亭,夜半明燭自練功。千古不更勤奮事,融通書
藝刻雕精。終日臨池心地專,廟堂學養(yǎng)數(shù)十年。草情隸韻如鑒照,筆墨神留涵蘊
間。就是要“心不厭精,手不厭熟。”永不滿足。
少年學書法
11
六、臨帖筆法略要 寫字講究筆法,筆法正確才能把字寫好。所以初學寫字的人需強化訓練筆法。
中鋒走筆,逆入澀行,力戒一滑而過。初學寫字走筆快可能是通病,快的
原因我體會有三種:一是筆上墨量大,水足墨飽,稍停即成墨豬,故得快行。
也許是初學寫字的人,還不掌握筆上含墨多少的緣故。二是行筆尚未穩(wěn)健,只
能一滑而過。這是書者還不會走澀筆或疾、澀使用不當。書論說:“得疾澀二
法,書妙盡矣。”疾追險勁,太急而無骨,飄浮無力;澀求厚重,太緩而無
筋,多肉無力也不可取,字以骨力為主?!稌V》也云:“眾妙攸歸,務存骨
氣。”筆走中鋒一般人都可以作到,逆入也好辦,但澀行、力聚腕指,提按使
轉,“粗筆能銳,細筆能堅”。這些基本的筆法,要領是應該專門訓練使其過
硬的。因為“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太流則成浮華,浮華則俗”古訓不無
道理。三是初學書,還沒有深刻理解書論,而“任筆為體”,心中還不明白摹
寫臨書的方法和要旨,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手上迷惑著用筆的道理,故病從此
生。我認為筆法的理論非學不可,要弄明白,如不明書理,只憑興趣,忽視書
法規(guī)律,必緣情棄道,難以書成。但要深知,還需在實踐中去體會、領悟,反
復練習方得真知。兩年學書,小有所悟,謹記于此。韻味無窮形有盡,如燈取
影是初學。寧拙藏巧多傳
意,節(jié)律道中骨力絕?! 」P法,顧名思意就是
運筆的方法。即毛筆在紙
上寫點、橫、豎、撇、捺
等各種筆劃運行的一般原則、方法。古人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1、中鋒與側鋒,中鋒是書法中主要的筆法,中鋒行筆要使筆尖保持在線條
中間,這樣寫出來的筆畫圓勁有力,立體感較強?! 蠕h:它與中鋒不同的地方是筆尖在線條的一邊,古人解釋:“正鋒取
勁,側鋒取妍”運用此法變化線條,使之姿態(tài)流美,配合中鋒使用,我體會宜
少年學書法12
少勿多,應主次分明?! ?、藏鋒與露鋒:指筆鋒藏在點畫中間不外露,即“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起止無跡。”筋骨含蓄內(nèi)藏,使線條勁健有力?! ÷朵h,指筆鋒顯露在點畫之外,寫出的筆畫多鋒芒外露,行書起筆,放筆
用的較多,這樣可以寫的自然流暢優(yōu)美。我體會凌空取勢,不可順鋒入紙,否
則蓄勢不足,弱而無力?! ?、提與按,提將筆毫稍向上提起行筆使線條變細。按,將筆毫向下壓,使
線條變粗配合使用,通過提按使線條有起伏韻律的變化,也是書寫中產(chǎn)生美感
的一種筆法,但起伏不宜過大,我體會提、按蘊在線內(nèi)微見起伏,振顫為好。
、行與駐,是指筆的運行,毛筆書法行筆不可太快,快則無力,缺少沉
穩(wěn),緩筆行走為宜。駐,在書寫中為了調(diào)整節(jié)奏,增加點畫起伏,采取少停,
稍微下按增加輕重、剛柔對比,使之含蓄自然?! ?、轉與折,即筆鋒委婉地變換運行方向,圓轉回旋,轉外不出方角,行速
均勻,筆不停駐,鋒不外露稱轉。折,筆鋒翻折,由橫轉豎之處,變向運行。
“折以成方,轉以成圓”。行筆折處提起筆鋒,頓筆下行成中鋒,不頓則無筋
節(jié),不顯力勢。行書多方折圓轉并用。古人曰:“筆圓而用方謂之‘道’。”
(道即天地自然,寓方于圓,圓中有方) 6、捻與衄。捻即在筆鋒鋪散時利用捻管的方法來將分散的筆鋒聚攏起來,
使筆能中鋒運行,還能豐富點畫的內(nèi)涵變化,我體會捻時不宜動作過大次數(shù)過
多,應隨勢而用,適可而止。衄,即筆下行又往上,向右行又往左,逆勢小
動、輕揉微蕩,搖曳生姿,使線條產(chǎn)生動的姿態(tài)美感。如能簡明筆法,又埋頭
苦練狠下工夫,體會筆法,運用熟練,即可入書法之門,知法帖之美,領悟精
妙,得其神韻。當然這也僅是書法初學的一般法則,初步了解應用,與書家的
少年學書法
13
要求還差的很遠。
七、字要精神 粗細當分 所有漢字都是由線條構成的,可以說名帖中每個字線條都有粗細變化。即
使在最少筆畫的字中,也有粗細變化。比如:“一”是字中筆劃最少的,如果
從頭到尾都一樣粗,看不到一點變化,這個字就顯得呆板,就把這個字寫死
了。我看王羲之、顏真卿的帖,還有史晨碑、曹全碑……字字都是粗細相間,
主次分明,起伏多變,活潑靈動,充滿生機。我認為這多半是書法線條使用的
好,所以我們要掌握理解古人書法的風貌,并學會摹仿、遵循這一規(guī)律。但是
初學寫字,多把每筆都寫的一樣粗,基本上筆畫沒有變化,這就是不會使用粗
細線條。我起初竟把主筆給寫細了,或者該細的線條,總是細不起來,通篇一
樣粗,沒有韻味,自是筋骨全無,為改這個毛病,我細細賞讀古帖,把自己的
字與帖上的字相比較,明白了,帖上字為什么那么俊秀有勁,自己的字與帖上
的字有什么不同?找到了根源,就是犯了線條雷同,缺乏變化的毛病。寫字也
有個知錯必改的問題,我再練字時特別注意提、按產(chǎn)生粗細,節(jié)奏變化的韻
味,提筆運行寫出細而剛硬的副筆,這樣字比以前精神多了。比如:“中華”
二字,都有粗細筆的線條,就比都粗或都細受看。當然光是分粗細還達不到
“骨豐肉潤,入妙通靈”的地步。字要精神,粗細當分。這只是書寫剛要入
門。也是初學寫字的人應該先知道的一點皮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